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部分 工艺设计
1 设计任务 2 零件工艺性分析 3 毛坯的选择 4 工艺过程设计
5 确定毛坯尺寸、机械加工余量及工艺尺寸
第二部分 夹具设计
1 设计任务
2 确定定位方案、选择定位元件 3 夹紧机构的选择和设计 4 定位误差的计算 5 对刀装置的选择
6 夹具在机床上的定位和夹紧 小结 参考书目
第一部分 工艺设计
1.设计任务
本次所要加工的零件为轴承座,以下为轴承座示意图:
材料:45号钢
零件生产纲领:中等批量
2.零件工艺性分析
零件材料为45号钢,优质碳素结构用钢 ,硬度不高易切削加工,模具中常用来做模板、梢子、导柱等,但须热处理。调质处理后零件
- 1 -
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那些在交变负荷下工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但表面硬度较低,不耐磨。可用调质+表面淬火提高零件表面硬度。
一般用于表面耐磨、芯部耐冲击的重载零件,其耐磨性比调质+表面淬火高。其表面含碳量0.8--1.2%,芯部一般在0.1--0.25%(特殊情况下采用0.35%)。经热处理后,表面可以获得很高的硬度(HRC58--62),芯部硬度低,耐冲击。
以下是轴承座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 (1).考虑到轴承孔的平行度公差,Φ47K6用铣镗床镗孔;
(2).轴承孔的侧面和和其他端面都可以考虑用铣床进行加工; (3).工件底面的平面度公差和底面的粗糙度要求,底面需要进行精加工铣削。
(4).两个Φ8的定位销由于有较高的粗糙度要求,有需要进行精加工。
?0.003?0.013mm 轴承孔可以
3.毛坯的选择
由于零件的材料为45钢,零件的形状规则,同时由于零件属于中批生产,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为了便于生产故选用模锻毛坯。
模锻加工工艺的几点优势:①由于有模膛引导金属的流动,锻件的形状可以比较复杂;②锻件内部的锻造流线比较完整,从而提高了零件的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③锻件表面光洁,尺寸精度高,节约
- 2 -
材料和切削加工工时;④生产率较高;⑤操作简单,易于实现机械化;⑥生产批量越大成本越低。
从零件材料及力学性能要求,零件的结构形状与大小,生产类型,现有生产条件,充分利用新工艺、新材料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选择模锻加工工艺中的锤上模锻。
由于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所以可以选用型材直接进行加工,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
毛坯的尺寸通过确定加工余量后来确定,选取立方体毛坯尺寸为: 40*112*72,如图:
- 3 -
4.工艺过程设计
4.1 定位基准的选择
1. 粗基准的选择:以轴承孔两侧毛坯为主要的定位粗基准 2. 精基准的选择:考虑要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装夹准确方便,依据“基准重合”原则和“基准统一”原则,以已加工底面为主要的定位精基准,Φ9mm的螺栓孔为定位精基准。 4.2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本零件的加工表面有:轴承孔、平面、端面。以下为部分表面的加工方法做出说明:
(1).Φ47K7
?0.003?0.013轴承孔:
精度等级:IT6; 表面粗糙度:Ra1.6 μmm 总加工余量:3mm 能达到此要求的加工经济精度的加工路线如下:
粗镗孔(加工余量7mm) → 半精镗(加工余量1mm)→ 精镗 (2).工件底面
精度等级:IT7; 表面粗糙度:Ra1.6 μmm 总加工余量:3mm 加工路线如下:
粗铣(加工余量1mm) → 半精铣(加工余量0.2mm) → 精铣→ 粗磨 4.3制定工艺路线
根据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以及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在生产纲领已确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
- 4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轴承座课程设计说明书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