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电工基础(课后题)(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1-1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3.线圈的电感是由线圈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即与线圈的 、 和媒介质的 有关,而与线圈是否有电流或电流的大小 。

4.荧光灯电路主要由 、 和 组成。镇流器的作用是:荧光灯正常发光时,起 作用;荧光灯点亮时,产生 。

5.空心线圈的电感是线性的,而铁心线圈的电感是 ,其电感大小随电流的变化而 。

6.在同一变化磁通的作用下,感应电动势极性 的端点称为同名端,感应电动势极性 的端点称为异名端。

7.电阻器是 元件,电感器和电容器都是 元件,线圈的 就反应它储存磁场能量的能力。

8.变压器是根据 原理工作的,其基本结构是由 和 组成。 9.变压器除了可以改变交流电压外,还可以改变 变换 和改变 。 四、问答与计算题

1.图6-27中,CDEF是金属框,当导体AB向右移动时,试用右手定则确定ABCD和ABEF两个电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能不能用这两个电路中的任意一个通过楞次定律来判定导体AB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2.图6-28所示的电路中,把变阻器R的滑动片向左移动使电流减弱,试确定这时线圈A和B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3.在0.4T的匀强磁场中,长度为25cm的导线以6m/s的速度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运动方向与磁感线成30°,并与导线本身垂直,求导线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4.有一个1000匝的线圈,在0.4s内穿过它的磁通从0.02Wb增加到0.09Wb,求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如果线圈的电阻是10Ω,当它跟一个电阻为990Ω的电热器串联组成闭合电路时,通过电热器的电流是多大?

5.有一理想变压器,一次绕组匝数是1000匝,二次绕组匝数是200匝,将一次侧接在220V的交流电路中,若二次侧负载阻抗是44Ω,求: (1)二次绕组的输出电压; (2)一次、二次绕组中的电流; (3)一次侧的输入阻抗。

第七章 初识正弦交流电

一、是非题

1.通常照明用交流电电压的有效值是220V,其最大值即为380V。( ) 2.正弦交流电的平均值就是有效值。( )

3.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除与最大值有关外,还与它的初相有关。( )

4.如果两个同频率的正弦电流在某一瞬间都是5A,则两者一定同相且幅值相等。( ) 5.10A直流电和最大值为12A的正弦交流电,分别流过阻值相同的电阻,在相等的时间内,10A直流电发出的热量多。( )

6.正弦交流电的相位,可以决定正弦交流电在变化过程中瞬时值的大小和正负。( ) 7.初相的范围应是-2π~2π。( )

8.两个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在任何瞬间都不变。( )

9.只有同频率的几个正弦量的矢量,才可以画在同一个矢量图上进行分析。( ) 10.若某正弦量在t=0时的瞬时值为正,则该正弦量的初相为正;反之则为负。( ) 11.两个同频率正弦交流电压之和仍是正弦交流电压。( ) 二、选择题

1.人们常说的交流电压220V、380V,是指交流电压的( )。 A 最大值 B 有效值 C 瞬时值 D 平均值 2.关于交流电的有效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最大值是有效值的3倍 B 有效值是最大值的2倍

C 最大值为311V的正弦交流电压,就其热效应而言,相当于一个220V的直流电压 D 最大值为311V的正弦交流电,可以用220V的直流电代替

3.一个电容器的耐压为250V,把它接入正弦交流电中使用,加在他两端的交流电压的有效值可以是( )。

A 150V B 180V C 220V D都可以 4.已知u=1002sin(314t?A. 314rad/s、1002V、-

?6)V ,则它的角频率、有效值、初相分别为( )。

?? B . 100лrad/s、100V、- 66??C . 50Hz、100V、- D.314rad/s、100V、

66?5.某正弦交流的初相角?0?? ,在t=0时,其瞬时值将( )。

2A等于零 B 小于零 C 大于零 D 不能确定 6.u?5sin(?t?15?)V与i?5sin(2?t?15?)A的相位差是( )

A.30° B.0° C.-30° D.无法确定

7.两个同频率正弦交流电流i1、i2的有效值各为40A和30A,当i1+i2的有效值为50A时,i1与i2的相位差是( )

A 0° B 180° C 45° D 90° 8.某交流电压u=100sin(100?t??4)V,当t=0.01s时的值是( )。

A -70.7V B 70.7V C 100V D 负-00V

9.某正弦电压的有效值为380V,频率为50Hz,在t=0时的值u=380V,则该正弦电压的表达式为( )

A.u=380sin(314t?90)V B.u=380sin314tV

C.u=3802sin(314t?45?)V D. u=3802sin(314t?45?)V

10.图7-26所示的矢量图中,交流电压u1与u2的相位关系是( )。 Au1比u2超前75° Bu1比u2滞后75° Cu1比u2超前30° D无法确定

o11.对非正弦波进行谐波分析时,与非正弦周期波频率相同的分量称为( )。 A 谐波 B 直流分量 C 基波 D 二次谐波 三、填空题

1.工频电流的周期T= s,频率f= Hz,角频率w= rad/s。 2.我国生活照明用电电压是 V,其最大值为 V。

3. 、 和 是确定一个正弦量的三要素,它们分别表示正弦量变化的幅度、快慢和起始状态。

4.常用的表示正弦量的方法有 、 和 ,它们都能将正弦量的三要素准确的表示。

5.交流电压u=14.1sin(100?t??6)V,则u= V,f= Hz,T= s,

Ψ0= ;t=0.1s时,u= V。

6.频率为50Hz的正弦交流电,当u=220V,Ψu0=60°,I=10A,Ψi0= -30°时,它们的表达式为u= V,i= A,u与i的相位差为 。

7.两个正弦电流i1与i2,它们的最大值都是5A,当他们的相位差为0°、90°、180°时,i1+i2的最大值分别为 、 、 。

8.在正弦量的波形图中,从坐标原点到最近一个正弦波的零点之间的距离称为 。若零点在坐标原点的右方,则初相为 ;若零点在坐标原点左方,初相为 ;若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初相为 。 9.交流电流i=10sin(100?t??3)A,当它第一次达到零值时所需的时间为 s,第一

次达到10A所需的时间为 s,t=10.已知i1=20sin(314t??时瞬时值i= A。 6?6)A,i2的有效值为10A,周期与i1相同,且i1与i2反相,则i2

的解析式可写成i2= A。

11.有一个电压u=?50?120sin?t?60sin3?t?30sin?5?t?60???...?V,直流分量为 ,基波为 ,高次谐波为 。 四、问答与计算题

1.一个正弦电流电的频率是50Hz,有效值是5A,初相是-画出它的波形图。

2.已知交流电流i=10sin(314t??,写出它的瞬时值表达式,并2?4) A,求交流电流的有效值、初相和频率,并画出它的

波形图。

3.图7-27是一个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流的波形图,根据波形图求出它的周期、频率、角频率、初相、有效值,并写出它的解析式。

4.求交流电压u1=Umsin wt和u2=UmSin(wt+90°)之间的相位差,并画出它们的波形图和矢量图。

5.已知两个同频率的正弦交流电,它们的频率是50Hz,电压的有效值分别为12V和6V,而且前者超前后者

?的相位角,以前者为参考矢量,试写出它们的电压瞬时值表达式,并在2同一坐标中画出它们的波形图,做出矢量图。

6.图7-28所示的矢量图中,已知U=220V,I1=10A,I2=52A,写出它们的解析式。

第八章、正弦电流电路

一、是非题

1.电阻元件上电压、电流的初相一定都是零,所以它们是同相的。( ) 2.正弦交流电路,电容元件上电压最大时,电流也最大。( ) 3.在同一交流电压作用下,电感L越大,电感中的电流就越小。( ) 4.端电压超前电流的交流电路一定是电感性电路。( )

5.有人将一个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电流为6A的交流电磁铁线圈误接在220V的直流电源上,此时电磁铁仍将能正常工作。( )

6.某同学做荧光灯电路实验时,测得灯管两端电压为110V,镇流器两端电压为190V,两电压之和大于电源电压220V,说明该同学测量数据错误。( ) 7.在RLC串联电路中,UR、UL、UC的数值都有可能大于端电压。( )

8.额定电流100A的发电机,只接了60A的照明负载,还有40A的电流就损失了。( ) 9.在RLC串联电路中,感抗和容抗数值越大,电路中的电流也就越小。( ) 10.正弦电流电路中,无功率就是无用功率。( ) 二、选择题

1.正弦电流通过电阻元件时,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 i?UUURUsin?t B. i?R C . I?R D.i?Rsin??t???

RRRR2纯电感电路中,已知电流的初相角为-60°,则电压的初相角为( )。

A 30° B 60° C 90° D 120°

3.加在容抗为100Ω的纯电容两端的电压 uC?100sin??t?( )。 A.iC?sin??t??????V ,则通过它的电流应是3?????????A B.iC?sin??t??A 3?6??B.C.iC???????2sin??t??A D.iC?2sin??t??A

3?6???4.两纯电感串联,XL1=10Ω,XL2=15Ω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总电感为25H B. 总感抗XL?22XL1?XL2

C .总感抗为25Ω D.总感抗随交流电频率增大而减小

5某电感线圈,接入直流电,测出R=12Ω;接入工频交流电,测出阻抗为20Ω,测线圈的感抗为( )。

A .20Ω B.16Ω C .8 Ω D .32 Ω 6.图8-43所示电路中,Ui和Uo的相位关系( )。

A Ui超前Uo B Ui和Uo同相 C Ui滞后Uo D Ui和Uo反相

7.已知RLC串联电路端电压U=20V,各元件两端电压UR=12V,UL=16V,UC=( )。 A 4V B 32V C 12V D28 V

8.在RLC串联电路中,端电压与电流的矢量如图8-44所示,这个电路是( )。 A 电阻性电路 B 电容性电路 C 电感性电路 D 纯电感电路

9.在某一交流电路中,已知加在电路两端的电压是u?202sin??t?60??V,电路中的电流是i?102sin??t?30??A,则该电路消耗的功率是( )

A 0 B 100W C200W D100 10.交流电路中提高功率因数的目的是( )。 A 增加电路的功率消耗 B 提高负载的效率 C 增加负载的输出功率 D 提高电源的利用率 三、填空题

1.一个1000Ω的纯电阻负载,接在u=311sin(314t+30°)V的电源上,负载中电流I= A,i= A。

2.电感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称为 。若线圈的电感为0.6H,把线圈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路中,XL= Ω。

3.有一个线圈,其电阻可忽略不计,把它接在220V、50Hz的交流电源上,测得通过线圈的电流为2A,则线圈的感抗XL= Ω,自感系数L= H。

4.一个纯电感线圈接在直流电源上,其感抗XL= Ω,电路相当于 。 5.电容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称为 。100pF的电容对频率是106Hz的高频率电流和50Hz的工频电流的容抗分别是 Ω和 Ω。

6.一个电容器接在直流电源上,其容抗XC= ,电路稳定后相当于 。

7.一个电感线圈接到电压为120V的直流电源上,测得电流为20A;接到频率为50Hz、电压为220V的交流电源上,测得电流为28.2A,则线圈的电阻R= Ω,电感L= mH。 8.如图8-45所示为移相电路,已知电容为0.01μF,输入电压u?2sin1200?tV,欲使输

出电压UC的相位滞后u60°,则电阻R= Ω,此时输出电压为 V。

9.在RLC串联电路中,已知电阻、电感和电容两端的电压都是100V,那么电路的端电压是 。

10.在电感性负载两端并联一只电容量适当的电容器后,电路的功率因数 ,线路中的总电流 ,但电路的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都 。 四、问答与计算题

1.一个线圈的自感系数为0.5H,电阻可以忽略,把它接在频率为50Hz、电压为220V的交流电源上,求通过线圈的电流。若以电压作为参考正弦量,写在电路瞬时值的表达式,并画出电压和电流的矢量图。

2.已知加在2μF的电容器上的交流电压为u?2202sin314tV,求通过电容器的电流,写出电流瞬间时值的表达式,并画出电流,电压的矢量图。

3.荧光灯电路可以看成是一个RL串联电路,若已知灯管电阻为300Ω,镇流器感抗为520Ω,电源电压为220V。

(1)画出电流、电压的矢量图; (2)求电路中的电流;

(3)求灯管两端和镇流器两端的电压; (4)求电流和端电压的相位差。

4.交流接触器电感线圈的电阻为220Ω,电感为10H,接到电压为220V、频率为50Hz的交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电工基础(课后题)(3)在线全文阅读。

电工基础(课后题)(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1613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