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建标[2002]202号) 1.2.2编制原则
⑴.选用运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工艺流程;
⑵.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合理利用资金,提高污水处理站的自动化程度和管理水平;
⑶.根据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方针,在方案设计中充分考虑远、近期结合,为发展留有余地;
⑷.污水处理站的位臵,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位于城市下游,与周边有一定的卫生防护带,靠近受纳水体,少占农田;
⑸.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 1.2.3编制范围
本方案编制范围为:通过对类似生活污水水质情况的综合分析,提出可行性方案,最终推荐最优方案;内容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设备选型、污水构筑物及附属工程、污水处理站内管道工程(不含站外输送管道及设备)、电气自控工程、设备安装调试和运行管理等进行综合规划设计。
第二章 拟建项目背景
2.1建设污水处理站必要性
生活污水未经达标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流,严重污染了水源,影响了城镇卫生,因此解决城镇废水排放问题已迫在眉睫,拟建一座污水处理站,为达到《城镇污水处理站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环境景观用水水质》(GB18921-2002)中观赏性景观用水水质(河道类)标准,处理量为300吨/天。
污水处理站的建设,正是保护自身环境,提高城市文明水平和市民健康水平,促进城市发展的必要措施。
3
因此,该污水处理站的建设是必要的。 2.2污水处理站处理程度 2.2.1污水水质现状
由于无污水进水水质参数,现暂拟定该镇的污水浓度为:COD为350mg/L,SS为300mg/L,BOD为175mg/L,NH4-N为30mg/L,PO43-(以P计)为3.0mg/L,pH为6-8,与其它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水质相似;污水中可能存在少量工业废水,由于工业废水要求经过处理后排入城市管网,因此污染物浓度不高;混合后的废水B/C一般在0.4-0.6,污水是可以进行生化处理的。 2.2.2污水处理程度的确定
污水处理站对污水中主要污染物质的处理程度是确定处理工艺流程的基本依据。
污水处理程度的确定对受纳水体的环境影响,对工程建设费用及长期的运转费用都是至关重要的,必须慎重对待。
污水处理站出水根据受纳水体类别和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后应达到《城镇污水处理站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环境景观用水水质》(GB18921-2002)中观赏性景观用水水质(河道类)标准。
即: BOD:≤10mg/l COD:≤30mg/l SS:≤10mg/l NH4-N:≤5mg/l
PO43-(以P计):≤0.5mg/l pH:6.0-9.0
4
2.2.3设计出水水质
通过本工艺处理后,污水处理站的设计出水水质表下表:
项目 BOD COD 进水 175 mg/l 350 mg/l 300 mg/l 30 mg/l 3 mg/l 出水 ≤10mg/l ≤30mg/l ≤10mg/l ≤5mg/l ≤0.5mg/l SS NH4-N PO43-(以P计) 2.2.4污泥出路
处理后污泥建议运往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经有关部分检验确定安全无害后,也可用于农肥或供园林部门用于非娱乐场所的绿化和沙漠化的的土壤改良。 2.3污水处理站站址选择
根据城镇总体规划,贯彻污水处理站布臵应相对集中,成规模运行的原则;该污水处理站选址应综合考虑管网布臵和现有人口分布特点。 2.4工程重点和难点分析
⑴、在满足排放标准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投资,简化操作管理。
⑵、污水中氨氮的有效降解问题,本工艺方案的比选中必须考虑能够有效脱氮的工艺。
⑶、污水中磷的有效去除问题,本工艺方案的比选中必须考虑能够有效脱磷的生化和化学法。
⑷、采取稳妥可靠的消毒方式和消毒设备。
5
第三章 处理工艺方案选择
3.1工艺方案选择原则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水污染控制的关键环节,城市污水处理站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意义重大。由于城市污水处理站的建设和运行不但耗资较大,而且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中处理工艺方案的优化选择对确保处理站的运行性能和降低费用最为关键,因此有必要根据确定的标准和一般原则,从整体优化的观念出发,结合设计规模、污水水质特性以及当地的实际条件和要求,选择切实可行且经济合理的处理工艺方案,经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优选出最佳的总体工艺方案和实施方式。在污水处理站工艺方案确定中,将遵循以下原则:
1、技术成熟,处理效果稳定,保证出水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要求。 2、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低,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效益。 3、运行管理方便,运转灵活,并可根据不同的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要求调整运行方式和工艺参数,最大限度的发挥处理装臵和处埋构筑物的处理能力。
4、选定工艺的技术及设备先进、可靠。
5、便于实现工艺过程的自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劳动强度和人工费用。
根据上述章节对污水水质的分析,本工程要求的污水处理程度较高,对COD、BOD、SS、NH3-N、P去除率要求分别达82.9%、88.6%、93.3%、50%和66.7%以上,对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应十分慎重。本方案设计的污水处理工艺选择针对该城镇城污水量和污水水质以及经济条件考虑适应力强、调节灵活、低能耗、低投入、少占地和操作管理方便的成熟先进工艺。下面将对各种工艺的特点进行论述,以便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案。 3.1.1常规处理工艺
在常规二级活性污泥法中,不同的污染物是以不同的方式去除的。
6
〃SS的去除
污水中的SS的去除主要靠沉淀作用。污水中的无机颗粒和大直径的有机颗粒靠自然沉淀作用就可去除,小直径的有机颗粒靠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去除,而小直径的无机颗粒(包括尺度大小在胶体和亚胶体范围内的无机颗粒)则要靠活性污泥絮体的吸附、网络作用,与活性污泥絮体同时沉淀被去除。污水站出水中悬浮物浓度不仅涉及到出水SS指标,出水中的BOD5、COD等指标也与之有关。这是因为组成出水悬浮物的主要是活性污泥絮体,其本身的有机成分就很高,因此较高的出水悬浮物含量会使得出水的BOD5、COD均增加。因此,控制污水站出水的SS指标是最基本的,也是很重要的。
为了降低出水中的悬浮物浓度,应在工程中采取适当的措施,例如采用适当的污泥负荷以保持活性污泥的凝聚及沉降性能,充分利用活性污泥悬浮层的吸附网络作用等。在污水处理方案选用正确、工艺参数取值合理和优化单体构筑物设计的条件下,完全能使出水SS指标达到20mg/L以下。 〃BOD5去除
污水中BOD5的去除是靠微生物的吸附作用和代谢作用,然后对污泥与水进行分离来完成的。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将污水中的一部分有机物用于合成新的细胞,将另一部分有机物进行分解代谢以便获得细胞合成所需的能量,其最终产物是CO2和H2O等稳定物质。在这种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的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如低分子有机酸等易降解有机物)直接进入细胞内部被利用,而非溶解性有机物则首先被吸附在微生物表面,然后被酶水解后进入细胞内部被利用。由此可见,微生物的好氧代谢作用对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和非溶解性有机物都起作用,而且代谢产物是无害的稳定物质,因此,可以使处理后污水中的残余BOD5浓度很低。根据国外有关设计资料,在污泥负荷为0.3kgBOD5/kgMLSS〃d以下时,
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300吨生活污水CASS设计方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