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
南长涂沙滩,滩势平缓,滩形优美,沙质细软洁净,是南长涂片区的核心景区;南长涂近海海域的海水,岛礁和馒头山的黑松林等也是这里最宝贵最具特色的风景旅游资源,设计中做到少开发多保护原则。
(四)、设计规范
本项目在设计及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循了国家和浙江省相关的节能标准及要求,其中主要包括:
1、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1993) 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 3、 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36-2007) 4、 《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7107-2002) 5、 《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
6、 《建筑外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5-2002)。 7、 《建筑外窗采光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11976-2002)。 8、 《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4-2008)。 9、 《住宅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应用技术规程》DG/TJ08-206-2002。 10、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2007)《建筑》
分册。
11、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2007)《暖通
空调2动力》分册。
1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2007)《电气》
分册。
3
13、 国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4、 国家、省、部的其他相关规范及规定。
(五)、地源热泵是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1、地源热泵系统介绍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是一种利用含有大量能源的土壤(地下水)作为吸热或排热的热交换器,实现空气调节的系统,被称之为二十一世纪的“绿色节能空调技术”。
国家规范GB50366-200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对地源热泵的具体定义为: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空调系统。
2、地源热泵的分类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根据源侧换热器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如下几类(见图一):
4
2.1土壤源热泵系统:
以导热好、抗腐蚀、强度高、且可挠曲的材料制成管路(一般外径为φ25mm或φ32mm),内有导热流体(水或防冻剂)同土壤直接换热后,进入地源热泵机组的热交换器。此管路称为地耦管。按其敷设方式分为:
A. 水平敷设地耦管路: B.垂直敷设地耦管路:
优点:初投资较垂直埋管系统低 优点:运行及维护费用低
运行维护费用低 系统可靠性强,稳定性强 节能效果明显 占地面积小
5
没有任何污染 节能效果明显、没有污染 缺点:换热器占地面积较大 缺点:初投资费用稍高 2.2地表水系统:
地源热泵机组通过盘管及内部流体(水或防冻剂)与江河、湖泊、海水进行
热交换——吸热(采暖)和排热(制冷)。可分为开式和闭式两种系统。
A、闭式系统 B、开式系统
优点:无需占用土地 缺点:需临近有较大面积水域
室外施工费用低 系统效率低于其他方式 不产生任何污染 使用寿命比地埋换热系统短 2.3地下水系统:
可分为开式系统和闭式系统。
A、开式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是将地下水直接供应到每台热泵机组,之后将井水回灌地下。
B、闭式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是在地下水和地源机组之间用板式换热器隔离。地下水通过板式换热器和机组内的循环水进行能量的交
6
换。
优点:运行及维护费用低
室外施工费用较低 建筑周围环境影响小 缺点:打井受政策限制
系统易受地下水源状况影响 2.4混合系统(地源+辅助散热)
目前,随着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的发展,为了缓解地源热泵初投资较高的问题,该种系统在市场上应用也较多。在冬夏季冷热负荷不相等,如夏季冷负荷大于冬季热负荷时,则冬季完全从地源部分吸热,夏季负荷高峰期时,辅以其它形式散热。目前,应用较多的其它辅助形式主要有:冷却塔、景观喷泉等。 优点:系统除投资较低
室外埋管占地面积小 缺点:需要定期清理冷却水系统 3、地源热泵系统的特点
地/水源泵空调系统是以水为载体,通过热泵机组的运行,冬季将地下水或土壤热能传递转移到需供暖的建筑物内部,夏季又可以将建筑物内热量,通过热泵机组的运行,传递转移到地球浅部地层中去。它充分利用了地下水或地下土壤常年温度相对稳定的特点,大大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是环保、节能、“零”污染、“零”排放的一种空调系统。与常规空调系统相比,具有其不可比拟的优点:
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建筑节能地源热泵专项设计方案 - 图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