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1-0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集体备课稿

课题 课时安排 体积和体积单位(2) 1 主备教师 参与教师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体积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大小的观念。 教学目标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认识体积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大教学重难点 小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和容积,谁能说一说什么是体积,什么是容积? 指名说说,全班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如例8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你能说说什么是它们的体积吗? 指名答。 观察这两个图形,你知道他们哪个的体积大吗? 学生猜测。 当学生有争议时,引导: 想一想,我们学习平面图形时,是怎样比较的?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突出:可一想把它们分割成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再进行比较。 小结: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体积的大小,要用同样大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我们已经知道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你能根据这些推想出有哪些常用的体积单位吗? 根据学生发言,逐次板书:常用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随板书出示相应的模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立方米) 认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请同学们取出自己带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模型,观察它们的形状、大小,量一量它们的棱长各是多少。 板书: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1立方厘米的体积有多大,1立方分米的体积有多大,身边什么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或1立方分米。

11

二次备课 认识立方米. 先让学生根据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的概念,猜想一个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想象1立方米有多大. 教师用棱长1米的架子演示1立方米的大小,感受1立方米的空间有多大。 (3)说明:升和毫升也是体积单位。不过它是用来计量液体的体积的。 直观演示:1平方分米就等于1升。 由此得出;1立方厘米等于1毫升。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同桌互相或一说,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三第6题 指名说说三个图形分别表示什么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3、完成练习三第7题 学生自己数一数,集体交流。 4、练习三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思考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三第9、10题 教学反思

12

集体备课稿

课题 课时安排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 1 主备教师 参与教师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教学目标 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一下? 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通过操作、观察、猜想来认识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 师: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长方体,要求四人小组内每人摆出的长方体各不相同。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将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依次记录在表格中。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将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依次记录在表格中。 引导学生依次去数每个长方体中包含的小长方体的个数,并记录在表格中。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核对填写的结果是否正确,说一说是怎样数出它们所包含的小正方体的个数的。 问:观察表格中的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它们的体积,再联系刚才数出它们体积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发言。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和讨论,我们想一想,长方体的体积是不是它的长、宽、高的乘积呢? 学生看图想一想,根据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来思考。 依次出示例10中的三个长方体,问:如果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这三个长方体,各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 学生讨论:怎样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一个长5厘米、

13

二次备课 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一共要用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师:摆出的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这个结果与你操作前的想法一样吗? 学生根据刚才的操作,归纳得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验证、交流后归纳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字母公式。 通过交流得出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学生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归纳得出长方体的字母公式。 3、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之间的联系,得出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交流得出:V=abh. 师:正方体的棱长有什么特点?你能直接写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交流得出: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学生说一说正方体的棱长的特点,并直接写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学生打开课本第17页看一看,阅读后说说正方体体积的字母公式。重点理解 的含义,进一步明确 的读法、写法。 4、做“试一试”。 学生说一说先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再独立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学生先说说几个式子表示的意思,再计算得数。 2、做练习四第2题 先让学生先说说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车厢的长、宽、高,再让学生列式解答。 3、课堂作业:做练习四第1、3题。 独立解答,集体讲评。 四、评价总结。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反思 14

集体备课稿

课题 课时安排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 1 主备教师 参与教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统一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认识两种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会应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知道我国古代数学家在两千多年前就掌握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勇超先贤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点: 会应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探索和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情。 师:西汉末年我国古代数学家编撰了一本不朽的传世名著《九章算术》。这本书共九章,其中一章叫商功章,它收集的都是一些有关体积计算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方自乘,以高乘之即积尺。”就是说,先用边长乘边长得底面积,再乘高就得到长方体的体积。 学生感受中国数学的悠久文化。说一说看完这段叙述,想到什么?(学生的回答会是多角度的。) 二、探究新知 1、理解“底面”、“底面积”的含义。 师:一个长方体的6个面中,任何一个面都可以做底面,不一定要以水平放置的面做底面。应根据问题中的需要来决定,哪一个面利于问题的解决,就确定那个面为底面。 学生弄清“底面”、“底面积”的含义。(学生指出图中哪一个面是底面,说说这个底面积怎样求。学生回答后,在课件上将这个底面涂上颜色。) 总结算法:底面积=长×宽=边长×边长。 2、总结、归纳长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 问:古代数学家是怎样计算长方体体积的? 学生思考:底面积相当于原来公式中的哪一部分?为什么可以这样替换? 引导学生对照两个公式,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及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古人和今人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方法是一致的,两个公式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15

二次备课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3)在线全文阅读。

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0650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