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德育原理教学大纲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1-2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教学大纲

课程总学时:48 周学时数:3 学分:3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开课(系)院:教育学院 执笔人:刘恩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该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本、专科的专业必修课,属于教育学类的分支学科,与《教育概论》、《课程与教学论》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学体系。该课程使用了檀传宝著《德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该教材既有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又有丰富的研究性的内容;既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平台,又能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既有专家的言论,又有自己的见解,非常适合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该课程以“道德教育”为主线,以德育对象道德人格与生命质量的提升为终极目标,以道德学习主体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为基本追求,逐一研讨了德育范畴、德育的本质与功能、德育对象、德育目的、德育过程、德育内容、德育过程、德育方法、德育主体、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等。该课程以道德教育为主线,但又将与品德培育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信仰建构与培育等方面联系起来进行论述,既避免了学科逻辑上的混乱,又照顾到了实际德育的综合性质。为学生将来从事学校德育教育和管

理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指导,是未来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

2、教学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德育的基本概念范畴、德育的本质与功能、德育对象、德育目的、德育过程、德育内容、德育过程、德育方法、德育主体、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等基本内容及其理论体系,了解国内外道德教育的有关理论,并结合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实际,思考道德教育理论对道德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本原理,更要学会思考问题,将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期为将来从事德育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外辅导和训练为辅,结合学生自学、讨论、作业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学会思考、活学活用、开阔视野、精益求精。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单元 德育范畴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从逻辑的范畴、历史的范畴、作为研究对象的范畴三个角度对德育概念及其研究的主要问题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同时对德育概念的理解误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重点与难点]

德育的内涵,特别是对德育概念的理解,学校德育的历史形态和特点,特别是现当代学校德育特点,德育理论的几种形态以及德育理论的主要议题。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多媒体展示法、讨论法 [主要内容]

第一讲 德育概念

一、德育包括些什么

(一)中西方教育理论对德育的界定 (二)我们的理解

二、德育过程理解在概念上的反映 (一)转化说 (二)内化说

(三)定义:自主建构说

第二讲 学校德育的历史进程

一、习俗性的德育 二、古代学校德育 (一)阶级性 (二)神秘性 (三)经验性 三、近代学校德育 (一)学校德育的世俗化 (二)学校德育的民主化 (三)学校德育的组织化 (四)学校道德教育的科学化 四、现当代学校德育 (一)理论与探索的时代

(二)寻求平衡的时代 (三)全球化德育的时代

第三讲 德育理论的形态

一、德育理论的形态 (一)德育思想

(二)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三)德育学 (四)德育原理

二、学校德育理论的主要议题 (一)德育范畴 (二)德育的本质与功能 (三)德育对象 (四)德育目的 (五)德育过程 (六)德育内容 (七)德育课程 (八)德育方法 (九)德育主体

(十)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 [参考书目]

[1]约翰S.布鲁贝克著,《教育问题史》,第十一章,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2]黄向阳著,《德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陈桂生著,《“教育学视界”辨析》,第191-192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陆有铨著,《躁动的百年——二十世纪的教育历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5]戚万学著,《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如何看待德育的内涵?

2、学校德育的历史形态和特点各有哪些? 3、如何区别德育理论的几种形态? 4、德育理论的主要议题有哪些?

5、结合你所耳闻目睹的学校德育问题,思考对德育概念理解的误区所产生的危害性。

6、阅读鲁洁等《德育新论》、胡守棼《德育原理》、戚万学《生活道德论》以及国外柯尔伯格、杜威、涂尔干、赫尔巴特等的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原著,体会德育理论的发展脉络及研究的主要问题。

第二单元 德育的本质与功能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道德生活与道德教育的本质,正确理解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的关系,领会德育的个体享用功能的内涵与意义。 [重点与难点]

德育的本质,德育功能的概念,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德育的个性功能、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多媒体展示法、讨论法 [主要内容]

第一讲 德育的本质

一、何谓本质

二、道德在生活中的“存在”与德育的本质 三、对德育本质的解释及其意义 (一) 德育的本质 (二) 德育本质的意义

第二讲 德育的功能

一、德育功能的概念及其认识 (一)德育功能的概念 与德育目的、德育效果的关系 (二)正确的德育功能观的实践意义 1、有助于德育目标的确定

2、有助于适度、适当的德育评价的形成 3、有助于适当适度的德育实践 二、德育的主要功能 (一)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1、树立全面的德育功能观

2、充分注意德育社会性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3、文化功能是学校德育功能中的中介 4、“适应性”功能问题 (二)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1、德育的个体生存功能:德——得 2、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静——动 3、德育的个体享用功能:苦——乐 (三)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1、德育的价值教育属性

2、德育对智育、体育、美育等的促进作用 [参考书目].

[1] 胡守棼主编,《德育原理》,第二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 鲁洁著《超越与创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詹栋梁著,《德育原理》,第一章,(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7; [4] 王文元著,《我国德育功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 成有信著,《教育原理》,第六章,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如何理解道德生活与道德教育的本质?

2、如何理解德育的功能?对德育功能的正确理解有什么意义? 3、如何理解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 4、怎样理解德育的个体享用性功能?

5、如何理解德育的“适应性”与“超越性”的关系?

6、阅读鲁洁教授发表在《教育研究》上的两篇文章“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和“论德育的个体享用性功能”,结合本章所讲内容,仔细领会。

第三讲 德育对象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白道德教育之所以成为可能的原因,了解并正确理解西方道德发展理论。领会个性实际与道德教育的关系。理解德育过程中的“因材施教”。 [重点与难点] 道德教育的可能性问题,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贡献和缺陷,对道德发展理论的正确理解,个性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德育原理教学大纲在线全文阅读。

德育原理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4275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