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根据调查目的来确定调查总体、调查对象和基本调查单位。√
90. 调查设计是对调查研究所作的周密计划,是调查研究取得真实可靠结果的重要保证,它包括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各个环节以及整个调查过程的统计设想和科学安排。√
91. 调查设计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调查对象、观察单位、调查方法和样本含量;将观察指标转化为调查项目,设计成调查表或问卷;然后确定资料收集方法和资料整理分析计划;最后制定调查组织计划以及调查质量控制措施等。√
92. 调查研究是指在没有干预措施的条件下,客观地观察和记录研究对象的现状及其相关特征。√
案例分析(课本上的疑难解答)目录,建议单独打印目录,方便查找:
t检验:1.某医生随机抽取正常人和脑病病人各11例,测定尿中类固醇排出量?? 2.2005年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评价该县小学生?? 3.某医生测得脑病病人和一般病人的脑脊液压力??
4.为观察美能注射液对酒精性脂肪肝降血脂的作用,将72例?? 方差分析:1.某研究者为研究核黄素缺乏对尿中氨基氮的影响?? 2.某医师研究A、B、C三种药物治疗肝炎的效果??
卡方检验:1.某医师为比较中药和西药治疗胃炎的疗效,随机抽取140例胃炎患者分成中药组和西药组 2.2003年某医院用中药和西药治疗非典病人40人,结果见表??
3.某医师用某种中草药治疗不同类型的小儿肺炎,其中病毒性肺炎60例??
4.某医师用甲乙两种培养基培养结核杆菌40份,结果甲培养基阳性率为60.0%??
秩和检验:1. 某医师用改良的Seldinger’s插管技术对8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进行选择性?? 2.某卫生监督所为评价某种瓶装饮用水的卫生质量状况,随机抽检了20瓶600ml??
3.某研究者抽取2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草仙乙肝胶囊和拉米夫定治疗六个月后?? 4.某医生用某种中药治疗I型糖尿病患者和II型糖尿病患者共45例??
5.某医生为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动脉血氧分压情况,按肺动脉压的分级标准将44例?? 6.某医生用七氟醚对即行肺切除术治疗的三组患者进行麻醉?? 7.观察龙葵浓缩果汁对S180尸体瘤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 相关与回归:
1.为评价环境噪音强度对社区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某市疾病预防??
2.某地对血吸虫流行区进行血吸虫与大肠癌关系的调查研究,抽查39个乡的资料?? 试验设计:
1.某医师观察某新药治疗急性气管炎的疗效,用氨苄青霉素作对照??
2.某研究者欲评价多糖铁复合物治疗儿童轻度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在城北小学抽取60名?? 3.为评价某种国产抗菌新药的疗效,某医生抽取患有某种疾病且符合入选条件的60例患者?? 4.某研究者欲评价佳加学生钙治疗儿童轻度缺钙的疗效?? 5.某医师研究果胶治疗铅中毒??(见课本疑难解答)
6.为观察“麦普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某医师将90例?? Ridit分析:
1.某医师用脂必妥片和复方降脂片治疗承认原发性高血脂症患者??
2.某医师采用复方黄精片治疗糖尿病患者,采用公认有效的消渴片作为对照?? 3.某医院用甲乙两种方法分别检查支气管扩张病人痰内的嗜酸性白细胞??
16
案例分析:
t检验:1.某医生随机抽取正常人和脑病病人各11例,测定尿中类固醇排出量??分析:(1)该资料是随机从两人群(研究的两个总体)中抽取样本,测量尿中类固醇排出量,属于完全随机设计。(2)该统计处理不正确。对完全随机设计的资料不宜用配对t检验。本资料应用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目的是判断两样本均数分别代表的两总体均属u1和u2是否相同。2.2005年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评价该县小学生??分析:(1)该资料是随机抽取当地30名小学男生和女生作为样本,测定每个观察对象的卡介苗抗体滴度,属于完全随机设计。(2)由于抗体滴度值是等比资料,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各组的平均滴度应用几何均数(G)描述,其假设检验不能直接用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而应将观察值进行对数变换后再用t检验。3.某医生测得脑病病人和一般病人的脑脊液压力??分析:(1)该资料是随机从两个研究总体中抽取样本,测量脑脊液压力,属于完全随机设计。(2)该统计处理不正确。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要求样本来自正态总体,且两总体方差齐,即在做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前,应首先对两样本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F检验)。根据医学专业知识,脑脊液压力测量值一般呈正态分布;但经方差齐性检验表明,脑病病人和一般病人脑脊液压力的总体方差不齐(F=9.472,P<0.05),因此该资料不满足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的应用条件。(3)该资料应该用近似t检验、变量转换或非参数检验(如秩和检验)。4.为观察美能注射液对酒精性脂肪肝降血脂的作用,将72例??分析:(1)该资料的设计方案包括配对设计和完全随机设计。(2)该作者所用统计分析方法不正确。首先,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属配对设计,应行配对t检验分别说明两种药物是否有效,而作者误用了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其次,要比较两种药物何者为优,应分别计算出两组药物治疗前后的差值(分别反映两种药物的效应),形成两个新的样本(属完全随机设计),再进行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而作者误将两组治疗后结果直接进行了两独立样本t检验。
方差分析:1.某研究者为研究核黄素缺乏对尿中氨基氮的影响??分析:(1)由于测定的是三组大白鼠尿中氨基氮含量,属于多组计量资料。(2)60只大白鼠随机分为三组,属于完全随机设计方案。(3)该研究者统计处理方法不正确,因为t检验适用于完全随机设计的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不适用于多组计量资料的比较。(4)要比较检验多组完全随机设计计量资料的多个样本均数尤物差别,需用完全随机设计计量资料的方差分析。2.某医师研究A、B、C三种药物治疗肝炎的效果??分析:(1)由于测定的是血清谷丙转氨酶浓度(IU/L),属于多组计量资料。(2)30只大白鼠,按性别相同、体重接近划分为10个区组。每个区组3只大白鼠随机采用A、B、C三种药物治疗,故属于随机区组设计方案。(3)该医师应用完全随机设计计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检验是不正确的,应该选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方法进行假设检验。 卡方检验:1.某医师为比较中药和西药治疗胃炎的疗效,随机抽取140例胃炎患者分成中药组和西药组,结果中药组治疗80例??分析:(1)该资料是按中西药疗效(有效、无效)分类的二分类资料,即计数资料。(2)随机抽取140例胃炎患者分成西药组和中药组,属于完全随机设计方案。(3)该医师统计方法不正确。因为成组t检验用于推断两个总体均数有无差别,适用于正态或近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不能用于计数资料的比较。(4)该资料的目的是通过比较两样本率来推断它们分别代表的两个总体率有无差别,应用四个表资料的检验(chi-square test)。(5)计算表如下:中西药治疗胃炎患者有效率的比较(第一行:处理;有效;无效;合计;有效率<%>第二行:中药;64;16;80;80.0第三行:西药;35;25;60;58.3第四行:合计;99;41;140;70.7)2.2003年某医院用中药和西药治疗非典病人40人,结果见表??分析:(1)中西药的疗效按有效和无效分类,该医师认为此资料是二分类资料即计数资料是正确的。(2)4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西药组和中药组,属于完全随机设计方案。(3)该医师用四个表检验是正确的,但计算值的公式不对。因为有一个理论频数(T21=4.8)小于5大于1,应用连续性校正公式计算x2值。具体计算略,x2=2.624,查x2界值表得0.250>P>0.100,按α=0.05水准,不拒绝H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两药的有效率不相同,中药疗效与西药疗效基本相同。结论与前述相反。3.某医师用某种中草药治疗不同类型的小儿肺炎,其中病毒性肺炎60例??分析:(1)该资料为完全随机设计方案。(2)欲比较两组的疗效是否有差别,其比较的结局变量(分析变量)是等级资料,为单向有序分类资料。用x2检验不妥,因为如果对其中的两列不同疗效的数值进行调换,值不会有变化,但秩和检验统计量有变化,所以该资料应该采用利用等级信息较好的秩和检验或Ridit分析(经秩和检验,结果为Z=-2.570,P=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结论与上述结论相反)4.某医师用甲乙两种培养基培养结核杆菌40份,结果甲培养基阳性率为60.0%??(1)该资料是按两种方法测定结果(阳性、阴性)分类的计数资料。(2)该设计为同一受试对象接受两种不同的处理,属于自身配对设计方案。(3)该医师用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四个表x2检验分析配对设计资料,其统计表和统计方法均不正确。(4)比较甲乙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阳性率是否有差别,应采用配对x2检验(或McNemar检验)(5)计算表如下:两种
17
方法测定结果比较(第一行:第二行:甲培养基;乙培养基;<+;->;合计。第三行:+;10;14;24;第四行:-;6;10;16;第五行:合计;16;24;40)
秩和检验:1. 某医师用改良的Seldinger’s插管技术对8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进行选择性??分析:(1)该资料为计量资料(2)该实验属自身配对设计方案(3)该医师统计方法不正确。首先,配对资料一般采用对每对数据求差值后进行比较,而该医师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检验方法,统计方法与设计类型不符;其次,该医师考虑了数据相差较大,即不满足t检验的前提条件正态分布,采用了对数变换,基本思想正确。但治疗前后的数据经对数变换后,其差值的变异仍然较大(经正态性检验,P<0.05),因此仍不满足配对t检验的条件,故该资料宜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即Wilcoxon配对设计的符号秩和检验,目的是推断配对资料的差值是否来自中位数为零的总体。2.某卫生监督所为评价某种瓶装饮用水的卫生质量状况,随机抽检了20瓶600ml??分析:(1)该资料为计量资料(2)该医师统计方法不正确。菌落总数资料通常为偏态分布资料,从本例的资料也可看出变异较大,大多数菌落总数均高于《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呈负偏态分布,故不能用t检验处理。(3)当资料分布为非正态分布,或总体分布无法确定,应用非参数检验方法,本例可选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目的是推断与已知总体中位数的差值是否来自中位数为零的总体。3.某研究者抽取2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草仙乙肝胶囊和拉米夫定治疗六个月后??分析:(1)该资料为计量资料(2)研究设计为完全随机设计(3)统计方法不正确,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的前提条件是资料服从正态分布,并且方差齐,而该资料的方差不齐(F=9.051,P=0.008),因此不应作t检验,可采用t’检验,通过变量转换使资料达到方差齐或用非参数检验,本例可选用非参数检验中的Wilcoxon秩和检验,及目的是推断两样本分别代表的总体是否不同。4.某医生用某种中药治疗I型糖尿病患者和II型糖尿病患者共45例??分析:(1)该资料的分组变量(两型糖尿病)是二分类资料,分析变量(疗效等级)是等级资料,称为单向有序分类资料。(2)研究设计为完全随机设计(3)统计分析不正确。该医生的研究目的是比较中药治疗两型糖尿病的疗效,用x2检验只能说明各处理组的效应在分布上有无不同,而不能说明各处理组效应的平均水平有无差别;另外,如果对其中的两列不同疗效的数值进行调换,x2值不会有变化,但秩和检验和Ridit统计量有变化,也就是说卡方检验没有利用等级信息,因此效率较低,该资料宜用非参数检验的Wilcoxon秩和检验或Ridit分析。5.某医生为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动脉血氧分压情况,按肺动脉压的分级标准将44例??分析:(1)该资料为多组计量资料(2)研究设计为完全随机设计(3)统计方法不正确。首先,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可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但该资料不服从正态分布(经正太检验,P<0.05,),因此不能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其次,用方差分析进行多组样本均数比较,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不能用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而应采用q检验或LSD检验等。(4)该资料可通过变量转换或采用非参数检验的Kruskal-Wallis多组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进行分析。6.某医生用七氟醚对即行肺切除术治疗的三组患者进行麻醉??分析:(1)该资料的分组变量(三组患者)是多分类资料,分析变量(麻醉效果)是有序分类资料,为单向有序分类资料。(2)研究设计为完全随机设计(3)统计分析不正确,因为该资料的分析变量为有序分类,卡方检验不是首选,应首选秩和检验或Ridit分析。7.观察龙葵浓缩果汁对S180尸体瘤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分析:(1)该资料属于随机区组设计的计量资料。(2)该医师统计方法不正确,该资料为百分率资料,不服从正态分布,不宜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进行比较。(3)可采用变量转换或非参数检验的Friedman M检验对随机区组设计资料进行比较,目的是推断各处理组样本分别代表的总体分布是否不同。 相关与回归:
1.为评价环境噪音强度对社区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某市疾病预防??分析:(1)该资料包含环境噪音强度与居民失眠患病率两个变量,一个属于等级资料,一个属于计量资料。(2)该医师处理方法不正确,因为环境噪音强度为等级资料,不服从正态分布,因此不能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3)该资料应选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可采用Spearman的等级相关(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来分析两者的关系。2.某地对血吸虫流行区进行血吸虫与大肠癌关系的调查研究,抽查39个乡的资料??分析:(1)能用直线回归方程描述两变量间的关系,因为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与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等价,既然r的假设检验P<0.01,可认为两变量有直线关系,所以能用直线回归方程来描述两变量间的关系:y’=4.152+0.1344x(2)将x=20代入方程,求得y’=6.84,则血吸虫感染率为20%时,大肠癌标化死亡率平均是6.84/10万,因为没有提供所需的数据,不可能求大肠癌标化死亡率的容许区间,所以到此结束。(2)由于血吸虫感染率的实测值范围是8.9%~79.3%,90%已超出此范围,不宜用该回归方程来估计大肠癌标化死亡率。 试验设计:
1.某医师观察某新药治疗急性气管炎的疗效,用氨苄青霉素作对照??分析:(1)该医师的结论不正确。(2)该实验设计
18
违反了均衡性原则和随机化原则,实验结果没有可比性,因为体温在39℃及以上者病情较重,39℃以下者病情较轻,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人的病情程度不同即病情不均衡,治疗组为轻病人,对照组为重病人,这类试验必然导致错误的试验结果,如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交换一下,对照组为轻病人,该新药可能就没有效果。(3)正确的试验设计:随机抽取足够样本含量的急性气管炎病人,采用随机方法将39℃及以上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将39℃以下病人也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除了治疗药物不同外,其他条件尽可能相同,采用盲法进行治疗和观察,结果进行假设检验以后再下结论。2.某研究者欲评价多糖铁复合物治疗儿童轻度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在城北小学抽取60名??分析:(1)该实验设计的缺陷是违背了均衡原则,即不清楚两所小学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地理位置、儿童饮食习惯、营养条件是否相同或很相近,如果明显不同,则影响血红蛋白含量的因素除药物外,也可能是儿童饮食营养条件,不能将血红蛋白量升高这一结果完全归之于多糖铁复合物的疗效。因此认为这个设计是不均衡设计。(2)本研究的混杂因素是饮食习惯和营养条件等。这些混杂因素得不到控制,就不能得出上述结论。但要通过改变儿童饮食习惯和营养条件来控制这些混杂因素是比较困难的,可通过交叉均衡设计,以达到均衡目的。(3)正确设计:将城南小学60名儿童随机分成两组,30名服用多糖铁复合物,30名不服药;城北小学60名儿童也随机分成两组,30名服药,30名不服药。观察一段时间后,对城南和城北小学分开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即服药与不服药的血红蛋白有无差别,也可将测得城南小学30名服药儿童和城北小学30名服药儿童合并,作为实验组求平均值,再将两小学各30名未服药儿童的测定结果合并,作为对照组求平均值。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值进行假设检验,如果实验组的血红蛋白值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多糖铁复合物对血红蛋白有影响,对儿童轻度缺铁性贫血有治疗作用。3.为评价某种国产抗菌新药的疗效,某医生抽取患有某种疾病且符合入选条件的60例患者??分析:(1)该研究属临床试验设计(2)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该医生是按照床位号码将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分组,未能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分组。(3)该临床试验为标准对照。(4)由于该医生未遵循随机化原则,样本的代表性差,两组患者的非处理因素不均衡,可比性差,因此其结论不可靠。4.某研究者欲评价佳加学生钙治疗儿童轻度缺钙的疗效??分析:(1)该实验设计的缺陷是违背了均衡原则,即不清楚两所幼儿园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地理位置、儿童饮食习惯、营养条件是否相同或很相近,如果明显不同,则影响发钙含量的因素除药物外,也可能是儿童饮食营养条件,不能将发钙升高这一结果完全归之于佳加学生钙的疗效。因此认为这个设计是不均衡设计。(2)本研究的混杂因素是饮食习惯和营养条件等,这些混杂因素得不到控制,就不能得出上述结论。但要通过改变儿童饮食习惯和营养条件来控制这些混杂因素是比较困难的,可通过交叉均衡设计,以达到均衡目的。(3)正确设计:将实验幼儿园80名儿童随机分成两组,40名服用佳加学生钙,40名不服药;机关幼儿园80名儿童也随机分成两组,40名服药,40名不服药。观察一段时间后,对两个幼儿园分开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即服药与不服药的血清钙和发钙有无差别,也可将测得实验幼儿园40名服药儿童和机关幼儿园40名服药儿童合并,作为实验组求平均值,再将两幼儿园各40名未服药儿童的测定结果合并,作为对照组求平均值。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值进行假设检验,如果实验组的血清钙和发钙值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佳加学生钙对发钙有影响,对儿童轻度缺钙有治疗作用。5.某医师研究果胶治疗铅中毒??(同课本疑难解答)6.为观察“麦普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某医师将90例??解答:(1)该临床试验设计有缺陷。(2)主要缺陷:未遵循均衡性原则。因为试验组的30例患者加用了甘露醇,而甘露醇对急性脑梗死也有治疗作用,在麦普宁的疗效观察中产生了混杂效应,使得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不均衡,结果不具可比性。(3)正确做法:抽取足够数量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麦普宁实验组和复方丹参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除疗法不同外,其他条件尽可能相同,采用盲法治疗和观察,结果经假设检验后再下结论。 Ridit分析:
1.某医师用脂必妥片和复方降脂片治疗承认原发性高血脂症患者??分析:(1)该资料为完全随机设计方案。(2)欲比较两组的疗效是否有差别,其比较的结局变量(分析变量)是等级资料,为单向有序分类资料,用卡方检验不妥,因为如果对其中的两列不同疗效的数值进行调换,卡方值不会有变化,但秩和检验或Ridit分析统计量有变化。(3)该资料最好采用利用等级信息较好的秩和检验或Ridit分析。(经Ridit分析,结果为Z=-2.111,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结论与上述结论相反。)2.某医师采用复方黄精片治疗糖尿病患者,采用公认有效的消渴片作为对照??分析:(1)该资料属于2×4表即行×列表资料,其分组变量(药物分为消渴片、复方黄精片两种)属于二项无序分类资料;其比较的结局变量(分析变量)是疗效,按“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个类别分组,且这4个类别之间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即等级资料,因此,该资料属于单向有序行列表资料。(2)该研究属于完全随机设计,消渴片是公认有效的药物,可看做总体,作为标准组;新药复方黄精片作为样本,该研究属于完全随机设计的样本与总体的比较。(3)统计方法选择卡方检验不
19
妥,理由如下:对于有序分类资料而言,卡方检验未充分利用资料中的等级信息,如果对其中的两列不同疗效的数值进行调换,卡方值不会有变化,但秩和检验或Ridit分析统计量有变化。另外,卡方检验的结果只能说明各处理组的效应在分布上有无差异,无法说明各处理组效应的平均水平有无差别。(4)该资料最好采用Ridit分析或者秩和检验来进行分析。3.某医院用甲乙两种方法分别检查支气管扩张病人痰内的嗜酸性白细胞??分析:(1)本例资料属于单向有序行列表资料(2)统计方法的选择不正确,本例的资料属于单向有序行列表资料,应该选择Ridit分析较为恰当,卡方检验的结果只能说明各处理组的效应在构成比上有误差异,无法说明各处理组效应的平均水平有无差别。(3)本题采用Ridit分析有两种处理办法:可以先求出甲法、乙法的R(上划线)值,然后采用z检验;还可以求出甲法与乙法的R(上划线)值的差值的总体可信区间后来解释。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网上判断选择和课本上的案例分析(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