点B到原点的最大距离是________.
【探究2】如图,在△ABC中,∠C=90°,AC=4,BC=3,点A、C分别在x 轴、
y轴上,当点A在x轴上运动时,点C随之在y轴上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点B到原点的最小距离是__________.
AyCOBAx【探究3】 如图,在Rt△ABC中,∠ACB=90°,∠B=30°,CB=33, P点D是平面上一点且CD=2,点P为线段AB上一动点,当△
CBABC绕点C任意旋转时,在旋转过程中线段DP长度的最大值
为_______,最小值为_______.
D
【解析】(1)C,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知BM、CM、CM、AM均等于FQ的一
半,于是M的轨迹围成一个半径为1的圆;
(2)A,如右图1,取AC中点D,连结OD、BD,当O、yBD、B三点共线时,OB的值最大; yC
CD探究1:2+23,方法同上,取AC中点D,连结OD、DOBD,当O、D、B三点共线时,OB的值最大;
AxOxA B探究2:如右图2,取AC中点D,连结OD、BD,当O、D、B三点共线时,OB的值最小,最小值为13?2;
淘宝搜索店铺名:优能教育在线,小学、初中、高中全套课外辅导、补习、家教资料都有!
探究3:“△ABC绕点C旋转”等价于“CD绕点C旋转”,如下图1,连结CP,当PD=PC+CD时,
PD最大,当PD =︱PC-CD︱时,PD最小. 如图2,当P与B重合,PD取最大值为33?2,如 图3,当CP⊥AB时,PD取最小值为APDCD图1图2图3BDCB(P)CB图1图233?2. 2APA
【点评】动线段最值的求法一般可总结为两种方法(仅供参考):
(1)将动线段作为一个三角形的一边,且另两边为定值,但是形状可变化,如下左图,“外共线”值
最大,“内共线”值最小(已知AB、BP为定值,求动线段AP的最大或最小值);
(2)如下右图,垂线段最短,端点处最大(已知点P是线段BC上的动点,求线段AP的最大或最
小值).
初三寒假·第1讲·提高班·教师版
6
PP1BP2AB(P)1PAP2C
模块二 全等三角形
夯实基础
【例3】 △ABC与△CDE均为等边三角形,点C为公共顶点,连结AD、BE相交于点P,BE交AC
于点M,AD交CE于点N,
(1)如图1,当点B、C、D在同一直线上,请证明以下结论:
① AD=BE;
② 连结PC,则PC平分∠BPD; ③ ?APB?60?;
④ 连结MN,则△MCN为等边三角形; ⑤ PB=PA+PC,PD=PE+PC
(⑥ 连结AE,点P为△ACE的费马点. 学生版上没有) (2)如图2,当△CDE绕点C旋转任意角度时,(1)中的5个结论仍成立吗?
AAPMB图1NEMDB图2CPNECD
【解析】(1)由△ACD≌△BCE可得①;过点C分别作AD、BE边上的高,由“全等三角形面积相
等”或者通过证明“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可得两高相等,证得②;由“八”字模型倒角证得③;由△BMC≌△ACN或者△CND≌△CME得CN=CM,证得④;由?APC??EPC?120?,在四边形ABCP和EDCP中利用旋转可证得⑤;由⑤中的结论可知PA+PC+PE=BE,?APC??EPC??APE?120?,点P到△ACE的三个顶点的距离和最小,即可证得⑥. (2)结论①②③⑤⑥均成立.
【例4】 在△ABC中,AB=AC,∠BAC=?(0????60?),将线段BC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
初三寒假·第1讲·提高班·教师版
能力提升
7
线段BD.
ADADEB图1CB图2C
(1)如图1,直接写出∠ABD的大小(用含?的式子表示);
(2)如图2,∠BCE=150°,∠ABE=60°,判断△ABE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3)在(2)的条件下,连结DE,若∠DEC=45°,求?的值. (2013北京中考)
1【解析】(1)30???;
2淘宝搜索店铺名:优能教育在线,小学、初中、高中全套课外辅导、补习、家教资料都有!
(2)△ABE为等边三角形,连接AD、CD、EB
∵线段BC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D 则BC?BD,?DBC?60? 又∵?ABE?60?
BADEC1∴?ABD?60???DBE??EBC?30???且△BCD为等边三角形.
2在△ABD与△ACD中
?AB?AC11??AD?AD ∴△ABD≌△ACD(SSS) ∴?BAD??CAD??BAC??
22?BD?CD?11∵?BCE?150? ∴?BEC?180??(30???)?150???
22在△ABD与△EBC中
??BEC??BAD???EBC??ABD ∴△ABD≌△EBC(AAS)∴AB?BE ∴△ABE为等边三角形 ?BC?BD?(3)∵?BCD?60?,?BCE?150?∴?DCE?150??60??90?
又∵?DEC?45? ∴△DC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DC?CE?BC ∵?BCE?150?
(180??150?)1?15? 而?EBC?30????15? ∴??30?
22【点评】第(2)问考察的是一类由旋转形成的全等模型,如图,若?BAC??DAE ①△ABC为等腰三角形(AB=AC); ②△ADE为等腰三角形(AD=AE);
∴?EBC?初三寒假·第1讲·提高班·教师版
AEDBC8
③△ABD≌△ACE
以上三个命题有二推一,通常两个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 此题欲证
△ABE为等边三角形,已知△DBC为等边三角形,则需证△ABD≌△EBC即可.
模块三 相似三角形
【例5】 (1)已知在△ABC中,BC=a.如图1,点B1 、C1分别是AB、AC的中点,则线段B1C1的长
是_______;如图2,点B1 、B2 C1 、C2分别是AB 、AC的三等分点,则线段B1C1 + B2C2的值
,
是__________;如图3, 点B1、B2、......、Cn分别是AB、AC的(n+1)等分点,......、Bn,C1、C2、则线段B1C1 + B2C2+……+ BnCn的值是 ______. AAAB1C1
B2C2B1C1B1C1B2C2Bn-1Cn-1BnCnBCBCBC
图3图1图2
M夯实基础
(2)如图,在矩形ABCD中, AB=4,BC=6,当直角三角板MPN 的
直角顶点P在BC边上移动时,直角边MP始终经过点A,设直角 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PN与CD相交于点Q.BP=x,CQ=y,那么y 与x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解析】(1)
ADNQBPC11a,a,na 提示:由“A”字相似模型来求BnCn 的长; 22(2)D 提示:“三垂”相似模型;
淘宝搜索店铺名:优能教育在线,小学、初中、高中全套课外辅导、补习、家教资料都有!
【例6】 如图1,在等腰直角△ABC中,∠BAC=90°,AB=AC=2,点E是BC边上一点,∠DEF=45°
初三寒假·第1讲·提高班·教师版
能力提升
9
且角的两边分别与边AB,射线CA交于点P,Q.
(1)如图2,若点E为BC中点,将∠DEF绕着点E逆时针旋转,DE与边AB交于点P,EF与CA
的延长线交于点Q.设BP为x,CQ为y,试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如图3,点E在边BC上沿B到C的方向运动(不与B,C重合),且DE始终经过点A,EF与边
AC交于Q点.探究:在∠DEF运动过程中,△AEQ能否构成等腰三角形,若能,求出BE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012东城期末)
【解析】(1)∵ ∠BAC=90°,AB=AC=2, ∴ ∠B=∠C,BC?22.
又∵?FEB??FED??DEB??EQC??C,?DEF??C, ∴ ∠DEB=∠EQC. ∴ △BPE∽△CEQ. ∴
BPCE?. BECQ设BP为x,CQ为y, ∴
2x2. ∴ y?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0<x<1. ?xy2(2)解:∵ ∠AEF=∠B=∠C,且∠AQE>∠C,
∴ ∠AQE>∠AEF . ∴ AE≠AQ .
当AE=EQ时,可证△ABE≌ECQ. ∴ CE=AB=2 . ∴ BE=BC-EC=22?2. 当AQ=EQ时,可知∠QAE=∠QEA=45°.
∴ AE⊥BC . ∴ 点E是BC的中点. ∴ BE=2. 综上,在∠DEF运动过程中,△AEQ能成等腰三角形,此时BE长为22?2或2.
【思维拓展训练】
提高班
训练1. 如图,直角三角形纸片ABC中,∠ACB=90°,AC=8,BC=6.折叠该
纸片使点B与点C重合,折痕与AB、BC的交点分别为D、E. (1)DE 的长为 ;(2)将折叠后的图形沿直线AE剪开,原纸片被剪成三块, 其中最小一块的面积等于 . 【解析】4,4
训练2. ⑴如图1,已知矩形ABCD中,点E是BC上的一动点,过点E作EF⊥BD于点F,EG⊥AC于
初三寒假·第1讲·提高班·教师版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初三数学寒假辅导讲义 第1讲 三角形 提高班 教师版 - 图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