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教育学(辨析题,案例分析有答案版)(8)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1-1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答: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情感陶冶法、品德评价法、心理咨询法、生活指导法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答: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品德的过程。也就是说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而学生品德包括知、情、意、行四个要素,在德育过程当中,有以下三个特点:德育具有全面性,促进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德育具有多开端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德育具有针对性,对知情意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因此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联系实际,论述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

答: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爱护、尊重、理解、信任结合起来,该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精神,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有:(1)爱护、尊重、信赖学生(2)严格要求学生(3)对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错误,要严肃批评兼热枕帮助,严禁任何形式体罚或冷嘲热讽。

3.运用说服教育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明确目的性,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切忌一般化,空洞冗长,唠叨。

(2) 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所选内容、表达方式、力求生动、有趣,使学生喜闻乐并乐于实践

(3)注意时机,说服的成效往往不取决于花了多少时间,讲了几遍,而取决于是否善于捕捉教育的时机,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六、分析题(用所学的理论来分析以下问题)

1、初一(四班)的陆亮在他的信中说:“他最近感到无所适从,有两位任科老师反复强调,一定要学他们所教的学科,学不好就考大学无望,班主任说我们不应只顾学习,还要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全面发展;妈妈说我帮助别人太傻,让我们以后不要做那些吃亏的事。” 陆亮为什么会无所适从?你认为教育怎样才能消除这种无所适从的状态?请用德育原则的有关理论进行分析。(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P318)

答:(1)原因:这是由学校德育和家庭的道德目标与内容不一致所致,反映在个体的身上,从而造成了心理上的不适应、不协调状态。学生的德育形成、发展与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由于德育内容的系统性与逻辑性,这要求各阶段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前后一贯,连续不

断,循序渐进,相互衔接。

(2)措施:学校的各种教育力量要与学生的需求一致,案例中的教师恰好背道而行; 学校要与家庭、校外教育机构及社会团体加强联系,形成三方教育网络; 相互接替的教育者要做好衔接工作,保持对学生教育影响的连续系统性;

2、台湾女作家三毛上小学时,数学成绩一直不好。在一次数学考试中三毛发挥出色,考了较高的分数。但数学老师不相信她,认定她作弊,并随即出了一套难度很高的试题,让三毛一人做。结果三毛一题也没有做出来。老师用毛笔在三毛脸上画了一个大大的0,然后逼她到走廊和操场上当众展示她的“分数”。三毛从此变得害怕进学校,以致最终逃学。 这位老师的做法对吗?请用有关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的理论进行分析。

答:不对,首先,这位老师违背了德育原则。

(1)疏导原则,对青少年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即使学生有了缺点、毛病,行为上出现了过失,错误,也要注重疏通思想,提高自觉。更何况学生是否有作弊都没调查清楚,不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出一套难度很高的试题。

(2)长善救失原则,没有“一分为二”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对学生抱有成见,没有看到学生的努力,只是固执地以为她一定是作弊的。

(3)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该老师没有尊重和信赖学生,而爱护、尊重与信赖孩子又是教好孩子、获得所期望的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

其次,该老师德育的方法,不利于学生接受,用毛笔在脸上画0,还逼她当众展示,最终导致学生逃学。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应通过说服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

3、小康平时写作业龙飞凤舞,难以辨认。任课老师多次批评也不见效。一次,课代表把他的作业张贴出去,小康非常生气,立即把作业撕了下来。课代表把情况立即向班主任作了汇报,班主任肯定了课代表的责任心。当班主任走进教室的时候,小康情绪有些紧张,做好了挨批评的准备。可是,班主任平和地说:“你们知道小康为什么把自己的作业撕掉吗?他是在为自己作业写的潦草而生气,撕下来正是为了把作业抄写工整。小康的作业是能写好的,我们应该相信他。”之间小康惭愧得低下了头,可同学们的脸上却表现出将信将疑的样子。第二天,小康真的把一份抄的工工整整地作业重新贴在了“批评栏”内,并在作业下面写道:“请看我以后的实际行动吧!”这一案例说明了品德评价法运用时有什么要求?

答:品德评价法是指依据一定的品德要求,对受教育者的品德表现予以褒贬、判断的一种德育方法。这种方法对于激励学生积极上进,预防和克服不良行为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对不良品德行为具有一定的监督和约束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调节品德认知向品德行为转化,实现知与行的统一。

品德评价法的功能在于,使学生从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中了解、看到自身的长处与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能强化学生积极因素,矫正和克服消极因素;增强学生的是非观念和荣辱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对学生思想认识和行为具有一定的控制、调节作用。

4、有一个班的学生习惯乱丢纸屑,屡次教育都无效。有一次,班主任进教室,见地上有几团纸屑。当时还有三位同学未进教室。老师突然想到这是进行教育的好时机,于是,指着地上对大家说:“这儿有几团纸屑,进来的同学都没有捡起来,现在还有三位同学未进来,我们看看他们会不会发现。”经老师一说,全班同学都瞪大了眼睛等着瞧。第一位同学看也不看就冲进了教室;第三位看了看地面却无动于衷,上座位去了;第二位,一看地上有纸屑,就弯下腰去把它全拾起来。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老师的脸上掠过一丝微笑,郑重宣布班会开始了。第一个受到表扬的是这位拾纸屑的同学。从此,教室地上看不到纸屑了。 结合这一案例,试分析为收到更好的效果,说理教育法应如何运用?P324(注意说服的时

答:运用说服教育法应注意:

(1)明确目的性 (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事例中说明为达到更好的说服效果,要善于捕捉说服的时机,这往往是说服的成效的关键。捕捉教育时机,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第十章 班级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D )。

A.共青团组织 B.教导处 C.总务处 D.班级

2.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B )。

A.伊拉斯谟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

3.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C )。

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

4.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B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5.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C )。

A.《论语》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理想国》

6.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 B )。

A.任课教师 B.班主任 C.教导处 D.校长

7.( D )世纪以后,班级授课制逐渐成为各国学校普遍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A.15 B.16 C.17 D.18

8. 班主任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属于( A )。

A、情感陶冶法 B、实际锻炼法

C.、说理教育法 D、奖惩激励法

9.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D )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

A.学校 B.教师 C.教育内容 D.学生

10.评选班级“三好学生”属于班主任工作方法中的( D )。

A.情感陶冶法 B.实际锻炼法 C.说理教育法 D.奖惩激励法

11.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A )。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

12.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C )。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二、名词解释

班主任

班主任是班的教育者、组织者与领袖,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他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活动,协调各方面的要求,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班集体是按照学校的培养目标,把年龄和发展水平基本一致或相近的学生组织起来,以便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学校的细胞,既是学校教导工作的基本单位,也

是学生学习、活动、成长的基层集体与人文场所。

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指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

三、辨析题

1.1898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第一次采用班级授课制。(×)

解析:我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首次采用“编班”,“分级“的教学组织方式,将班级授课制移植到中国。

2.班级管理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个体社会化。(√)

解析: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利用 班级的组织资源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3.班级教育管理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主的选择和内化才能发挥作用。(√)

解析:学生在接受班主任管理的影响时,必然会对这些影响表明自己的态度或采取某种行动,做出自己的解析。学生只有经过自主选择和内化,才可以说班级管理发挥了作用。

4.人是班级管理的核心要素,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客体。(×)

解析:人是班级管理的核心要素,学生是受管理对象,是管理的客体,更是主体。学生的主体和客体地位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学会人文关怀是班主任最根本的教育理念。(√)

解析:人文关怀是教师专业化的伦理要求,是从知识为本的教育转向以人为本的教育。学会关心”表现了教育人性化的走向。

6.班风属于班级的成文制度。(×)

解析:班风即一个班级的风气,是由班级成员共同营造的一种集体氛围,这种风气或气氛随着班级的不同而不同,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班风,因此班风不能是成文的规定。

四、简答题

1.如何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答:(1)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2)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教育学(辨析题,案例分析有答案版)(8)在线全文阅读。

教育学(辨析题,案例分析有答案版)(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1599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