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就业和失业之间的流动 (7)社会流动
2.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有哪些?
(1)年龄。 研究表明,年龄是劳动力流动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年龄越大流动越少。
(2)家庭。随着家庭规模的扩大,迁移的潜在成本也成倍增加。总的来说,未婚人员更可能迁移;妻子的工作服从于家庭的易迁移;妻子工作期限越长,家庭越不可能迁移;家庭中学龄孩子的存在降低了迁移的可能性。
(3)人力资本投资。其他条件相同,一个人所获得的教育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
(4)距离。迁移的可能性与需要迁移的距离呈反向变化的关系。
(5)失业率。根据人力资本模型,本地区的高失业率会提高迁移的净收益,从而促使工人下决心离开。也就是说,一个失业人员必须权衡在当地再就业和到潜在目的地找到工作的可能性。研究结论表明:①失业人员做主的家庭比其他家庭更可能迁移;②失业率与流动人员数量有正向变化的关系。然而,当决策者主要是年长者或受教育较少的工人,或者失业补助及其他转移支付较高时,这种外迁的数量并不太多。③失业者倾向于迁移到失业率低于平均水平的地区。
(6)其他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住宅所有权阻碍迁移;②政府在服务方面的人均支出水平越高,流动率越高;③政府吸引新产业的政策可能会导致向某个地区的大量迁移;④在国际迁移的地的语言是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⑤工会会员身份也可能是个决定因素。工会代表劳动者说话,去改变令人不满工作条件,从而降低流动性;或者从另外一度说,工会也许为劳动者追求增加工资以降低会员迁移到新地区的动机;⑥流入地的环境质量问题。
3.如何理解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效益分析决策?
劳动力流动并非没有代价,而是要发生成本支出的,流动的成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成本。主要表现为劳动者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来搜寻与工资和工作条件相关的信息。这涉及到交通成本、信息成本等。一旦找到新工作,劳动者还要面临向新环境转移所需的货币成本即搬家成本等。
(2)机会成本。劳动力流动意味着要脱离与当前雇主的关系往往意味着放弃现有的薪酬福利待遇,你不可能在两个工作单位同时获得劳动报酬,必须有所放弃。当选择一个新单位时,所放弃的原单位的收益就是你的机会成本。
(3)心理成本。流动同时也意味着要离开自己的朋友和熟悉的环境。在一个陌生的新环境,会产生一定的相应的心理成本。
劳动力流动的收益是指流动行为产生之后,新的工作给劳动者带来的各方面效用的增长,它主要包括更丰厚的收入、更优质的福利、更满意的工作、更好的地位和更好的发展机会等。
劳动力流动既然是一种投资行为,那么必然就存在劳动者对其成本和收益的考虑。我们利用净现值法来体现劳动者对流动的成本收益的权衡。劳动力流动净现值
NPV??n?1NY2n?Y1n?1?r?n??n?1NCn?1?r?n?Z (8.1)
公式(8.1)中:NPV为劳动力流动净现值;Y2n为第n年新工作的收益;Y1n为没有找到新工
36
作,在原工作岗位第n年的收益;N为新工作期限;r为贴现率;Cn为第n年迁移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Z为迁移的净心理成本。
如果新工作给劳动者带来的收益的净现值大于流动产生的成本,那么流动就会发生;反之,劳动者则不会发生流动。当新工作的收益越大,原工作给劳动者的收益越小,劳动者在新工作上持续的时间越长,流动的净收益现值就越大,流动成本越低时,流动就越有可能发生。
4.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有何效应? A、动力国际流动的整体影响
(1)积极影响:工资差异的缩小和效率增进
为了说明问题,让我们做以下假定:①只存在两个劳动力市场,且都是完全竞争的,两者坐落在不同的地方。②假定每一市场上劳动力数量是一定的,且不存在失业。③假定两个地方的非工资条件和位置特征是相同的。④资本不流动。⑤假定工人对个市场上的工资和就业信息的掌握是充分的,并且他们在两个市场流动没有成本。
如图8.3(a)(b)分别显示了A国和B国对劳动力的需求。
工资 A 工资 WA a c B WE d WB DA b e f DB 劳动需求 0 LA1 LA2 (a) 劳动需求 0 LB2 LB1 (b) 图8.3 劳动力流动的效率
假定,A国和B国的劳动需求曲线分别是DA和DB,工资分别是WA和WB,就业分别是LA1和LB1。因为信息是充分的,迁移没有成本,劳动力将从B国流到A国,直到两国工资水平都实现均衡水平WE。可以看到,从流动中可以获得净收益增加,A国国内产值的增加相当于图8.3(a)中的aLA1LA2c的面积,而B损失的国内产值相当于图8.3(b)中的dLB2LB1f的面积,由于A国的增加量超过了B国的损失量,所以由两国所创经济总量价值增加了。结论是十分明显的:由工资差异导致的劳动力迁移将会提高迁出地和迁入地的总收入和总产量;或者说迁移可以使现有资源生产出更多的实际产出。
(2)外部负效应
外部负效应是指私人的行为溢出到第三方带来的影响,这种溢出将导致资源的低效配置(非经济效率)。典型的例子是环境污染。在有些情况下,大量的迁移也会造成类似的负效应。由于必须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从而增加了市区拥挤的程度,造成当地生活工作的诸多不便。同时,迁出地由于人数减少导致公共服务的过剩,使资源浪费(如中国目前农村的中小学,因生源短缺而拆并),而迁入地公共服务的生产又需要新的投资。
(3)资本所有者的收益变化
由于迁移导致劳动和资本收益的对比关系发生变化,使得迁出地和迁入地的一部分群体
37
成为迁移的第三方潜在反对者。回到图8.3,移民增加了A国总的非移民所得的国民收入,即三角形abc。原因在于,在A国总产品价值从0AaLA1增加到0AcLA2,其中移民获得bcLA2LA1,同时,A国工资水平下降到WE,那么这部分降低了的工资成为谁的收益了呢?答案肯定是A国企业。这个简单的模型说明了移民所带来的商业利益的增加(至少是在短期)实际上是大量迁移发生时当地工人收益的损失。 B、劳动力国际流动对流入国的影响
(1)就业影响
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移民群体由于自身技能素质较低,因此,他们在劳动力输入国一般从事的是比较低端的重体力活,移民特别是非法移民的流入根本不会对本国劳动力的就业产生影响。另一种看法认为,如果这些移民不流入,本国的这些工作肯定是有人做的,不然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就会受到影响,所以,他们还是剥夺了本国劳动者的就业机会。不仅如此,移民特别是非法移民的流入还导致这些低端工作的工资水平更低。
迁移导致收入分配的后果从图8.3可以明显地看出来。移民使A国的劳动力供给 LA1增加到LA2,平均工资率由WA降低到WE,A国当地工人的工资收入由0WAaLA1减少到0WEbLA1。而在B国,劳动力供给的减少会提高其工人的工资率上升。由此,我们可以设想:移民可能会遭到迁入地区或国家的劳动力的反对,而迁出地的劳动力则有可能支持这种移民。
但是,考虑到有关总替代与总互补的区分,情况会有些差别。如果移民进入并与某些劳动力群体之间是总替代关系(替代效应大于产出效应),对这些劳动力来说会降低其需求和工资水平。如果移民的进入与其他劳动力之间若是总互补关系(产出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则会导致这些劳动力的需求和工资水平的提高。因此,移民并非对所有劳动力群体产生相同的影响。因此,有些国家就出台了一系列的清退移民的政策,以保障本国劳动力就业。
进一步分析表明,移民对流入国的不利影响过于简单化了。从图8.4可知,移民的流入对本国国民的就业具有部分的替代性,他们的流入会影响本国人民的就业。
W A W1 W2 N2 N1 N3 劳动人数 图8.4 移民对本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E F D B S2 S1
在图8.4中,D为本国劳动力需求曲线;S1为本国劳动力供给曲线;S2移民进入本国后的劳动力总供给曲线。由于移民的劳动供给比本国人民的劳动供给对工资率的变动更敏感,所以,含有移民劳动供给曲线S2比S1的斜率低。B点表示,在没有移民的情况下,N1个本国劳动者以W1的工资率实现了就业。F点表示,当移民流入后,有(N3-N2)个移民实现了就业,仅有N2个本国劳动者实现了就业,而且本国劳动者的工资率也降为W2。移民的流入减少了本国劳动者的就业机会,也降低了他们的工资水平。 (2)财政影响
我们还需要讨论收入的最终分配。劳动力流动通过影响转移支付和税收来影响迁入国家或地区可支配收入的分配。例如,在图8.3中,如果来A国的移民接受过高水平的教育并且
38
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那么A国民众一般不会抵制这些移民,这些工人一般是净纳税人,而不是现金和转移支付的接受者。无论是高学历高技能移民群体还是非法移民,这些人流入之后,不仅会将一部分收入作为税收上缴给流入国政府,增加流入国的财政收入,而且他们也会在当地进行储蓄、消费,扩大了内需,促进了流入国经济的发展。
如果移民是文盲,技术水平低,在A国很难找到永久性工作,那么这种劳动力流入必然增加政府的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支出,结果,这种移民或使A国国民的税负增加,或降低了当地低收入居民的转移支付水平,或者兼而有之。因此A国的纳税人和低收入阶层会反对移民。
C、劳动力国际流动对流出国的影响 (1)迁出国的损失
尽管从B国到A国的移民提高了A国的总产出,但却降低了B国的总产出。虽然一般来说,迁移可能提高了迁出国和迁入国的产出总量,但是多数情况下,这种增加只是针对于迁入国而言,对迁出国是一种效率损失。当然也有例外。假定有LB2LB1的工人(图8.3)迁移到了A国,但他们找不到工作(即边际产品价值为0),那么就没有产量的增加,迁入国也因为要给移民提供资助而遭受损失。相反,迁出国会因为固定的国内产出在较少的人中间分配而提高了收益;而且很多移民攒下大部分工资汇回国内,或者在短暂逗留结束时一次带回来,而这也是有利于迁出国的。但是,当目的国的高工资导致永久性迁移时,移民就会放弃原居住地的工作,这种情况下,迁入地就会经历国民收入增加的过程,而迁出国将会受损。
(2)对流出国的一定的积极影响 从整个世界的角度来说,由于劳动者是在劳动力流动模型下进行成本收益权衡分析之后才选择流动的,那么,劳动者个人流动之后的净收益现值必然为正,既然每个选择国际流动的劳动者的收益在流动之后得到了提高,那么对于整个世界来说,劳动力资源的流动也使得全世界的福利有所增加。不仅如此,国际流动有利于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同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营理念伴随着劳动者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广泛的传播,这不仅促进了不同文化制度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更有利于整个世界经济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
5.试述劳动力流动模型的主要内容,并利用对模型的分析来说明为什么年轻人和教育程度高的劳动力更容易发生劳动力流动。 劳动力流动既然是一种投资行为,那么必然就存在劳动者对其成本和收益的考虑。我们用下面这个模型来表示劳动者选择流动的决策过程,它借鉴了人力资本投资模型的构建思想,利用净现值法来体现劳动者对流动的成本收益的权衡。劳动力流动净现值
NPV??n?1NY2n?Y1n?1?r?n??n?1NCn?1?r?n?Z (8.1)
公式(8.1)中:NPV为劳动力流动净现值;Y2n为第n年新工作的收益;Y1n为没有找到新工作,在原工作岗位第n年的收益;N为新工作期限;r为贴现率;Cn为第n年迁移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Z为迁移的净心理成本。
如果新工作给劳动者带来的收益的净现值大于流动产生的成本,那么流动就会发生;反之,劳动者则不会发生流动。当新工作的收益越大,原工作给劳动者的收益越小,劳动者在新工作上持续的时间越长,流动的净收益现值就越大,流动成本越低时,流动就越有可能发生。
年轻人流动成本较低,特别是心理成本几乎为零,而收入期较长;特别是对于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者来说,收益较大,从而流动后的净收益现值较大。
39
6.分析企业的工资制度和培训制度是怎样影响员工的流动行为的。
一般来说,在其它条件不变或相同的情况下,一个企业的工资越高,员工流动越少;同样一个企业和培训制度越科学合理,员工流动的可能性也越低。
7.分析除了工资福利因素之外影响中国大学生地区流动的因素。
主要年龄、学历、企业性质与规模、企业文化、发展前景、物价、失业率、社会治安等因素。
8.资本和产品流动对劳动力流动的何影响?
资本流动及地区、国际贸易会对工资产生影响,进而对劳动力的迁移产生影响。下面我们借助劳动力需求曲线来分析资本流动对劳动力迁移的影响。观察一个简单的模型:A国和B国之间进行贸易往来对两国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如图8.5所示,两国原始的(最初的)的劳动力需求曲线都为D,劳动供给曲线均为垂直线S,均已实现充分就业,A国工资比B国的高。分析表明,工资的差异会导致B国的工人向工资高的A国迁移。但在这里,另一个因素也在起作用,即B国较低的工资率也会导致A国一些企业迁移到B国去办厂。我们预期B国资本的增加也会导致其边际产品价值的提高,从而劳动力需求曲线向外移动到D1。相反地,A 国由于资本存量减少,将使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到D1。B国劳动需求的增加导致其市场工资率上升,而A国劳动力需求的减少使其市场工资率下降,假定到WE处均衡。资本流动消除了工资差距,并大大降低了劳动力迁移的倾向。但是,现实问题是资本流动成本往往相当高,并且受到许多经济、政治和法律等因素的限制。
工资 W1 WE D1 劳动量 A国 图8.5 资本和产品流动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B国 D S 工资 S WE W D1 D 劳动量
9.简述容易进行地区流动的劳动者的群体特征,并进行解释说明。 主要特征有:
(1)年龄。研究表明,年龄是劳动力流动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年龄越大流动越少。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年龄大的迁移者回收投资的年限较短。 ②年长者对于目前的雇主来说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 ③年长者通常比年轻人有较高的迁移成本。④年龄和迁移之间反向关系的存在,部分原因是由于人们完成人力资本投资后更容易流动。很多人在高中结束时就开始工作,从而可能会导致地区迁移。对于进入地区性或全国性劳动市场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这种迁移就更明显。
(2)家庭
随着家庭规模的扩大,迁移的潜在成本也成倍增加。在教育背景等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
4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