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专题讲座二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1-0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专题讲座

对“物质世界”学习的教学评价

一、小学科学教学评价宗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发点和归宿点也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课程评价的宗旨是由科学课程的性质决定的,《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因此,科学教学评价应通过有效的发展性评价,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改善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 —— 提高每名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小学科学教学评价的宗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活动

《课标》指出: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也指出: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所以,科学教学评价应建立以评价 “ 学生自主探究活动 ” 为核心的评价体系。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外显行为特征,来评价课堂教学中学生群体的探究学习水平。 1 .学生在探究中的参与状态

评价学生是否能全体参与探究的全过程,评价学生是否全身心投入探究全过程,即参与探究的广度和深度。 2 .学生在探究中的交往状态

评价学生之间在探究过程中是否友好地合作,评价观察整个课堂的探究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愉悦、主动;评价课堂上是否有多边的、丰富多彩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

3 .学生在探究中的生成状态

评价学生是否在自主、合作、探索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否生成预设内容;评价学生在探究中有没有独特的表现,是否能生成非预设内容,提出深层次的问题或得出不同寻常的答案,给人意外的惊喜。

4 .学生在探究中的思维状态

评价学生在探究中的思维是否敏捷,是否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说明所学知识;评价学生思维的批判性,看学生是否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评价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创造性,看学生在探究中是否能标新立异,是否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意等。

5 .学生在探究中的情绪状态

1

在课堂上通过捕捉学生细微的表情变化去分析判断。看学生在探究中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还要评价学生是否能自我控制与调解探究情感。例如,是否能从激烈的争论中一下子转入到专注的聆听,从上一次成功探究的喜悦中立即转入新的、更具挑战性的探究活动。

6 .学生探究活动的持续状态

评价学生是否能全神贯注、有始有终,评价学生能否都各尽所能,并学有所得,感到满足和踏实,评价学生是否对后继的探究更有信心,感到轻松。

三、小学科学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 评价主体多元化 2. 评价内容全面化 3. 评价方法多样化 4. 评价时机全程化

第二部分:物质世界领域中的核心任务、目标概览、教学评价

一.物质世界内容框架图

1.1 物质世界 —— “物体与物质”教学中的核心任务分析

核心任务

1. 观察各种物体,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陈述性知识 物体的特征,如大

程序性知识

通过测量和记录,列表比较不

元认知知识 对于同一个物体,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它的特征。

小、轻重、形状、颜色、同物体的特征。 冷热、沉浮等。

做实验,探究物体的沉浮和物体大小、重量的关系。

2. 介绍自己对物体所作的分类或排序,说明分类依据。

物体的特征。 从不同角度设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排序。

分类标准不同,得到的分类结果也不相同。

3. 画一幢房子,说出各个部分应该用什么材料。

4. 查资料,了解有关新材料

各种常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新材料发明、性能

2

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其用途。

查资料,整理自己获得的有关

材料的用途应该与它的性质一致。

人类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在不断地发

发明、性能和用途方面的信息。 和用途方面的信息。 新材料的知识。

明新材料。

5. 讨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应属于哪种变化。

物质的三种状态,根据变化前后物质的性质是

抓住关键,可以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两否发生改变,判断变化的类型,观准确地判断物质变化种变化。

察蜡烛燃烧前后的物质变化情况。 的类型。

列表比较水泥与水产生不可逆变化的利与弊。

物质的变化有利也有弊,不能片面地认识。

6. 讨论水泥与水产生不可逆变化的利与弊。

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的含义。

7. 讨论水的污染与净化。 水污染的原因,净化水的主要措施。

查找资料,了解水的污染与净化的有关知识。

水污染是当前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

8. 讨论如何保护当地的资源。

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类别。

查阅资料,了解 当地生产的天然 材料和人造材料。 提出保护当地资 源的具体措施。

天然材料和生产人造材料所用的原料都是重要的资源。

9. 讨论各种物质(如酒精)物质利用对人有查阅资料,了解和 分析物质利用对人 有利的方面和有害 的方面。

物质的利用具有“双刃剑”效应。

的利用对人有利 的方面(如治病)利的方面和有害的方和有害的方面(如酗酒)。

面。

10. 调查白色污染,讨论防治方法。

白色污染的含义及其防止方法。

查阅资料,了解世界白色污染白色污染的形成

的状况和防治办法。开展调查,了也体现了技术的“双解身边的白色污染。

刃剑”效应。

当地的许多污染源是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的企业。

11. 调查当地主要污染源,写一份给地方政府的建议书。

当地的主要 污染源。

调查当地主要污染源。写一份给地方政府的建议书。

1.2 物质世界 —— “物体与物质”教学目标概览 知识与技能目标

3

1 .能举例说明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学生应分别举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的实例。具体说,在固体方面,有铁轨之间留出缝隙、岩石受热胀裂等例子;在液体方面,有温度计的例子;在气体方面,有踩瘪的乒乓球可以在热水复原、夏季自行车胎不能打太足的气等例子。

2 .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并能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

学生能指出自己身边常见的物体是由哪些材料组成的,并按材料对这些物体进行分类。以下物体是学生经常用到的:铅笔、文具盒、橡皮、黑板、课桌椅、书本、自行车、饭碗、教学楼、电视塔等。制作这些物体主要用到的材料则包括木头、纸、金属、塑料、陶瓷、砖瓦、水泥等。需要注意的是,许多物体都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因此,同一物体可以根据不同材料,分到不同类别之中去。

3 .能说出某些材料的性质,根据这些性质对材料进行分类,能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相联系

常见材料的性质主要从是否导电、是否溶解、是否传热,沉浮等方面加以分析,而这些性质往往也是与材料的用途密切相关的。

4 .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学生应能说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含义,并根据含义对材料进行识别和区分。 5 .能说出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除了能说出水的三态以外,学生还应能说出铁、橡胶等物质的三种状态。 6 .能说出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知道水的冰点与沸点

学生应以水的三态变化为例,说出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并能说出水的冰点和沸点。 7 .能说出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学生应能举出两类变化的实例各 2-3 种,并分别说明每种变化为什么属于相应的类别。 8 .能说出物质的变化有可逆和不可逆两种,并说出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生应能举出两类变化的实例各 2-3 种,并分别说明每种变化为什么属于可逆变化或不可逆变化。 9 .能说出物质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两类

学生应能分别举出可再生的物质和不可再生的物质 2-3 种,并解释它们为什么属于相应的类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

4

1 .通过观察与实验,探究物体具有的各种性质。

2 .会使用简单仪器测量物体的常见特征,并做简单的定量记录。 3 .查资料,了解有关新材料发明、性能和用途方面的信息。 4 .做实验,探究水的三态变化。

5 .做实验,探究物体的沉浮和物体大小、重量的关系。 6 .观察蜡烛燃烧前后的物质变化情况。 7 .调查当地白色污染的状况,讨论防治方法。 8 .调查当地主要污染源,并向当地政府写一封建议书。 9 .能把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相关数据,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说明从多个角度分析物体的特征可以更全面地认识物体。 2 .举例说明分类标准不同,得到的分类结果也不相同。 3 .举例说明材料的用途与它的性质是一致的。

4 .举例说明人类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在不断地发明新材料。 5 .解释只有抓住关键,才能准确地判断物质变化的类型。 6 .具体说明物质的各种变化有利也有弊,不能片面地看待。 7 .利用数据说明水污染是当前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 8 .说明天然材料和生产人造材料所用的原料都是重要的资源。

9 .举例说明物质的利用具有 “ 双刃剑 ” 效应,如 “ 白色污染 ” 、化工产品的生产和利用等。 1.3 物质世界 —— 对 “ 物体与物质 ” 教学中目标的评价 ★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评价

例 1 .利用以下试题,可以评价学生对 “1. 能举例说明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 的掌握情况。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专题讲座二在线全文阅读。

专题讲座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0740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