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MO
B A 图4-3 3.如图4- 4所示,结构在D点作用一水平力F,大小为F=2kN,不计杆ABC的自重,则支座B的约束反力为( B )
A.RB≤2kN B. RB =2kN C. RB>2kN D.R B=0
C 1m 1m D B F
1m
A 图4-4
4.如图4-5所示,一绞盘有三个等长的柄,长为L,相互夹角为120°,每个柄作用于柄的力P将该力系向BC连线的中点D简化,其结果为( B )
A.R=P,MD=3PL B.R=0,MD=3PL C.R=20,MD=3PL D.R=0,MD=2PL P A
P
C
D B
P
图4-5
5.悬臂梁的尺寸和载荷如图4-6所示,它的约束反力为( D )。
2 2
A.YA=qoL ? 2 MA=qoL∕ 3(顺时针) B.YA=qoL ? 2 MA=qoL∕ 6(顺时针)
2 2
C.YA=qoL ? 2 MA=qoL∕ 3(逆时针) C.YA=qoL ? 2 MA=qoL∕ 6(逆时针)
q 0
B A L 图4-6
6.如图4-7所示为一端自由的悬梁臂AD,已知P=ql,a=45°,梁自重不计,求支座A的反力。试判断用哪种平衡方程可解。 ( B )
45°
D A C B l l l 图4-7
A.∑Y=0,∑MA=0,∑MB=0 B. ∑X=0,∑Y=0,∑MA=0
C.∑MA=0,∑MB=0,∑MB=0 D. ∑Y=0,∑MA=0 7.如图4-8所示重量为G的木棒,一端用铰链固定在顶板A点,另一端用一与棒始端终垂直的力F缓慢将木棒提起,F和它对A点之距的变化情况是( A ).
A F A G B 图4-8 A.力变小,力矩变大 B.力变小,力矩变大 C.力变大,力矩变大 D.力变大,力矩变小 8.若平面任意力系向某点简化后合力矩为零,则合力( C )。
A.一定为零 B.一定不为零 C.不一定为零 D.与合力矩相等
9.一平面任意力系先后向平面内A、B两点简化,分别得到力系的主矢RA、RB和主矩MA、MB,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A、B两点连线不在RA或RB的作用线上)应是( B )。 A.RA=RB,MA=MB B.RA=RB,MA≠MB C.RA≠RB,MA=MB D. RA≠RB,MA≠MB 10.平面任意力系先后向平面内一点O简化,下列属于平衡的是( A )。 A.M’O=0,R’=0 B.M’O≠0,R’=0 C.M’O≠0,R’≠0 D.M’O=0,R’≠0 三、填空题。
1.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简化结果,是主矢不为零,而主矩为零,说明力系与通过简化中心的一个 力 等效。
2. 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后得到一力和一力偶,若将再进一步合成,则可得到一个 力 。
3.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任意一点简化后,若主矢 为零 ,主矩 为零 ,则原力系是平衡力系。
4.平面任意力系只要不平衡,则它就可以简化为一个 合力矩 或者简化为一个合力。 5.建立平面任意力系的二力矩式平衡方程应是:任意两点A、B为矩心列两个力矩方程,取x轴为投影轴列投影方程,但A、B两点的连线应 不能垂直 于x轴。
6.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可以表示成不同的形式,但不论哪种形式的独立方程应为 3 个。
7.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也可以是任取A、B两点为矩心而建成两个力矩方程,但是A、B两点的连线不能与力系的各力 平行 。
8.由于工程上很多构件的未知约束反力数目,多于能列出独立平衡方程的数目,所以未知约束力就不能全部有平衡方程求出,这样的问题称为 超静定 问题。
9.对于由n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统来说,不论就系统还是就系统的部分或单个物体都可以写
一些平衡方程,至多只有 3n 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四、计算题
1、在如图4-9中AB段作用有梯形分布力,试求该力系的合力及合力作用线的位置,并在图上标出。
q2 q1 x A l 图4-9 B B
解:建立x轴,A为坐标原点,设合力作用线通过C点。合力与原力系等效,合力的方向与原力系各力相同,大小等于原力系各力的代数和,合力对A点的矩等于原力系各力对A点的矩的代数和。分布力系合力:
R=
?loq(x)dx=?(q1?0l1q2?q1x)dx=?q1?q2?l
2lq1 A C l q2 x B
合力作用线过AB段C点,如图4-9所示,有
?xq(x)dx-AC×R=0
ol?AC=
lo(q1?1(q1?q2)l2q2?q1x)xdxl=
2q2?q1l
3(q1?q2)2.如图4-10中两杆自重不计。AB杆的B端挂有重G=600N的物体,试求CD杆的内力及A的反力。
A 60° 45° C 2m D 1m 图4-10 B 解:解除A,C处约束,A处约束反力为Xa,Ya,C处的约束反力为Rc,沿CD杆轴。以整个结构为研究对象如下图所示:
YA A y XA 2m D 1m B G 建立平衡方程,有:
RC C x ?X?0,X+Rcos45°=0
A
C
?Y?0,Y+Rsin45°=0
A
c
?MD(F)?0
—YA323cos60°-XA323sin60°-G313cos60°=0 解得 XA=—329.41N,YA=270.59N, RC=465.86N
3.如图4-11,求图所示钢架支座A,B的反力,已知,M=2.5KN2m,P3=5KN。
图4-11 解:选钢架为研究对象,解除约束,画其受力图如2图所示
建立钢架的平衡方程:
?X?0,X-P30.6=0
A
?Y?0,Y-P30.8+Y=0
B
A
?MC(F)?0,M+XA32.5-YA32=0
解得
XA=3kN, YA=5kN, YB=-1kN
4.悬臂钢架受力图如图4-12所示,已知,q=4kN∕m.P=5Kn,F=4kN,求固定端A的约束反力。
q P B 2.5m F 2.5m A 3m 图 4-12
解:选钢架位研究对象,接触A处约束,画受力图如下图所示,建立钢架的平衡方程,有
C ?X?0,X+F=0
A
?Y?0,Y-q33-P=0
A
?MA(F)?0,MA-F32.5-P33-q3331.5=0
解得
XA=﹣4kN,YA=17 kN,MA=43 kN2m
y B F q C x A YA MA
5. 水平梁的支撑和载荷如图4-13所示。已知,力为F,力偶矩为M的力偶,集度为q的均布载荷,求支座A,B的反力。
XA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6新版工程力学习题库(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