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论文
威胁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表面看是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激化,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矛盾的反映。在人与自然这一对矛盾中,有识有知、能参能治的人显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历史上和今天的一切环境问题都主要是由于人的活动所造成的[10]。因此可以说环境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管理问题,是一个社会制度问题。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只有共产主义才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才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用正确的环境政策、法规、管理体制和有组织的社会力量,解决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再造祖国秀美山川,造福于子孙后代[17]。
最后要解决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不仅要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有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战略方针、政策法规和管理体制,而且必须大力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来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24]。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但如果被滥用或超过自然界所能承受的限度,也会带来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能源危机等负面效应。所以,现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以有利于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为内在尺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物工程和生物防治技术,低能耗、高效率工艺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以及发展清洁能源和新型能源,运用现代化手段引导自然界的物质变换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走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人民长期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境界,只有在正确的天人观指导下,依靠制度保证、强化管理与科技进步,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5 小结
“天人合一”思想无可否认的是中国古代先贤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我们目前解决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采用辩证的管点去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用整体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而不是片面的只看到其中一方的利益,“天人合一”中的“一”恰好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在现在社会顺应国家方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需要我们借助于圣贤们留下来“天人合一”思想的指
6
大连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论文
导。然而最后宗的问题是思想有了,行动必须紧随其后,我们目前关键的问题确是思想原则有,行动却未跟上,因此我们目前解决生态及环境问题的关键点是在思想的指导下落实到行动上,“言必行,行必果”正是解决问题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论语[M]. [2] 孟子[M]. [3] 老子[M].
[4] 董仲舒1春秋繁露[M]
[5]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 张世英,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
[6] 张世英: 《进入澄明之境———哲学的新方向》, 商务印书馆 1999 年。 [7] 张世英: 《哲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8] 张世英: 《新哲学讲演录》,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6第3卷,第517页。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6第20卷,第308页。
[11]杜维明:《新儒家人文主义的生态转向:对中国和世界的启发》 中国哲学史62002年第2期。
[12]邵秦.“天人合一”说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哲学史,2001,(2):83.
[13]李慎之.邵秦.对“天人合一”说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哲学史,2001,(2):83. [14] 李慎之.对/天人合一0的一些思考[N].文汇报,1997-05-13. [15] 荀子[M]. [16] 庄子[M].
[17] 方立天.先秦哲学与人类生存智能[N].光明日报,1999-03-19. [18] 列子[M].
[19] 陈来1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M].北京:三联书店,1999:1的一些思考[N].文汇报,1997-05-13. [20] 荀子[M]. [21] 庄子[M].
[22] 方立天.先秦哲学与人类生存智能[N].光明日报,1999-03-19. [23] 列子[M].
[24] 陈来1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M].北京:三联书店,1999:1
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的现代意义(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