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四大基地。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目前,草产业、羊产业的发展正向着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现代化的方向迈进,为做大做强草产业、羊产业及有效带动全省及周边省区草畜产业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现有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
现已开垦**镇原**农场弃耕土地三万亩,承包期限50年。土地平整,水电、灌溉设施齐全。办公楼一幢,建筑面积2560平方米。库房3间840平方米,车库42间1680平方米,加油站一座,可储备汽柴油500吨、附燃油200吨,播种、收割、运输等机械设备90余台(套)。 三、资产与财务状况
2007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2649万元,主营业务成本2132万元,营业费用2305万元,管理费用118万元,财务费用1.7万元,利润总额157万元。固定资产总值1776万元,资产净值1384万元。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见附件中的审计报告。 四、协作单位情况
1. **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
本项目的技术依托单位—**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设有动态监测科、植保科、草原建设科等11个职能部门。专业技术人员8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2人,中级技术人员48人。肩负着全省草原资源勘测、动态监测、草原保护利用、全省饲料资源调查、饲料加工、动物营养研究、草业生产和草原鼠、病虫害防
10
治等技术工作。主持完成60余项科研、推广项目,获省部级、地厅级科技进步奖32项,引进、培育和栽培优良牧草200多个,自主培育成功了苜蓿、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等优良地方品种。在草原监理、牧草种子管理和飞播牧草、草原治虫灭鼠、秸秆青贮氨化等专项技术推广和牧草种子基地建设等方面成果显著。
**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具有苜蓿品种的自主知识产权,已授权****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实施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牧草种子繁育基地专项项目《**省**市苜蓿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中使用该品种,并承诺为项目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撑。
2.**新陇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新陇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在**省牧草种子公司和原**陇原草业科技有限公司基础上重新注册登记的新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2003年12月份正式注册成立,是牧草、草坪、水土保持植物、饲料作物种子经销、批发零售农药、饲料及各类农业、牧草机械等业务的综合企业,公司按照种子法及工商企业管理有关规定取得了《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主要农作物生产许可证》、《**省农药经营许可证》等证书。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公司现有员工13名,管理人员2名,业务人员9人,财务人员2名。公司成立以来,已向社会提供各类优质牧草种子1200余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1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预测
一、国外紫花苜蓿种子生产现状
紫花苜蓿是美国最重要的栽培牧草,所有的州都有紫花苜蓿种植,总面积超过1200万公顷,其中种子田面积在17万公顷以上,是世界上紫花苜蓿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全美国有20个以上的州进行紫花苜蓿种子生产,单位面积平均产量为267kg/公顷,年产量平均为45417吨。美国西部五个州的气候条件比较适合于牧草种子生产,并且有灌溉条件,产量高,是美国紫花苜蓿种子的主要产区。美国每年有一大部分紫花苜蓿种子销往亚洲、南美洲及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
加拿大紫花苜蓿的种子田的面积为60284公顷,产量约9000吨,主要集中在气候干燥的西部省份。
世界紫花苜蓿种子市场当中,欧洲的法国、西班牙和南美洲的阿根廷也占有一定比例和份额。西班牙紫花苜蓿种子田的面积约1万公顷,最高产量可达100kg/公顷,主要供给国内需要和出口墨西哥。近年来国际市场对苜蓿草产品需求急剧递增。日、韩及东南亚国家主要从美国和加拿大进口苜蓿草粉和颗粒饲料,每年均需求300万吨的紫花苜蓿干草产品。 二、国内紫花苜蓿种子生产现状
我国紫花苜蓿种子的生产地主要集中在**陇东、及河西、陕西关中、宁夏南部以及新疆等地,种子产量与地域关系明显,西北灌
12
区种子产量高,适合于紫花苜蓿的种子生产。
国内苜蓿种子生产通常只作为种草的副产品,缺少专业化的种子生产田,管理和加工技术落后,品种选育、种子繁殖和推广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所生产的大部分豆科牧草产品质量较低,缺乏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主要原因是草产品生产田布局不合理,生产者缺乏草产品生产的关键技术。据农业部**牧草及草坪草质量监督监测中心抽查结果,西北市场上流通的紫花苜蓿种子质量堪忧,合格率仅为40%,主要问题是发芽率低和其它植物种子含量超标。 近年来在**和**、山棣等出现了一些紫花苜蓿种子生产的专业化基地以及专业化的企业或专业户、专业村等,国内紫花苜蓿种子生产正逐步向规模化机械化和质量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三、**省牧草种子生产现状
**省是国内紫花苜蓿种植大省,每年约有800-1OOO吨种子销往青海、宁夏、内蒙古、新疆等省区。
近年来,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要把**建成草业大省、畜牧业强省的目标,使**省草产业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各级政府把发展草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突出发展,使牧草种子生产开始成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一项新兴产业。2000年当年人工种草面积突破500万亩。到2004年,全省种草面积突破50万亩的县就有10多个,还有环县、会宁等县的紫花苜蓿留床面积近百万亩。形成了一些草产品优势产区。全省牧草良种覆盖率达到一半左右,优势产区达到80%以上。草产品龙头加工企业蓬勃兴起,全省草产品加工能力猛增到80万吨,年生产量达到30万吨,其中年加工能力万吨以上的企
13
业就有20多家。仅四川大业公司在**等地建成年加工5万吨的牧草饲料加工厂4个,带动20万亩苜蓿基地和一个乳制品加工厂,以订单形式联系3.5万户农户,促进了农民增收,调动了群众发展草业生产的积极性。但从总体情况来看,发展的不平衡和生产的低水平等问题依然严重。由于生产规模、配套技术跟不上,经营分散,质量不能保证,从而限制了它的发展。
欧美技术先进国家牧草种子生产已实现良种化、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通过牧草优良品种划区栽培,田间检验,去杂去劣,收获时使用干燥剂和脱叶剂,使用装备有特殊装置的康拜因收获脱粒,通过专门的配套的种子清选设备,按种子大小、轻重、颜色、形状、表面结构、比重等进行清选和分级,因而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牧草种子。例如苜蓿种子田必须播种登记品种的1级种子,田间检验无检疫病虫害并化学除莠。种子收获前用碳酸钾溶液喷洒以加速干燥,使用落叶剂使叶子脱落,使用牧草种子联合收割机(康拜因)收割脱粒,种子产量可达500kg/公顷。
**省牧草种子生产目前仍停留在小农经济水平之上,优良种子脏乱,品种资源缺乏,专门从事牧草育种工作的队伍不健全,人才匮乏,资金投入不足,现有品种推广渠道不顺,未建立起合理有效的牧草种子良繁体系和区域性牧草种子生产基地。种子生产处于分散的、无序的生产水平上,种子检验规程、种子审定规程、质量检验、审定、检疫机构、质量分级标准很不完善,牧草种子田间管理、复壮制度没有建立。收获加工工艺落后,专用清选机械设备缺乏或滞后,造成市场流通种子脏、乱、差、假现象普遍存在,假冒伪劣等不合格种子时有发生,严重阻碍着草产业的健康发展。
1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苜蓿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