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知识归纳总结——超级详细
七年级上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经、纬线的特点:
特 点 经 线 纬 线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圆,每一条纬线自成
形状特征 线组成经线圈,把地球 纬线圈 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
纬度相同,长度相
长度特征 经线长度都相等 等,赤道最长,向两
极渐短收缩成一点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第 1 页 共 1 页
②特殊经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西经) (东经)
0°
180° 20° 10° 180° 10° 20°
愈向西愈大 愈向东愈大 本
初 子午
线 90°
愈( 向北北纬
愈) 大20°
10°
赤道 0° 10°
20° 愈( 向南南纬
愈) 大
90°
4、利用经纬网定位
?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P9中的图1.15) ?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
?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 2、地球的公转(P11中的图1.19) ?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约为365天)。
第 2 页 共 2 页
?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 ?产生的现象:
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②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④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光热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 ?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 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 3、地球的五带(P12中的图1.20) 北 寒 带 90° 有极昼极夜 (北极圈)66.5° 无极昼极夜、直射 北温带 (北回归线)23.5° 有阳光直射 热 带 (赤道)0° (南回归线)23.5° 南 温 带 无极昼极夜、直射 (南极圈)66.5° 有极昼极夜 90° 南 寒 带 三、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②表现形式:数字式、文字式、 线段式 ?方向的判读:
①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图例和注记
①图例: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
②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或用说明地理事物数量的数字,称之为地图的“语言”。 ③常用图例:(P14中的图1.24)
铁路 国界 山峰 2、地形图的判读
?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P16中的图1.27) ①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
第 3 页 共 3 页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举例:旗杆高出地面15米
?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P16中的图1.29)
①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②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
?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地图常见种类:导游图、交通图、政区图 ?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 表示范围的大或小 表示内容的详或略 大比例尺 小 详细 小比例尺 大 简略 在图幅一样大的情况下,选取的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 小,反映的地理信息就越详细;反之亦然。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地球?水球?
?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中国载人航天历程:2003.10.15,杨利伟,神舟5号飞船;2005.10.12,聂海胜、费俊龙,神舟6号飞船;2008.9.25,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神舟7号飞船。 2、七大洲和四大洋
?关于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P28中的图2.5)
概念
大洲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
洋 海洋的中心部分
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 海 面积较小,靠近大陆
海峡 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海陆分布大势:
①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②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P29中的图2.6) ③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④大洲分界线:(P30中的图2.7)
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北美:白令海峡。
?亚洲是最大的洲;欧洲是最小的洲;太平洋是最大的洋;北冰洋是最小的洋。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
第 4 页 共 4 页
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二、海陆的变迁 1、沧海桑田
?现象: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迁的
?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此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举例:今天的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过去曾经是海洋。 2、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 学说名称 学说内容 主要证据 ①大陆轮廓的吻合性 ②拼合大陆几种古地层的相似性 ③拼合大陆几种生物的相近性 ①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②东非大裂谷,红海的形成与变化。 ③大西洋的扩张。 ①2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是一片汪洋。 大陆漂移学说 ②后来,大陆分裂并缓慢漂移分离,形成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①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板块构造学说 ②各大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 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边缘交界处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注意: 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目前最被普遍接受、相对完善的一个学说。
②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P37中的图2.19)
③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两大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
?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 ?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第 5 页 共 5 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超级详细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