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力 物体的平衡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这部分知识必定出现,大部分是和其他的知识综合出题,主要涉及到摩擦力和弹簧的弹力。单独出题时往往以摩擦力为主。所以弹力中的胡克定律的应用和摩擦力的各类问题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 在复习中应弄清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动、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动、静和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方法,弄清动、静和最大静摩擦力的区别和联系,应掌握好用整体法求摩擦力的方法。 掌握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隔离法和整体法)以及处理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的方法(力的图示法、代数计算法、正交分解法、多边形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及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一模块:力的的概念及常见的三种力 『夯实基础知识』 一.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 (1)物质性:由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力概念是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任意一个力必然与两个物体密切相关,一个是其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其受力物体。把握住力的物质性特征,就可以通过对形象的物体的研究而达到了解抽象的力的概念之目的。 (2)矢量性:作为量化力的概念的物理量,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在相关的运算中所遵从的是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就是说,力是矢量。把握住力的矢量性特征,就应该在定量研究力时特别注意到力的方向所产生的影响,就能够自觉地运用相应的处理矢量的“几何方法”。 (4)独立性:力的作用效果是表现在受力物体上的,“形状变化”或“速度变化”。而对于某一个确定的受力物体而言,它除了受到某个力的作用外,可能还会受到其它力的作用,力的独立性特征指的是某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它力是否存在毫无关系,只由该力的三要素来决定。把握住力的独立性特征,就可以采用分解的手段,把产生不同效果的不同分力分解开分别进行研究。 (5)相互性: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物体A施力于物体B的同时,物体B也必将施力于物体A。而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总是满足大小相等,方向相互,作用线共线,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同种性质等关系。把握住力的相互性特征,就可以灵活地从施力物出发去了解受力物的受力情况。 3、力的分类: ①按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安培力等(按现代物理学理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四类:长程相互作用有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短程相互作用有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宏观物体间只存在前两种相互作用。) ②按效果分类: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浮力、回复力等 ③按研究对象分类:内力和外力。 ④按作用方式分类: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为场力,即非接触力,弹力、摩擦力为接触力。 说明:性质不同的力可能有相同的效果,效果不同的力也可能是性质相同的。 4、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A、瞬时效应:使物体产生加速度F=ma B、时间积累效应:产生冲量I=Ft,使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Ft=△p C、空间积累效应:做功W=Fs,使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W=△Ek (3)瞬时性:力作用于物体必将产生一定的效5、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 果,物理学之所以十分注重对力的概念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由于物理学十分关注力的作用效6、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果。而所谓的力的瞬时性特征,指的是力与其作用要素的方法。 效果是在同一瞬间产生的。把握住力的瞬时性特性,7、力的单位:是牛顿,使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应可以在对力概念的研究中,把力与其作用效果建产生1米/秒2加速度力的大小为 1牛顿. 立起联系,在通常情况下,了解表现强烈的“力的作二.重力 用效果”往往要比直接了解抽象的力更为容易。 1、产生: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
1
的力。 说明: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但它并不就等于地球时物体的引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旋转所需的向心力。由于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向心力很小,所以计算时一般可近似地认为物体重力的大小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力;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线(或绳)的方向. ③杆一端受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④弹力方向的特点:由于弹力的方向跟接触面垂直,面面结触、点面结触时弹力的方向都是垂直于接触面的. (3)弹力的大小: ①与形变大小有关,同一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1)重力的大小:重力大小等于mg,g是常数,②对有明显形变的弹簧、橡皮条等物体,弹力的通常等于9.8N/kg.(说明:物体的重力的大小与物大小可以由胡克定律计算。 体的运动状态及所处的状态都无关) 胡克定律可表示为(在弹性限度内):F=kx,还(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的.(说明:不可理可以表示成ΔF=kΔx,即弹簧弹力的改变量和弹簧形解为跟支承面垂直) 变量的改变量成正比。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总是作用在物③一根张紧的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体的各个点上,但为了研究问题简单,我们认为一④可由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求得 个物体的重力集中作用在物体的一点上,这一点称四、摩擦力 为物体的重心. ①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②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用悬线法求出重心位置. 说明:(l)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都有关系。重心是一个等效的概念。 (2)有规则几何形状、质量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其重心随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的不同而不同。 (3)薄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求得. 三、弹力 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1)形变: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形变 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课本中提到的形变,一般都是指弹性形变。 (1)弹力产生的条件: ①物体直接相互接触; ②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跟物体恢复形状的方向相同. ①一般情况:凡是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都是支持物因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的弹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并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②一般情况:凡是一根线(或绳)对物体的拉力,都是这根线(或绳)因为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的弹
2
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存在相对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们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1)产生条件: ①接触面是粗糙; ②两物体接触面上有压力; ③两物体间有相对滑动. (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大小—滑动摩擦定律 滑动摩擦力跟正压力成正比,也就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即f??FN其中的FN表示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G。?为动摩擦因数,取决于两个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2、静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1)产生条件:①接触面是粗糙的;②两物体有相对运动的趋势;③两物体接触面上有压力. (2)方向:沿着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3)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m ,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必须明确,静摩擦力大小不能用滑动摩擦定律F=μFN计算,只有当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其最大值一般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既Fm=μFN 3、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①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的方向相反。而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如:课本上的皮带传动图。物体向上运动,但物体相对于皮带有向下滑动的趋势,故摩擦力向上。 ②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而不一定是阻碍物体的运动的。 如上例,摩擦力阻碍了物体相对于皮带向下滑,但恰恰是摩擦力使物体向上运动。 注意:以上两种情况中,“相对”两个字一定不能少。 这牵涉到参照物的选择。一般情况下,我们说物体运动或静止,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而牵涉到“相对运动”,实际上是规定了参照物。如“A相对于B”,则必须以B为参照物,而不能以地面或其它物体为参照物。 ③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摩擦力不一定使物体减速,也可能使物体加速。 ④受静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静止,但一定保持相对静止。 ⑤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 『题型解析』 类型题: 力的理解 用而产生力,故选C. 【例题】关于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B.物体受到力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施力物体一定受力的作用 D.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物体竖直上升,是因为竖直方向受到升力的作用 【例题】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力可以离开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 B.对于力只需要说明其大小,而无需说明其方向 C.一个施力物体只能有一个受力物体 D.一个受力物体可以有几个施力物体 【例题】关于力作用效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D) A.力的三要素不同,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不同 B.力的作用效果可表现在使物体发生形变 C.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使物体保持一定的速度运动 D.力的作用效果可表现在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例题】关于力的分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根据效果命名的同一名称的力,性质一定相同 B.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 C.性质不同的力,对于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不【例题】甲、乙两拳击动员竞技,甲一拳击中乙肩部,观众可认为甲运动员(的拳头)是施力物体,同 乙运动员(的肩部)是受力物体,似但在甲一拳打D.性质相同的力,对于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相 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类型题: 对重力的正确认识 A.这是一种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的特重力实际上是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的一部殊情况 分(另一部分为物体绕地球旋转所需要的向心力)B.此时的受力物体是空气 重力是非接触力。非特别说明,凡地球上的物体均C.甲的拳头、胳膊与自身躯干构成相互作用的受到重力。 物体 重力的大小:G?mg ,g为当地的重力加速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解析:力的作用是相互,同时存在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只要有力产生必然存在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甲运动员击空了,但在其击拳过程中,其拳头、胳膊与躯干的相互作用系统内由于相互作
3
度g?9.8N/kg,且随纬度和离地面的高度而变。(赤道上最小,两极最大;离地面越高,g越小。 在地球表面近似有:Gm1m2?mg) 2r【例题】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当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重力大,当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小。 B.重力的方向跟支承面垂直 C.重力的作用点是物体的重心 D.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 面上的力将减少,错选A;以为人腿伸出后人将用力保持身体平衡,易错选B,无从下手分析该题易选D。 ★解析:人平直伸出腿后,身体重心所在的竖直线必过与台面接触的脚,即重心仍在台面内。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故应选C。 【例题】关于重力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C ) A.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解析:物体无论是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其重C.无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力不变,只是视重发生了变化,物体的重力随在地球上的纬度变化而变化,所以 A错.重力的方向是作用 竖直向下,不可说为垂直向下,垂直往往给人们一D.物体静止时比它运动时所受到的重力要大些 种暗示,与支承面垂直,重力的方向不一定很支承★解析: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面垂直,如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就不跟支承面垂受到的力,但要区分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重力,直.所以DB错.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所以c对. 如图所示,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为F指向地心O,【例题】下面关于重力、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由于地球上的物体要随地球自转,故F分解为垂直( ) 于地轴的F向和另一个分力G(与水平面垂直),前者提供物体随地球转动的向心力,后者即为重力。A.风筝升空后,越升越高,其重心也升高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大小仅由重力B.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加速度g和质量有关,根据上述分析,故A、C正在物体上 确. C.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的时,其重心位ω 置不断变化 N D.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 ★解析:实际上,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到重力,重心的说法是从宏观上研究重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时而引入的一个概念,重心是指一个点(重力的作用点)。由此可知,重心的具体位置应该由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决定,也就是说只要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不变,重心与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就保持不变。重心可能在物体外,也可能在物体内,对具有规则集合形状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物体位置升高,其重心也跟着升高,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判断选项A、C是正确的,选项B是错误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要注意“竖直向下”与“垂直于地面”并不完全相同,所以选项D的说法是错误的。 【例题】一人站在体重计上称体重,保持立正姿势称得体重为G,当其缓慢地把一条腿平直伸出台面,体重计指针稳定后读数为G/,则(C ) A.G>G/ B.G<G/ C.G=G/’ D.无法判定 ★错因分析:以为人的一条腿伸出台面,压在台
4
O′ F心 m mg O F引甲 【例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所受重力越来越大 B.在空中飞行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 C.一抛出的石块轨迹是曲线,说明石块所受重力的方向始终在改变 D.将石块竖直向上抛出,在先上升后下落的整个过程中,石块所受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 【例题】一个物体重力为2N,在下列情况下它所受的重力仍是2N的是( ABD ) A.将它竖直向上抛起 B.将它放到水里,它被浮起来 C.将它放到月球或木星上 D.将它放到高速行驶的列车上 类型题: 对重心的正确认识 【例题】下面关于物体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汽车上的货物卸下后,汽车的重心位置降低了 B.物体在斜面上上滑时,物体的重心相对物体的位置降低了 C.对于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D.对于重力一定的物体,无论其形状如何变化,其重心位置不变 【例题】如图所示,一容器内盛有水,容器的下方有一阀门k,打开阀门让水从小孔慢慢流出,在水流出的过程中,水和容器的共同重心将( D )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O B A ★解析:以车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G θ A O B 只要重力的作用线不超过车轮的支持面,车就不会翻倒。车轮与斜面的接触点A是支持面的接触边缘。在直角三角形AGO中,∠AGO = 300,AO = ABAO= 1m,则重心高h = = 3m = 1.73m。 02tan30【例题】如图所示,矩形均匀薄板长AC = 60cm,宽CD = 10cm.在B点以细线悬挂,板处于平衡,AB = 35cm,则悬线和板边缘CA的夹角α等于多少? CDαBA 【例题】如图所示,有一等边三角形ABC,在B、E C两点各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在A处放一个质量为2m的小球,求这三个球所组成的系统的重心★解析: 均匀矩形薄板的重心在其对角线AD、在何处. CE交点O处,如图 (解)所示, A 2m CB m C m DaBoTFA E★解析:根据题意,可先求出B、C两球的重心,G 由于B、C两球质量相等,故它们的重心在B、C连线的中点D处,质量等效为2m。接着再将这个2m根据二力平衡可知重力G与悬线拉力等大反向,的等效球与A一起求重心,显然它们在A、D连线且共线.过O作OH交AC于H,由几何关系可知 的中点E处(图略)。 OH5OHtanα= = = = 1, 【例题】某种汽车的制造标准是车身在横向倾斜35?30BHAB?AH300角时不翻倒,如图所示。若车轮间距离为2m,则α= 450. 那么车身重心G离斜面的高度应不超过多少米? 类型题: 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假设法。将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逐一移走,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考第一轮复习之2-力 物体的平衡 - 图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