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加工轴承座的Φ47K6
?0.003?0.013mm轴承孔镗孔时的夹具。
2.确定定位方案,选择定位元件
方案一:为了减小误差,选择两个Φ14沉头孔以及底平面(一面两孔)作为定位基准。如图:
这种方法虽然简便,但对于沉头孔有一定的磨损,可能会造成沉头孔下表面表面粗糙度不能达到1.6,而且采用这种装夹方法需在卧式镗床上加工,较为麻烦,因此不是很可取。 方案二:从侧面夹紧限制自由度 装夹方式如图:
- 10 -
采用此种夹紧方式可以从各个自由度上将工件固定,也可以直接在立式镗床上加工中心的轴承孔,相比第一种方法实用性更强,故选用此种夹紧夹具。主要夹具有:一个V形块,两个L形块。
- 11 -
五、设计心得
为期近一月的工艺、夹具课程设计基本结束,回顾整个过程,我觉得受益匪浅。课程设计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重要教学环节,使理论与实践更加接近,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了生产实习中的感性认识。
本次课程主要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第二阶段是专用夹具设计。第一阶段中认真复习了有关书本知识学会了如何分析零件的工艺性,学会了查各类工艺手册。选择加工余量,确定毛胚的形状,大小等,绘制出了毛胚图。又根据毛胚图和零件图构想出了两种工艺方案,比较其中较合理的方案来编制工艺。其中运用了基准选择,时间定额计算等方面的知识。还结合了我们生产实习中所看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设备,填写了工艺文件。夹具设计阶段,运用工件定位,夹紧及零件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工艺课程设计使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三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次设计,我基本掌握了一个比较简单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分析,工艺文件的编制,专用夹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学会查阅手册,选择使用工艺设备等。
总的来说,这次设计,使我在基本理论的综合运用以及正确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得到了一次较好的训练。提高了我独立思考问题,解决
- 12 -
问题创新设计的能力,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 13 -
参考文献
1.王先奎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2.赵如福主编《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
3.李洪主编《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北京出版社,1990年版 4.戴陆武主编《机床夹具设计》,西北工大出版社,1990年版 5.林文欢主编《机床夹具设计》,国防工业出版社,1987年版 6.黄鹤汀主编《机械制造装备》,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7.李庆宇、张佳主编《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8.陈志雄主编《数控机床与数控编程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9.曹风主编《数控编程》,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 14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轴承座课程设计说明书(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