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说明空气中所含的污染物越多,则空气质量越差;
D、二氧化碳是引起空气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它的含量增多会加重温室效应,但是由于空气的组成中就有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故选:B.
【点评】这类型题目的关键在于弄清楚空气中主要成分的性质及生活中的应用.另外要切记:二氧化碳对环境有危害,但不是空气污染物.
3.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B.用明矾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
C.冷开水不能养鱼是因为水中不含氧元素 D.水是一种单质,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考点】电解水实验;水的性质和应用;硬水与软水.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电解水的现象分析; B、明矾可吸附水中杂质,达到净水目的;
C、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分析,煮沸过的水中几乎不含氧气; D、水是一种氧化物,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解答】解:A、电解水的结论是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二倍,故A正确;
B、明矾可吸附水中杂质,达到净水目的,但不能区分硬水和软水,故B错误;
C、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水加热后氧气溢出,即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分子,氧气溶解度又很小的,很难再溶于水,所以冷开水不能养鱼是因为水中不含氧分子,故C错误;www.21-cn-jy.com
D、水是一种氧化物,不是单质,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水的电解、净化、结构等,属于基础性的考查,要求学生平时要扎实基础,灵活运用.
4.二氧化碳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在地窖、枯井内二氧化碳含量会比较高 ②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跟压强成反比
③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 ④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本题应从二氧化碳的密度: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温度和压强、及二氧化碳的组成和性质对本题进行分析来解决此题.2-1-c-n-j-y
【解答】解:①、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会聚集在底部造成地窖、枯井内二氧化碳含量会比较高;故对
②、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错
6
③、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消耗二氧化碳同时放出氧气,故对
④、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是宏观概念,不能比较原子个数的多少;故错 故选C
【点评】本题对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溶解性以及他的组成和性质等方面都有考查,只有熟练记忆并能灵活运用才能准确解决.
5.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2个氮分子:2N
B.2个硫酸根离子:2SO42﹣ C.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D.2个铁离子:2Fe2+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 B、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
C、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进行解答; D、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进行解答.
【解答】解:A、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
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氮分子:2N2,故A说法错误; B、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2个硫酸根离子表示
为:2SO42﹣;故B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因此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故C说法正确;
D、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因此2个铁离子表示为:2Fe3+,故D说法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6.下列关于“决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决定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是﹣﹣质子数和中子数 B.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C.决定元素和原子种类的是﹣﹣电子数
D.决定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的是﹣﹣核电荷数
7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质子数和中子数可以决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由于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故最外层电子数可以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C、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决定元素和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 D、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核数,因此决定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的是核电荷数;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的构成和决定元素和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的知识应用.21cnjy.com
7.发生下列情况时,所采取的对应措施正确的是( ) A.室内发生火灾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煤气泄漏时,打开电灯检查漏气管道 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照明 D.发现燃气泄漏应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A、根据提供充足的氧气会使燃烧更旺分析; B、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火花可能会爆炸分析; C、根据闲置的沼气池中会有大量的可燃性气体分析;
D、根据煤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火花可能会爆炸分析.
【解答】解:A、当火灾发生时,如果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会使火势更加厉害,所以此做法错误;
B、煤气泄漏时,如果打开电灯检查漏气管道,可能会因电火花发生爆炸,所以此做法错误; C、闲置的沼气池中会有大量的可燃性气体,进行火把照明可能会引发爆炸,所以此做法错误;
D、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所以此做法正确; 故选D.
【点评】当遇到危险时,我们必须会正确处理身边的危险情况,不能着急,要沉着冷静,运用所学知识化险为夷.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8.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B.制取气体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入药品
C.过滤前先搅拌均匀后倾倒,并注意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D.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结束实验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停止加热
8
【考点】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21·cn·jy·com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不纯的可燃性气体点燃时很容易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先检验气体的纯度,若不纯时,千万不能点燃,否则可能发生爆炸;
B、实验室中气体制取时,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气密性不良好,会造成无法收集或收集的气体不纯;
C、过滤是为了分离液体中的固体,所以过滤前不能搅拌,并注意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D、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结束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停止加热是为了防止冷水倒吸入热的试管,将试管炸裂.
【解答】解:A答案中为防止爆炸,在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检查气体的纯度是正确的,因此答案A正确;
B、为防止无法收集或收集的气体不纯,制取气体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是正确的,因此答案B正确;
C、过滤是为了分离液体中的固体,所以过滤前不能搅拌,这样可以直接去掉沉淀在杯底的固体杂质,所以C答案不正确;
D、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结束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停止加热是为了防止冷水倒吸入热的试管,因此答案D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在实验中的一些基本操作.对于药品的取用、药品的称量、药品的加热、过滤等基本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要了然于胸.另外深入探究课堂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问题的实质,密切注意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真正做到融汇贯通.
9.利用下列仪器制取相关气体,不能实现的是( )
A.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B.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C.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氧气 D.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1)熟悉常见化学实验仪器,了解它们的名称,如集气瓶、试管、注射器等; (2)本题主要考查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包括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气
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再根据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选择相应的仪器,没有常规仪器可以采
【来源:21cnj*y.co*m】 用其它仪器替代法.
【解答】解:发生装置仪器的选择:
9
(1)A、B、D中是有关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均是固、液常温型,可采用相同的发生装置.用到的仪器是锥形瓶、双孔带导管橡皮塞、用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
(2)C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是固体加热型,要用到的仪器有
酒精灯、试管、铁架台、集气瓶、单孔带导管橡皮塞;图中仪器缺少酒精灯,因此C错误;收集装置仪器的选择:无论采用排水法还是排空气法都要用到集气瓶和玻璃片,四种气体均
符合.
综上分析,故答案为:C.
【点评】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考查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仪器的名称及用途、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10.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M,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M 物 质 氧 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100 46 12 2 反应前质量/g
4 x 100 56 反应后质量/g
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值应为0
C.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2:11 D.物质M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氧化反应.
【专题】物质质量守恒;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质量守恒,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可推测x的值;根据物质的质量增加或减少,可判断其为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00+46+12+2=4+x+100+56,则x=0,则可知反应物为:氧气、M;生成物为二氧化碳与水蒸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的质量为(100﹣12)
g××100%=24g,生成的水中的氢元素的质量为(56﹣2)g××100%=6g,24g+6g=30g,
小于46g,故M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21·世纪*教育网
A、上述反应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说法正确; B、由上分析可知,x的值应为0,故说法正确;
C、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00﹣4)g:(100﹣12)g=12:11,故说法正确;www-2-1-cnjy-com
D、由上分析可知,M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难度不大.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13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现有H、C、O、Ca四种常见的元素,请选择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各一种(用化学式表示):
①鸡蛋壳的主要成分CaCO3; ②实验室常用的液体燃料C2H5OH;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南苑中学2016届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解析(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