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笑,对不满意的事情会吵架、发脾气等方式解决;对生活中的挫折就只会发泄;对很小的事情也沉不住气;脾气暴躁,一触即发;听不进任何人的劝说,尤其是情绪激动的时候。
辅导要点:无原则冲突的发脾气,不仅使家庭关系进展,同学日渐疏远,也直接危害身心健康。长期持续的愤怒情绪会给人带来持续的危害,出现身心疾病。愤怒是可以控制的,火爆脾气也可以改变的,关键在于掌握四个方法——情境转移法、理智控制法、评价推迟法、目标升华法。
情境转移法:当愤怒发生时,转移是最积极的处理方法,“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迅速离开发怒的场合,听听音乐、散散步,就会渐渐地平静下来。
理智控制法:当动怒时,让理智先行一步,自我暗示:“别生气,这不值得发火”,不要发火,坚持一分钟!在坚持一分钟!三分钟都过去了,为什么不用理智战胜情感呢!
评价推迟法:怒气来自“刺激”,也许当时别人的一个眼神或一句讥讽,在当时看来是“怒不可遏”,可是如果过了一小时,甚至一个月后,就觉得当时发怒是不值得的。
目标升华法:怒气是一种强大的心理能量,用之不当,伤人害己,使之升华,成为事业的强大动力。培养远大的生活目标,改变以眼前小事计较得失的习惯,更多地从大局、从长远考虑一切。
情绪不稳定
表现:不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常受不良情绪的影响,大喜大怒、大悲、急躁;做事不分青红皂白,不顾及后果;自卑、孤独、灰心;学习、工作效率下降。
辅导要点:
1.将不良情绪的能量发泄出去,如想发怒时,赶快跑到其他地方或找个体力活干;
2.理智地消解不良情绪,如承认不良情绪的存在后,找出原因并将其解决;
3.将不良情绪遗忘或转移掉,如找知心朋友倾诉谈心或有益的书籍来阅读;
第十章 中小学
生个性卫生与辅导
第一节 中小学生的个性卫生问题
(一)发展性个性卫生问题
小学生个性发展特点具体表现为:
1.自我意识的水平不断提高;
2.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逐渐增强;
3.自觉纪律和群体意识不断发展等。
小学阶段是儿童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
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趋势: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上升时期,一年级到二年级的上升幅度最大;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之间,自我意识发展平衡;小学五年级到六年级之间,
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上升时期。
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等。在自我认知中,自我评价具有核心意义,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
小学生群体形成的五个时期:独立期,一年级的第一学期;水平分化期,一二年级;垂直分化期,大约二三年级;部分集体形成期,大约五六年级;集团合并期,大约五六年级。
初中生个性发展特点: 1.自我意识增强,“成人感”突出;
2.开始对现实形成稳定的态度;
3.兴趣开始分化,理想尚不稳定。
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初中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和内容,代表着个性形成的水平。
(二)适应性个性卫生问题
对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小学生在不良个性方面存在的问题非常明显,以依赖性强和固执任性最为突出;中学生以依赖性强、遇事犹豫不决和固执任性最为明显。
自我中心: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开始更多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但由于心理成熟度还很低,社会成熟相对迟缓,也使很大一部分中学生依然以自我为中心思考问题,只想到满足自己的需求,不考虑他人的利益和需求,把个人的利益凌驾于诸事之上。
中学时期是独立倾向最为显著的阶段。
第二节 中小学生的个性卫生问题辅导
(一)发展性个性卫生问题辅导
发展性个性卫生问题辅导,关键在于让学生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他人和环境。
正确看待自己可以从1.接受自己,2.以发展为动力,3.不要完全以“我”为核心,4.不要自卑自怜,5.不要伤害自己五个方面来做。
正确看待他人可以从喜欢他人、容忍他人的观点,重视他人,不要总想支配他人,不要依赖他人五个方面来做。
正确看待环境可以从热爱生活、世界并不是黑白分明的、体验逆境与失败、适应环境、珍惜现在五个方面来做。
(二)适应性个性卫生问题辅导
自卑 表现:
1.总感觉自己的能力、才智不如别人,什么都比别人差,做什么事情的都缺乏信心,担心做不好,怕被人耻笑。
2.一旦学习成绩不好或下降,就处处贬低自己,孤立自己,做什么事情都缺乏信心,过于压抑自己,悲观、失望,对什么不感兴趣,封闭自己,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备受煎熬。
3.情绪低落、忧郁,还伴有焦虑、失眠等。
辅导要点:
1.找出自卑的原因,领悟出自卑的来源就有助于放弃或解决它。自卑的来源可能是社会、家庭教育、自身经历等。
2.如果产生自卑了,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重新认识自卑。自卑对于人来说是正常的,也是必须的,否则我们就没有上进心了。每个人都有自卑感,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第二,自卑补偿法。在一方面自卑可以在另一方面补偿,如长相一般的,可以通过学习,用超出一般人的努力来弥补先天不足。社交一般的,可以通过练习书法、雕刻等,获得他人所不及的能力。
第三,升华法。如果认为社交能力不行并产生自卑,可以通过改变人际关系、以提高社交能力作为突破口,增加知识面改变社交中的话题内容,在不影响日常生活的前提下,给自己创造社交机会。
第四,欣赏自我形象。如把最满意的照片或最得意的成果摆放在自己长学习的地方,以此激励自己,增强信心。注意端正外表,衣冠整齐等。
第五,调整理想自我。如果把理想自我定的太高或根本不适合自己,就会在实践中一次次失败,自然就没有自信。如果定得过低,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也建立不了自信。
第六,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第七,培养坚强的意志,不怕困难,不怕失败。
第八,自我鼓励,自我暗示,“我能做对”,“我能做好”,“我一定行”。
偏执
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其行为特点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能力估计过高,习惯把失败归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同时有很自卑。对批评、轻视等十分敏感,反应强烈而持久,不能和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癔症型人格障碍:又称歇斯底里型人格或戏剧性人格。其行为特点表现为:就像“人来疯”的小孩子,总想博得别人的注意、赞许。他们喜欢自我夸耀,言语表情动作过分夸张做作;反过来,当他人占据舞台中心时,会伤心难过,立刻萎靡不振。
攻击型人格:又称爆发型人格。其行为特点表现为:情绪高度不稳定,极易产生兴奋和冲动,办事处理鲁莽,缺乏自制和自控能力,容易被人挑唆怂恿,容易激动无法控制脾气爆发,有攻击行为,事后感到后悔但还改不了。攻击型人格障碍的辅导要点:注意转移法、补偿升华法。
第十一章 中小
学生学习卫生与辅导
第一节 中小学生的学习卫生问题
(一)发展性学习卫生问题
对于中小学生,学习是其生活的重心。
学习策略:是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使用、调节和控制学习方法、技巧、技能的操作活动。好的学习策略可以保证学习活动顺利进行,提高学习效率,而缺少学习策略,则学习活动出现障碍。
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掌握学习策略,学会策略性地学习。掌握学习策略的内容包括获取知识的技能和调控心理状态的技能。(二)适应性学习卫生问题
对学习产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前提。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顺利进行的保证,其内容包括:是否有学习的计划、能否严格执行计划、能否集中注意力、对考试的态度、学习的稳定性等。
第二节 中小学生的学习卫生问题辅导
(一)发展性学习卫生问题辅导
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的突出特点: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能够驾驭自己的学习过程。
发展性学习卫生问题可以从优化学习过程、调控心理状态两方面来进行。学习过程有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评价五大环节。
记忆是有规律可循的,学过的知识如果不加以复习就会忘记,过一天会忘
记一半以上,经过两天就会忘记2/3左右。
常用的复习方法有:尝试回忆法、要点法、比较法、概括法。
学习过程是受心理支配。如何增强学习信心,调节学习情绪、预防学习疲劳、提高注意力,使学习时的心理状态处于最佳水平,是每个学生都应掌握的一项重要的学习技能。
自我暗示是调节学习情绪的一种有效手段,具体做法就是在需要调节情绪时,通过言语、动作等方式来提醒自己,从而达到自我调控的目的。
学习疲劳:指由于长时间从事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兴趣下降、动机减弱、身心不适等现象。当学习疲劳时,课堂上会表现得昏昏欲睡,心里想听却什么都听不进去,学习效率非常低。
(二)适应性学习卫生问题辅导
考试怯场
症状与表现:
1.临场情绪紧张,面红耳赤,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心神不定,紧锁眉头。
2.考试时,试卷一发下来,双手颤抖,头脑一片空白,出现感知觉障碍,如试听困难等;注意力分散,看题时错位错行;思维混乱,思考的速度、深度、灵活性都出现轻度障碍;用较笨的方法解题,只记起只言片语,不能正常分析、归纳、推理。
辅导要点:考试怯场的原因很多,有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生理方面,如缺少睡眠,缺乏体育锻炼,营养不良,身体不适等;心理方面,如父母老师的
要求过高,考生本人对考试结果过于看重,平时复习不充分导致临场缺乏必要的考试自信心,考场气氛紧张,监考人员态度严肃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考试前做好准备,加强各科技能的训练和基础知识学习,适应考题变化的形式。
首先,要有思想上的准备,树立正确的考试态度,正确对待分数。其次,要认真做好复习,按照考试的要求,有了扎实的技能、知识,是减弱紧张程度、防止怯场的基本方法。再次,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考前睡眠不足,疾病发作和疲劳过度。
2.培养自信心,充分估计自己的才能与知识。
3.讲究考试方,如拿到考卷先浏览一篇,然后由易到难答题等。
4.适应紧张,克服情绪大起大落。心理学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焦虑状态可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率,对考试抱无所谓的态度,丝毫不紧张与过分紧张焦虑一样,不会达到最佳发挥水平。
5.考前做些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通过使全身各部分的肌肉紧缩后再松弛,从而达到松弛大脑神经的目的。
6.万一在考场上遇到怯场的情况,可以采取时间延搁、给积极的自我暗示、做几次深呼吸、注意转移等方法处理。
学习疲劳:
症状与表现:感到精神疲乏,心理烦躁,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降低,进度减慢甚至停止。
辅导要点:疲劳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种。生理疲劳可以安静休息获得,心理疲劳使人感到头昏脑胀、思维呆滞。学生在学习之后的疲劳主要是心理疲劳,原因是长时间的学习和学习压力过重而造成的紧张和焦虑。要从根本上消除学习疲劳,必须进行心理的的自我调节,消除紧张和压力,达到充分的自我放松。具体方法如下:
1.预防疲劳,在感到疲劳前休息。预防疲劳的主要方法就是科学休息。例如不想在课堂上睡觉,可以在课前休息10分钟;晚饭后再睡20分钟,可以使晚上多学两个小时。
2.学会精神愉快的学习。带着忧虑、烦恼、愁容满面地去学习,再简单的学习内容,也会迅速使人疲倦。如果心情愉快地学习,即使学习内容很多,难度很大,也不会那么快感到疲劳。
3.用身体的运动去缓解大脑的疲劳。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后,大声唱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既可以使自己感到愉快,也可以让疲劳随歌声飘散而缓解。
学习方法不当 症状与表现:
1.学习很刻苦,很勤奋,但成绩却不好。
2.读死书、背死书,把闲暇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临到考试,机械地背书、背题,浪费了大量的精力,考试成绩却不理想。
3.大搞题海战术,不去分析、综合,结果身心疲劳,思维迟钝。
辅导要点:
1.根据个性特点来选择学习方法。对于性格外
向的同学,注意力转换快,思维敏捷,但坚持性差。因此不必强迫自己整天埋头复习,应用交替学习法,不断变化大脑兴奋中心,玩时痛快玩,学习专心学;对于性格内向同学,应该培养思维的的发散性,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多与同学交流讨论。
2.根据思维的状态来选择学习方法。根据一天中思维状态的变化,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最佳学习状态时,可以把最重要的功课或者难题去学习、思考、背诵,而思维低潮时,可以阅读、浏览等。
3.根据记忆特点来选择学习方法。采用形象记忆法、理解记忆法、机械记忆法等,只要能记得牢,效果就好。
4.根据不同学科来选择学习方法。各门学科有自己的独特的规律,在学习时要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各个结构又有些什么内容,怎样把它们联系起来等。
5.根据学习目的来选择学习方法。如果是为了迎接考试,应偏重反复学习,而如果为了写作,则应记读书笔记,研究作品的写作技巧。
6.根据学期的阶段性来选择学习方法。开学阶段专业知识积累少,可利用空余时间发展业余爱好;期末阶段应全力以赴抓复习,以迎接期末考试。
第十二章 中小
学生交往卫生与辅导
第一节 中小学生的交往卫生问题
(一)发展性交往卫生问题
小学生的交往特点主要表现在从对师长的依赖向自主发展,从对成人权威的完全信服到开始表现富有批判性的怀疑和思考。
小学儿童同伴交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开始建立友谊关系。
初中生的交往特点也分为和家长、同伴、教师三个方面。
初中阶段友谊的三个特征:稳定性、亲密性、矛盾性。(要求可以对三个特点举例。)
(二)适应性交往卫生问题
中小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比较严重,特别是自我中心、不遵守集体规则等问题。
第二节 中小学生的交往卫生问题辅导
(一)发展性交往卫生问题辅导
人际交往表现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认知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调节因素,而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都是通过行为来表现的。
人际交往的功能:1.信息交流功能;2.提高学习、工作效率;3.促进人的身心健康;4.促进良好个性的形成;5.人际交往是获得知识的手段;6.人际交往对群体有协调功能。
人们除了睡眠之外,剩下时间有约70%的时间都在进行相互间的交往和信息的沟通。
人际交往的原则:平等、尊重、真诚、互助互利、信用、宽容。
(二)适应性交往卫生问题辅导
适应性交往存在的问题包括:异性交往紧张、师生交往困难、亲子交往困难、孤独、羞怯、自私、从众、害羞等。
异性交往紧张
表现:青少年表现出对异性的倾慕与向往,希望自己能更多地与异性交往,有什么苦衷和心里话也愿意向异性朋友倾诉,但在和异性同学讲话时,总感到不好意思,心慌,有时会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严重者不敢与异性目光接触,更不敢与异性交谈,即时交谈也会面红耳赤,言语不清。一看见异性走向自己,则会全身紧张、流汗。
辅导要点:
1.端正认识。在异性面前表现出来的羞涩和不安是每个人在心理发展上所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性疏远期。女性可能较早感受到自己生理的变化,可能会因为女性特征产生一种羞耻感;而男性则会故意疏远异性,只热衷于感兴趣的活动。这种现象会持续一年甚至更长,但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不必以此为怪。
2.端正态度。在异性面前表现的紧张是正常的,但是并不是合理的。为了消除这些不自然的现象,首先要端正态度,把和异性接触看成是生活中的正常接触,是工作和学习的需要,在增进友谊和团结的需要,是应该大力提倡和发扬的。
3.讲究方式。在与异性接触时,不要过多考虑对方的年龄和性别因素,而是从心理上把对方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或亲人接触。在商量讨论时,力求自然亲切,诚恳大方。
4.自我暗示。在与异性接触前不妨暗示:作为一个现代社会人,和异性交往是正大光明的,为什么要紧张和难为情呢?实践发现,这种自我暗示是有效果的。
5.系统脱敏法。治疗异性交往紧张最经典的方法就是系统脱敏法。虽然一下子无法克服恐惧情绪,但可以一点点接近目标,慢慢消除对目标的恐惧。
6.完成行为作业。例如,可以第一周向陌生异性问路,第二周向异性售货员兑换零钱,第三周向半生不熟的异性借一样东西等,帮助克服与异性交往的紧张心理,并建立与异性交往的信心。
亲子交往困难
表现:由于青春期青少年的独立性增强,使亲自两代在对待事物的认识上产生一定的分歧,由于态度的不同及意见的分歧,出现了一条心理上的鸿沟。青少年认为父母不了解他们,不关心他们,有事不愿意与家长谈,甚至以不满、顶撞、反抗、违法的方式摆脱成人和社会的监护,以自己的方式行事,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判断标准。
辅导要点:
1.了解亲自交往困难形成的原因。这可能是两代人生活环境不同而导致的态度和价值观念不相同,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异,在社会角色扮演方面的不同,或者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同等。
2.承认代沟的存在,不要回避,及时进行沟通。要进行接纳,在彻底了解对方的态度,并且发现这些态度更能适应于当时的情景,因而愿意自动放弃本身的意见,心悦诚服的接受对方的意见。
3.意见融合。两代人之间各自陈述意见,说出自己的理由,寻求一种途径,将双方的意见融合成一个新的意见,兼顾双方原来意见的优点,双方都能高高兴兴地接受。
4.在相互沟通时,多从对方的立场和观点去设想。尊重对方的想法,给对方一种理解和开明的态度,有助于双方在意见上达到一致或折中的意见。
5.同时接受新知识,求大同存小异。
孤独是在“我”与“他人”之间,“我”与“环境”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所出现的一种心态。
第十三章 中小学
生青春期心理卫生与辅导
第一节 中小学生的青春期卫生问题
一般认为青春期发育是以性成熟为核心,其开始以第二性征的出现为标志,以性器官的完全成熟为界的。
(一)青春期发展性心理卫生问题
青春期身体发育的特点:青春期后进入人生的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是一个人在身体发育成熟之前的一个图片时期,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改变、内脏机能的健全和性生理发育的成熟。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特点。随着身体的急剧发育,心理也逐渐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能力提高很大,如感觉的精确性有了较大的提高,知觉的有意性、目的性、精确性与概括性发展显著,求异思维、批判思维迅速发展;
2.情感上,从儿童期依恋父母的感情转向依靠朋友的感情;
3.社会性上,青春期是从家庭转入社会的历程;
4.性心理上,以性意识的变化为代表;
5.对性知识的好奇。 (二)青春期适应性心理卫生问题
中小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急剧的生理剧变,也会有一系列心理的困惑与不安。
第二节 中小学生的青春期卫生问题辅导
(一)青春期发展性心理卫生辅导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可以对三个特点进行举例。)
过渡性,指青春期时,由幼稚期向成人期过渡。
闭锁性,指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的内心世界逐步复杂,不大轻易将内心秘密表露出来;例如心里话不愿对长辈说,却可以对自己的“知己”真挚暴露。
社会性,指他们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影响,具有很大现实性和严肃性。
(二)青春期适应性心理卫生辅导
手淫是最典型的青春期性自慰行为;手淫的害处主要来自手淫时的心理压力。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