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答: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第九章 学校德育
一、选择题
1、德育的基本功能在于( C )。
A、社会政治意识 B、思想观念
C.育德 D、无答案
2、( C )倡导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促进儿童道德发展。
A、皮亚杰 B、杜威 C、柯尔伯格 D、无答案
3、在道德教育理论中强调教师中心,重道德灌输的是( A )。
A、涂尔干 B、罗杰斯 C、卢梭 D、无答案
4、教育过程中,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对待思想问题那就违反了( C )。
A、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B、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注意( A )。
A、针对性 B、多开端性 C、全面性 D、长期性
6、对不同的时间、地点、情景和对象发生的同类思想品德问题,为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采取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C )。
A、应是相同的 B、应是完全不同的
C、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D、应有一定的灵活性
7.德育的主要途径是( A )。
A.各科教学 B.班主任工作
C.说服 D.榜样
8.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 A )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A.知、情、意、行 B.思想、情感、目标、行动
C.思想、意志、目标、行动 D.知、情、思、行 9.思想品德教育的组成部分,目前学术界比较多的认为是:道德品质教育、思想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
A世界观教育 B人生观教育 C理想教育 D政治教育
10、以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品德,而经过选择和处理的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道德规范、政治原则、思想观点及其体系的是指( B )。
A、德育方法 B、德育内容
C、德育模式 D、德育过程
11、德育内容的性质和范围受制于( A)
A、政治经济 B、学生年龄特征
C、当前形势和学生思想品德实际 D、教育者的价值观
12、学校德育内容的核心是( A )。
A、爱国主义教育 B、集体主义教育
C、理想教育 D、社会实践教育
13、下列属于说理教育法的是( A )。
A、讲解 B、典范 C、表扬 D、批评
14.以他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的成绩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 B )。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讨论法 D.品德评价法
15.学生围绕一个社会问题,通过相互交流看法,共同分析测试或通过不同观点的争辨、论证,提高思想认识,提高分辨问题能力的方法(C)。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讨论法 D.品德评价法
16.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这种方法是( C )。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自我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17.学校德育的“主旋律”是( D )。
A.坚持人道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B.坚持劳动教育、 民主、纪律与法制教育
C.坚持正确人生观与科学世界观教育
D.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二、名词解释 德育
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儿童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客观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系统的道德、思想和政治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把一定社会意识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的活动。
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指为了实现德育目标、实施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手段。 说服
说服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是学生心悦诚服地弄懂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修养
修养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
三、判断题
1、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出现反复是不正常现象。(×)
解析: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活动与交往,是知、情、意、行的转化过程,是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从他律到自律转化的过程,因此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现象。
2、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源泉,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解析: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行为主体活动和实践的结果。
3、德育过程中,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一对矛盾,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难以协调。(×)
解析: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德育原则中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的主要内容和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4、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主要适用于比较后进的学生。(×)
解析: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 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适用于所有学生。
5、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内容的核心。(√)
解析:推行学校道德教育就是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把学生培养成四有公民,从而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6、劳动教育就是劳动知识与技术的教育。(×)
解析:劳动教育是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
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 环境陶冶 艺术熏陶等几种形式。(√)
解析:情感陶冶教育法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情感和环境因素,以情感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对受教育者进行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熏陶、感化的一种德育方法。
8、德育方法指的是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
解析:德育方法是指为了实现德育目标、实施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手段。
四、简答题
1、简述德育的概念、意义和中小学德育的任务? 答:德育的概念: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儿童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客观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系统的道德、思想和政治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把一定社会意识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的活动
意义:(1)满足学生的道德需要,启发学生的到的觉;(2)规范学生道德实践,引导学生的道德成长;(3)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提升学生的人生价值与社;(4)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且通过育人发挥着;2、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答: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理;3、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答:思想政治课;各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共青团;少;4、学校
--------------------------------------------------------------------------------
意义:(1)满足学生的道德需要,启发学生的到的觉醒
(2)规范学生道德实践,引导学生的道德成长
(3)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提升学生的人生价值与社会思想
(4)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且通过育人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发展。 中小学德育的任务: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是他们中优秀分子将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2、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
答: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劳动教育;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教育;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
3、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思想政治课;各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劳动与社会实践;课外活动;校外教育;社会教育。
4、学校德育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教育学(辨析题,案例分析有答案版)(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