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频繁地”去健身房健身。相应地,30000元至60000元之间的收入组接近“有时”参与这些消费行为,而其他收入组更接近于“偶尔”或“从不”参与这些消费行为。“偶尔”和“有时”模态的位置则十分有趣,这些点接近于白领职业、小于36岁、居住于都市地区以及年收入在10000元至60000元之间。这一区域反映了都市年轻中产阶级消费模式的重要特征——有一定的追求乐趣和舒适的欲望,但受收入和较高生活成本的限制,物质欲望和购买力之间存在紧张。对轴2来说,主要的贡献来自于“频繁地”参与这些消费行为的模态,占53.1%,由于轴2同收入有着紧密关系,该发现反映了一种在富裕群体中更为显著的追求快乐和舒适的消费倾向。可以推断,轴2代表的是一种“奢侈型消费模式”:较富裕的群体更频繁地选择昂贵的、高质量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中等收入群体只是有时或偶尔参与这种消费模式,而较贫困的群体则趋于节俭型消费模式(沿着轴1分布)。
图3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参与的多元对应分析(收入与居住地区为补充变量),2003
注:横轴(轴1)为主轴,代表“节俭-适度型消费模式”;纵轴(轴2)代表“奢侈型消费模式”。
数据来源: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3;调查人群:2003年居住于中国城镇地区住户中的15-77岁的男性和女性;样本总数:5007。
定量分析表明,在城市人群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追求乐趣和舒适的消费倾向,从中我们得到以下启示:(1)年龄和职业阶层是区分城镇居民消费模式的最重要因素,出生于70年代及之后的人群更广泛地参与追求乐趣和舒适的消费活动,可能其与成长的社会背景有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近30多年来的巨大社会变迁。(2)就消费模式来讲,白领阶层和(半)体力劳动者之间的区别比白领阶层内部的区别更为显著,尤其是职业中产(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和技术人员、中级和一般干部)更频繁地追求乐趣和舒适的消费行为,体现了其较高的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3)居住在都市地区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明显:消费模式的主要区别在都市居民和其他城市居民之间,而非都市移民和都市本地人之间,可以推断出移民的品味和生活方式在迁入都市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4)相对于年龄和职业,收入对消费模式的区分起了次要作用,该发现说明消费/品味不仅仅是种经济行为,也为社会文本和生活方式——或布迪厄所言之“惯习”(12)——所塑造。
分析也发现,虽然一种追求快乐和舒适的新的消费倾向有所发展,但节俭—适度型消费模式在城镇居民中仍然占主导地位,这反映了我国还并不富裕的经济发展程度以及传统价值观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暗示了城镇居民在物质欲望和购买力之间有意识的取舍。
五、品味的辩护和消费倾向
定量分析让我们对城镇人口的消费模式有了总体上的了解,得到一些关于城镇居民消费倾向的发现,也进一步坚定了将职业作为社会分层主要依据的信心。但其实我们对“追求乐趣和舒适的消费倾向”这一研究发现的建构仍有疑问。中国人在消费中到底是追求“自我导向”的舒适乐趣还是“他人导向”的地位炫耀?“乐趣”和“舒适”的含义是什么?在传统文化强调“奉献”、“节省”的社会背景中,这种新的消费倾向是否具有合法性?显然,这些问题的最佳答案来自能够挖掘主观解释和分析潜在问题的访谈数据。另外,定量分析只是显示了消费模式在年龄上的差异,在无法获得时间序列数据的情况下,定性分析也是判断这种年龄差异是否可以理解为受到社会变迁影响的代际差异的一种有效途径。
本研究将30个访谈转录为文本之后,使用Nvivo7.0辅助分析。分析基本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编码、关联编码、建构结论/观点以及验证结论。数据主要通过文本的、解释的和反身性的逻辑进行解读和分析。大多数编码为横剖类型。一方面,文本分析可以得到有关消费模式、主观解释和社会文本的信息;另一方面,解释的和反身性的逻辑能将客观观察与社会文本相联系并考虑研究者的角色作
用,可以克服文本分析的质量取决于数据是否真实的局限性。此外,本研究也将横剖分析与语境分析、个案分析相结合,在这些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建构结论。
研究结论的推广主要是理论推广,这种推广被认为在定性分析中比经验推广更为有效(Mason, 2002; Hammersley & Atkinson, 1995)。首先,被访者是从非常广泛的中产阶级群体中选择而来,并非只针对某个特殊的人群。其次,结论指明了这种消费倾向在中国实践的不同方式及社会文本。方法论和验证分析也表明,本文结论也可以被用来解释其他社会情境(settings)中的消费模式。
定性分析印证并进一步扩展了定量分析。年龄、性别和收入是区分都市中产阶级的日常支出、购物频率和地点以及品味的重要因素。通过被访者对于自己同父母、子女在消费上的差异的叙述和解释,证明定量分析所揭示的年龄差异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代际差异——同其所成长的社会环境有关。从被访者对代际差异的解释也可以看出,追求乐趣和舒适的倾向大体上可以得到验证。
定性分析最重要的发现是消费倾向的性质、程度和实践。从日常消费、物质产品的处置以及品味三个维度,都市中产阶级表现出了一种追求乐趣和舒适的消费倾向。30位被访者中,8位清楚地使用了“乐趣”、“好玩”、或者“开心”等语词来解释为什么偏爱某种活动或物质产品。另外10位被访者在品味的解释中暗含着对乐趣的追求,例如从物质产品和看画展中获得审美的乐趣,从旅游中获得体验的乐趣。同时,没有被访者谴责对乐趣的追求。在18位体现出乐趣追求倾向的被访者中,很多人也偏好使用高品质的商品或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混合研究方法的方法论研究策略及应用(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