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自动检测实验指导书
实验十六 铂热电阻温度特性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铂热电阻的特性与应用。 二、实验仪器
PT100、水银温度计(自备) 三、实验原理
利用导体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热电阻用于测量时,要求其材料电阻温度系数大,稳定性好,电阻率高,电阻与温度之间最好有线性关系。当温度变化时,感温元件的电阻值随温度而变化,这样就可将变化的电阻值通过测量电路转换电信号,即可得到被测温度。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用万用表接至PT100两端。
3.将“2~20V直流稳压电源”接至“加热器”。
4.此时将水银温度计放至平行梁的下应变梁上(加热器已固定在平行梁的下应变梁背面),三、 实验报告
可观察PT100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规律。PT100在0oC时为100欧姆,每上升1oC,阻值增加0.38欧姆。 四、 注意事项
“加热器”不应长时间通电,实验完成即拔掉“加热器”输入电源。
31
2. 打开直流电源开关,调节“2~20V直流稳压电源”电位器,使直流稳压电源输出为5V。
加热源温度慢慢上升。此时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加热源表面温度,同时观察PT100的输出阻值。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自动检测实验指导书
实验十七 K型热电偶测温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K型热电偶的特性与应用。 二、实验仪器
PT100、K型热电偶、温度源、差动放大器,电压放大器、直流电压表 三、实验原理
热电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热电偶是一种使用最多的温度传感器,它的原理是基于1321年发现的塞贝克效应,即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A或B组成一个回路,其两端相互连接,只要两节点处的温度不同,一端温度为T,另一端温度为T0,则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见图17-1(a),即回路中存在电动势,该电动势被称为热电势。
图17-1(a) 图17-1(b)
两种不同导体或半导体的组合被称为热电偶。
当回路断开时,在断开处a,b之间便有一电动势ET,其极性和量值与回路中的热电势一致,见图17-1(b),并规定在冷端,当电流由A流向B时,称A为正极,B为负极。实验表明,当ET较小时,热电势ET与温度差(T-T0)成正比,即
ET=SAB(T-T0) (17-1)
SAB为塞贝克系数,又称为热电势率,它是热电偶的最重要的特征量,其符号和大小取决于热电极材料的相对特性。
热电偶的基本定律: (1)均质导体定律
由一种均质导体组成的闭合回路,不论导体的截面积和长度如何,也不论各处的温度分布如何,都不能产生热电势。 (2)中间导体定律
用两种金属导体A,B组成热电偶测量时,在测温回路中必须通过连接导线接入仪表测量温差电势EAB(T,T0),而这些导体材料和热电偶导体A,B的材料往往并不相同。在这种引入了中间导体的情况下,回路中的温差电势是否发生变化呢?热电偶中间导体定律指出:在热电偶回路中,只要中间导体C两端温度相同,那么接入中间导体C对热电偶回路总热电势EAB(T,T0)没有影响。
(3)中间温度定律
如图23-2所示,热电偶的两个结点温度为T1,T2时,热电势为EAB(T1,T2);两结点温度
32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自动检测实验指导书 为T2,T3时,热电势为EAB(T2,T3),那么当两结点温度为T1,T3时的热电势则为
EAB(T1,T2)+ EAB(T2,T3)=EAB(T1,T3) (17-2) 式(2)就是中间温度定律的表达式。譬如:T1=100℃,T2=40℃,T3=0℃,则
EAB(100,40)+EAB(40,0)=EAB(100,0) (17-3)
图17-2 中间定律示意图
热电偶的分度号
热电偶的分度号是其分度表的代号(一般用大写字母S、R、B、K、E、J、T、N表示)。它是在热电偶的参考端为0℃的条件下,以列表的形式表示热电势与测量端温度的关系。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按图17-3接接好“差动放大器”和“电压放大器”,将“电压放大器”的输出接至F/V表(选择V,20V)。
2.短接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增益调节电位器都处于中间位置,调节调零电位器,使F/V表显示为零。
3.拿掉短路线,按图17-3接线,将K型热电偶热端(红色)接a,冷端(绿色)接b,记下电压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值。
图17-3 热电偶测温接线图
4.将万用表接用PT100两端,并测量其电阻。调节2~20V为5V,将2~20V输出接入“加热器”电源输入端,加热源温度慢慢上升。记录PT100的阻值,同时记录“电压放大器”的输出值。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表17-1。 T(℃) U(V) 表17-1 或:
33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自动检测实验指导书 1.打开电源,差动放大器增益放100倍,调节调零电位器,使差放输出为零。 2.差动放大器双端输入接入热电偶,打开加热开关,迅速将差动放大器输出调零。 3.随加热器温度上升,观察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电压的变化,待加热温度不再上升时(达到相对的热稳定状态),记录电压表读数。
4.本仪器上热电偶是由两支铜-康铜热电偶串接而成,(CSY10B型实验仪为一支K分度热电偶),热电偶的冷端温度为室温,放大器的增益为100倍,计算热电势时均应考虑进去。用温度计读出热电偶参考端所处的室温t1。
E(t , to) = E(t , t1) + E(t1 , to) 实际电动势 测量所得电势 温度修止电动势
式中E为热电偶的电动势,t为热电偶热端温度,to为热电偶参考端温度为0℃,t1为热电偶参考端所处的温度。查阅铜-康铜热电偶分度表,求出加热端温度t。
5.CSY10B型实验仪的K分度热电偶如插入数字式温度表端口,则直接显示℃温度值。 注意事项:
因为仪器中差动放大器放大倍数≈100倍,所以用差动放大器放大后的热电势并非十分精确,因此查表所得到的热端温度也为近似值。
五、实验报告
1. 根据表17-1的实验数据,作出U-T曲线,分析K型热电偶的温度特性曲线,观察线性。 2.PT100温度与阻值将的关系:PT100在0oC时为100欧姆,每上升1oC,阻值增加0.38欧姆。
34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自动检测实验指导书
实验十八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温度特性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基本原理; 2. 学习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特性与应用。 二、实验仪器
温度源、Pt100、PTC、2~20V稳压电源、万用表(两只)。 三、实验原理
热敏电阻工作原理同金属热电阻一样,也是利用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测量温度。所不同的是热敏电阻用半导体材料作为感温元件。热敏电阻的优点是:灵敏度高、体积小、响应快、功耗低、价格低廉,但缺点是:电阻值随温度呈非线性变化、元件的稳定性及互换性差。
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PTC)
PTC通常是由在BaTiO3和SrTiO3为主的成分中加入少量Y2O3和Mn2O3构成的烧结体, 其电阻随温度增加而增加。开关型的PTC在居里点附近阻值发生突变,有斜率最大的曲段,即电阻值突然迅速升高。PTC适用的温度范围为-50~120℃,主要用于过热保护及作温度开关。PTC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可近似表示为:
RT?RT0expB?T?T0? (54-1)
式中, RT——绝对温度为T时热敏电阻的阻值; RT0——绝对温度为T0时热敏电阻的阻值;
B——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热敏指数。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用两只万用表分别测量室温时Pt100与PTC的阻值。 2.将2~20V直流稳压电源调至5V,接至“加热器”。
3.温度慢慢上升,记录PT100与PTC的阻值变化,此时PT100变化反应温度的变化,PT100在0oC时为100欧姆,每上升1oC,阻值增加0.38欧姆。 五、实验报告
根据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绘制R(Ω)- t(℃)温度特性曲线。 六、注意事项
“加热器”不应长时间通电,实验完成即拔掉“加热器”输入电源。
3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新版本传感器实验指导书(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