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小学数学知识点整理(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1-2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上册

一、小数乘法和除法 1、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2、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末位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小数除法的意义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被除数的末尾添0再继续除。 5、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6、循环小数的意义

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7、循环节的意义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中。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1、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完全相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

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2、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1)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分析题里数量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4)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三、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名称 平行四边形 图形 计算公式 面积=底?高 S??ah - 16 -

三角形 面积=底?高?2 S??1ah2 梯形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梯形?(a+b)?h?2四、简易方程 1、方程的意义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和等式的关系

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5、数量关系式

加数=和 - 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 – 差 被减数= 差 + 减数 因数=积 ? 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 ? 商 被除数=商 ? 除数 五、统计与可能性

1、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件是不确定的,如何求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是本节知识的重点。 2、感受等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会用数学语言描述获胜的可能性。

13、投掷硬币,每次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2。 4、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区别

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即 平均数=总数?总分数

- 17 -

5下册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一、平移

物体或图形平移后本身的形状、大小和方向都不会改变。 二、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①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除棱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三、旋转

1、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 ① 旋转中心; ② 旋转方向; ③ 旋转角度。

2、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旋转中心位置不会变),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1、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2、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 3、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一、 因数和倍数

所指的是整数,不包括0。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 1、 如果整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2、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二、因数

1、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2、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三、倍数

1、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四、2、5、3的倍数的特征

1、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偶数与奇数:

①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最小的偶数是0。 ②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最小的奇数是1。 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4、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 18 -

五、质数和合数

1、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 2、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3、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 质数只有两个因数;而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 六、

1、 按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

自然数分类 按因数的个数来分:分为质数、合数和1三类。 2、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奇数 质数×质数=合数 3、100以内的质数表:(共 25 个) 2、3、5、7 53、59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立体图形。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长、宽、高都各有4条,分别平行并且相等) 3、长方体的特征:

① 面: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最多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② 棱: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③ 顶点:有8个顶点。 4、正方体的特征:

① 面: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完全相同。 ② 棱:有12条棱。12条棱的长度相等。 ③ 顶点:有8个顶点。 相同点 长方体 都有6个面, 12条棱, 正方体 8个顶点。 6个面都是长方形。 (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6个面都是正方形。 12条棱都相等。 面 不同点 棱 相对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11、13、17、19 61、67 23、29 71、73、79 31、37 83、89 41、43、47 97

5、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6、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7、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8、少要8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稍大的正方体。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 19 -

长方体 正方2、长方体的表面积:

①长方体有“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

②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用字母表示: S=(ab+ah+bh)×2 ③特殊长方体的表面积(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正方形的两个面完全相同,其余四个面完全相同。 3、正方体的表面积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用字母表示: S= 6a4、表面积的常用单位有: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1m =100dm 1 dm =100 cm 5、生活实际

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等都只有5个面;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6、长方体或正方体每截断一次会增加两个截面,所以这时的两个物体的表面积大于原来物体的表面积。 7、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表面积会扩大倍数的平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4倍)。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就是看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立方米(m)、 立方分米(dm )、 立方厘米(cm ) ① 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 ② 棱长是1 dm的正方体,体积是1 dm ③ 棱长是1 m的正方体,体积是1 m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1 m =1000 dm 1 dm=1000 cm 3、 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用字母表示:V=abh 4、正方体的体积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V= a (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5、底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6、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用字母表示: V=Sh 7、容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的容积。

8、容积单位有: 升(L)、 毫升(ml) 1 L = 1000 ml 9、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1 L = 1 dm 1 ml = 1 cm 10、容积的计算:

长方体和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长、宽、高。(所以物体的体积大于它的容积)。

11、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体积就会扩大倍数的立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体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8倍)。 12、排水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 20 -

3

3

3

3

3

3

3

3

33

3

3

3

2

2

2

22

被浸没物体的体积等于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 ① 容器的底面积×上升那部分水的高度。 计算方法 ② 放入物体后的体积—原来水的体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小学数学知识点整理(4)在线全文阅读。

小学数学知识点整理(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4670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