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能耗指标分析
火电机组能耗指标体系主要由锅炉、汽轮发电机组以及附属设备及其系统的各类能耗指标等组成。能耗指标分析是指通过对能耗指标的实际值与设计值或目标值的对比,分析能耗指标偏差,发现设备运行中经济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运行优化调整、设备治理和节能改造提供依据和方向。
能耗指标分析是机组能耗分析的基础工作,发电企业要在日常能耗指标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机组实际情况,定期开展专业诊断分析工作,全面、系统的对机组的能耗状况进行诊断,不断挖掘节能潜力,提高机组的经济性。
小指标对各类型机组效率影响量参见附表,发电企业应根据自身机组的型式、系统、参数、设备状况的具体情况进一步细化影响因素,精确影响量值。
第九章 锅炉能耗指标分析
第七十八条 锅炉能耗指标主要是指锅炉效率,影响锅炉效率的有排烟热损失( q 2)、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q 3)、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q 4)、散热损失( q 5)、灰渣物理热损失( q
6
)。其主要影响指标有排烟温度、飞灰含碳量、漏风率、氧量
等。
第七十九条 排烟热损失。是影响锅炉效率的各项热损失中
— 51 —
最大的一项热损失。排烟温度、排烟氧量是决定锅炉排烟热损失大小的重要指标。影响排烟温度的主要因素有锅炉负荷、空预器入口温度、空预器换热效果、受热面及尾部烟道积灰、送风量以及燃烧调整等。
1.日常运行中,应实时分析尾部烟道各段的进出口静压差、烟温、风温等(包括送风机、一次风机、暖风器)数据,与设计值和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及时掌握尾部烟道的积灰情况和空预器的换热效果。
2.根据吹灰前后排烟温度和主、再热汽温的变化情况,定期分析吹灰效果,优化吹灰的次数、时间和程序。
第八十条 排烟氧量是体现锅炉系统漏风情况的主要指标。锅炉系统漏风主要包括空预器漏风、炉本体漏风、负压制粉系统漏风和电除尘漏风。漏风不仅造成锅炉排烟热损失增大,还会使风机耗电量增加。
1.应定期检查分析空预器及尾部烟道的严密性。每月至少测试一次空预器漏风率,每年至少测试一次电除尘漏风率。根据数据的变化趋势,分析空预器漏风情况。
2.应定期检查和分析锅炉本体漏风情况。每月应对锅炉本体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吹灰器、炉底水封、烟道各部位的伸缩节、人孔、检查孔、穿墙管等部位,根据检查情况,对锅炉本体漏风进行分析评价。
3.日常运行中应加强对负压制粉系统容易发生泄漏的部位的检查分析,掌握系统严密性情况。
— 52 —
第八十一条 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q3)是由于烟气中的可燃气体CO等未完全燃烧造成的热损失。影响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的主要因素是燃料性质、氧量。燃用高挥发分煤种的机组(如褐煤、烟煤),应重点关注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锅炉运行中要保持合理的氧量和一、二次风速。
第八十二条 影响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的主要因素是燃料性质和锅炉燃烧状况。飞灰可燃物是体现锅炉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的重要指标。
1.燃煤的挥发分、灰分以及燃尽特性对飞灰可燃物有较大影响。应根据锅炉运行的安全、经济性要求,结合设计煤种指标,综合确定入厂煤各项指标的变化范围。
2.重点分析一、二、三次风率,风速、氧量、炉内动力场工况、煤质、煤粉细度、均匀性等指标,为优化燃烧调整、降低飞灰可燃物提供依据。
3.石子煤排量是反映入炉煤质量和磨煤机特性的指标,正常运行中应保证石子煤的正常排出。石子煤发热量或排量偏大时应从燃煤质量、磨煤机性能、出力等方面具体分析原因。
第八十三条 氧量是锅炉燃烧调整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对锅炉的排烟热损失、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是日常运行应重点监控和分析的指标。应定期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氧量以及氧量随负荷变化的曲线,并据此对锅炉日常运行的氧量进行控制调整。应定期对氧量表进
— 53 —
行校验,确保准确,为燃烧分析调整提供可靠依据。
第十章 汽轮机能耗指标分析
第八十四条 汽轮发电机组的能耗指标主要指汽轮机效率(热耗率),影响汽轮机效率的主要是热端效率、冷端效率、通流效率、回热效率等。主要影响指标有主汽参数、再热汽参数、缸效率、真空度、回热加热系统参数等。
汽轮发电机组的热效率是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中对机组效率影响最大的一项指标。汽轮机发电机组能耗指标分析的重点是影响汽轮机热效率的各项主要指标。
第八十五条 影响汽轮机本体效率的主要是高、中、低压缸效率。汽机各抽汽参数直接体现汽轮机缸内运行状况,日常分析中要根据各参数的变化来掌握高、中压缸效率变化情况,机组启动后或本体发生异常后更要加强检查和分析。重点做好以下分析工作:
1.要定期分析调阀重叠度是否合理。调阀重叠度过大会造成较大的节流损失,影响缸效率。调阀重叠度应通过试验确定和调整。
2.加强汽机主要阀门的参数变化的日常监控,如高、低压旁路后以及通风阀后温度等,发现异常升高,应分析是否泄漏。
第八十六条 回热系统对提高热力循环效率有较大影响,各加热器相关参数的变化都直接影响到循环效率。要重点分析以下内容:给水温度,各加热器的投入率(尤其是高加的投入率),
— 54 —
各加热器上端差和下端差的变化,各加热器的温升,高加三通阀后的温度,抽汽管道压损的变化,高、低压加热器及轴封加热器的水位,除氧器的运行温度、压力以及抽汽管路的压降等。
第八十七条 汽机冷端状态是对汽机运行效率影响较大的一个因素。运行中,要定期对凝汽器端差,循环水温升,凝结水过冷度,真空严密性,真空泵性能、水塔的冷却性能等进行分析。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根据对负荷、循环水入口温度、温升、真空等指标的分析,进行循环水泵经济运行调度。
2.通过分析水塔出口水温与湿球温度的差值,及时掌握水塔的冷却性能。
3.通过对循环水系统和凝汽器各项参数的分析,及时掌握凝汽器的换热性能。经常检查胶球清洗装臵是否定期投入,分析收球率是否正常;分析循环水质指标,掌握循环水是否有结垢或腐蚀倾向。
4.根据真空泵的各项参数值,分析真空泵的工作性能,控制较低的冷却水温度(尤其是夏季),提高真空泵的出力。
第八十八条 给水泵组对给水系统的经济运行影响很大。运行中要重点分析给水泵组的出入口温度、压力以及中间抽头的参数,给水泵的入口滤网的压差,汽动给水泵的投入率,给水泵再循环系统的内漏等。
第八十九条 补水率是反映机组汽水损失大小的主要指标。
— 55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国电股生[2009]60号附件3(节能指标分析)(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