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小原国芳B.涂尔干C.卢梭D.福禄培尔【】 60.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裴斯泰洛齐B.杜威C.凯兴斯泰纳D.洛克【】 61.1958年,毛泽东提出“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是指 A.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社会服务,必须为工农服务 C.教育必须为工农服务,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与社会生产相结合【】 62.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是
A.教育的发展B.体脑结合C.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D.生产关系的构成【】
63.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前提
A.生产力高度发展制度B.教育的普及C.生活水平的提高D.社会关系【】
64.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重要途径是
A.生产劳动B.社会实践C.教育D.体脑结合【】 65.教育工作的核心是
A.教育目的B.经验内容C.教育过程D.教师与学生【】 66.反映一个国家教育工作总的要求是
A.教育目的 B.经验方针C.经验政策D.教育目标【】 67.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
A.个体生存B.个体发展C.个体享用D,个体需要【】
68.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价值与规范是属
A.德育任务B.德育内容C.德育方法D.德育过程【】 69.教育目的在德育方面的直接体现是指
A.德育任务B.德育原则C.德育内涵D.德育途径【】 70.德育的基础是教学生
A.掌握道德理念B.形成道德规范C.教育道德行为D.学会做人【】 71.下列各项不属人的精神内核的是
A.世界观B.人生观C.理想D.集体主义【】 72.基本道德是个体生活的基础性道德要求,是指 A.道德意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规范【】 73.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帕金斯认为:智力=天赋能力十知识十 A.经验B.环境C.教育D.策略【】 74.“元认知技能”也叫
A.反省认知能力B.智慧技能C,动作技能D.协调技能【】 75.不能作为发散性思维衡量的指标是思维的 A.流畅性B.变通性C.复杂性D.独特性【】 76.美育作为明确的教育范畴的提出者是 A.卢梭B.洛克C.赫尔巴特D.席勒【】 77.《美育书简》的作者是
A.黑格尔B.韦伯C.席勒D.赫伯特【】 78.倡导“以美育代宗教说” 的学者是 A.蔡元培B.鲁迅C.陶行知D.奥尔夫【】
79.在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中起中介作用的是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个体发展功能【】 80.“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提出这个观点的教育家是 A.杜威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卢梭【】 81.对课程的影响最长久、最深刻的理论是 A.哲学B.心理学C.教学论D.伦理学【】 82.教育史研究公认,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孔子【】 83.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 A.夸美纽斯11.赫尔巴特C.杜威D.卢梭【】 84.赫尔巴特对课程进行的探讨研究是从 出发的。
A.认知心理学B.行为心理学C.官能心理学D.观念心理学【】 85.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其表现形式是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潜在课程【】 86.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潜在课程【】 87.强调课程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是
A.实质教育B.形式教育C.僧侣教育D.骑士教育【】
88.在18世纪前后,关于强调知识与能力以谁为主的争论中,一种理论是实质教育,另一种理论是
A.教会教育B.传统教育C.形式教育D.世俗教育【】 89.强调课程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主的教育,称为
A.实质教育B.形式教育C.僧侣教育D.骑土教育【】 90.“百科全书式”课程的提出者是
A.赫尔巴特B.斯宾塞C.凯洛夫D.夸美纽斯【】
91.从宏观到微观将课程目标区分为不同层次的分类方法,称作 A.水平研究B.横向分类C.垂直分类D.目标分类【】 92.根据所涉及的具体范围的不同,将课程目标区分为并列的不同类别的方法称作
A.水平研究B.垂直分类C.纵向分类D.目标分类【】 93.课程的设计、目的、评价以及课程的实施都是围绕着课程内容展开的,其中课程的设计是关于内容的
A.组织安排B.依据C.产生结果D.逐步实现【】
94.课程论的经典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的著作者是 A.席勒B.卡耐基C.泰勒D.威尔【】 95.被人们称为“教育评价之父” 的学者是 A.布鲁姆B.泰勒C.布鲁纳D.斯金纳【】 96.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学者是 A.布鲁姆B.泰勒C.布鲁纳D.威尔【】 97.一般说来,课程的宏观结构是指
A.课程标准B.课程计划C.教学大纲D.教科书【】 98.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称为课程的
A.宏观结构B.中观结构C.微观结构 D.具体结构【】 99.在学校教育中,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B.生产劳动C.团队活动D.课外活动【】 100.教学是
A.教师教的活动B.学生学的活动C.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D.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101.学校工作的中心是
A.政治活动B.教学活动C.科研活动D.生产劳动【】 102.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A.布鲁纳B.布卢姆C.杜威D.赫尔巴特【】 103.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的教学模式是
A.发现学习模式B.范例教学模式C.设计教学法D.系统学习书本知识模式【】
104.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教学模式是
A.发现学习模式B.范例教学模式C.设计教学法D.系统学习书本知识模式【】
105.下列各项属于信息加工类的教学模式的是
A.概念获得模式B.非指导性教学模式C.课堂会议模式D.掌握学习模式【】
106.角色扮演模式属于
A.信息加工类的教学模式B.个人类的教学模式C.社会类教学模式D.行为修正类教学模式【】
107.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提出4类教学模式,共有 A.22种 B.23种C.24种D.25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教育学单选题(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