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C 【解析】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主持阁务的首辅更是权压众臣。但是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和决策机构,只是供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综上所述,答案选C,排除其他选项。 15. 《史记?武安侯列传》记载:汉武帝时,丞相田蚡到宫中奏事,他所讲的意见,皇上没有不听的;他所推荐的人,有的从闲居之人一下子提拔到年俸二千石的高位。下列选项与之相符的是 A. 汉武帝设立刺史牵制丞相 B. 相权膨胀,威胁皇权 C. 丞相权力大大超过了皇帝 D. 郡国并行制带来的弊端 【答案】B 【解析】由“丞相田蚡到宫中奏事,他所讲的意见,皇上没有不听的;他所推荐的人,有的从闲居之人一下子提拔到年俸二千石的高位”可以推断出此时相权很大,甚至威胁到皇帝,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不选,题干没有体现刺史,另外刺史是汉武帝在全国十三个州设立刺史;C项不选,丞相权力大大超过了皇帝不符合史实;D项不选,郡国并行制是地方制度,而题干体现的是中央君相之间的矛盾。 16. 《甲骨文合集》记载:商王去占卜,问下旬有没有灾祸降临?占卜师说卜象显示了不好的征兆。不久有人向商王报告说,益这个地方逃走了12个奴隶。这反映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神权高于王权 B. 国王没有实现集权 C. 宗法制成为主导 D.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答案】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商王去占卜,问下旬有没有灾祸降临?占卜师说卜象显示了不好的征兆。不久有人向商王报告说,益这个地方逃走了12个奴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本题考查商朝时期的政治 - 6 -
特点。 17. 皇帝通过军机处将机密谕旨直接寄给地方督抚,称为“廷寄”;各地督抚也将重大问题径寄军机处交皇帝审批,称为“奏折”,中间既不再经过内阁这道手续(“明发上谕”仍通过内阁下达),对邦国大政的处理更无需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议决。这实质上反映了军机处 A. 使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 B. 行使宰相权力 C. 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D. 草拟审批政令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中间既不再经过内阁这道手续,对邦国大政的处理更无需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议决”可知,皇帝通过军机处将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的手中,所以答案选A。清朝没有设立宰相,排除B;CD是军机处的性质和职能,排除。 18. 我国古代宰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A. 秦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故C项正确;A项形成;B项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D项晚于C项。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废丞相 19. 假设某年雅典全国人口约30万人,自由民约16.8万人,其中男性成年公民4.5万人,外邦人约为3万人,奴隶约1万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 A. 1万 B. 3万 C. 4.5万 D. 16.8万 【答案】C 【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公民的概念。公民指的是本邦成年性的男子,所以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4.5万,所以答案选C,排除其他选项。 20. 在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雅典每年举行特别公民大会,投票决定民主威胁者的命运。如果某人的得票 - 7 -
超过6000,他将被判在国外流放10年,但家人不受牵连,本人在10年后也恢复公民权,这种民主决策方式体现的是 A. 十二铜表法 B. 陶片放逐法 C. 雅典公民法 D. 公民大会法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在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雅典每年举行特别公民大会,投票决定民主威胁者的命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陶片放逐法的特点,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罗马的《十二铜表法》,故A错误。陶片放逐法也不是雅典公民法,故C排除。当时也没有公民大会法,故D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 21. 希腊文明勃兴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A. 大河流域 B. 大陆 C. 重叠的山峦与海洋 D. 中国文化影响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项属于大河文明,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拥有广阔的海洋和重叠的山峦,平原陆地很少。故选C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兴起的条件 22.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男女间的关系自然地存在着高低的分别,也就是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下列史实可论证材料观点的是 A. 城邦女性大多为债务奴隶 B. 城邦女性公民经济地位低下 C. 古希腊城邦面积狭小 D. 公民资格属于城邦成年男性公民 【答案】D 【解析】根据“城邦男女间的关系自然地存在着高低的分别,也就是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在雅典,公民资格属于城邦成年男性公民,妇女没有公民资格,雅典民主只是少数城邦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故D正确,B错误;A不符合史实,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 23.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汊交错,几乎没有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 - 8 -
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强调了自然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 政治文明完全由地理环境决定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希腊多山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有利于民主政体的形成;贫瘠的土地使更多的希腊人发展工商业,促使自由、平等观念的形成,同样推动着民主观念的形成;故材料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公民意识、城邦至上、法律意识等都不是个人主义的体现,排除。希腊雅典选择了民主制,但其它城邦有的是君主制、贵族制,故C错误,排除。D项属于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对政治文明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不能说“左右”,排除。 点评:本题以雅典民主政治为切入点,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希腊地理环境对民主政治的影响。此外,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雅典民主制的形成过程、特点、影响等需要重点掌握。 24. 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是 A. 梭伦改革 B. 克里斯提尼改革 C. 伯里克利改革 D. 修昔底德改革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基础,所以答案选A;克里斯提尼改革将民主政治确定了下来,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黄金时代。 25. 古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极盛时代是 A. 梭伦时代 B. 伯里克利时代 C. 庇西特拉图时代 D. 克利斯提尼时代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极盛时代是伯里克利时代,所以答案选B,排除其他选项。 26. 一位作家评价伯里克利改革时说,他“并没有站在富人和少数人一边,而是站在了多数人和穷人一 - 9 -
边。”这表明他的改革 A. 消除了雅典社会的阶级差别 B. 促成公民可以担任任何公职 C. 保障了公民有效的参政权利 D. 标志着雅典国家的正式形成 【答案】C 【解析】由材料“而是站在了多数人和穷人一边”可知,伯里克利改革保障了公民有效的参政权利,所以答案选C。改革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排除A;除了十将军委员会之外,所有的职位向公民开放,排除B;雅典在公元前8世纪就形成了城邦国家,排除D。 27. 罗马帝国的缔造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为了对罗马统治下的各种人实行有效的统治,罗马帝国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 A. 《十二铜表法》 B. 公民法 C. 万民法 D. 习惯法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罗马法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材料,可以得出这是万民法的背景,因为罗马帝国疆域辽阔,民族矛盾及经济纠纷在增多,故而原有的公民法无法适应统治需要,因此C符合题意。而A,B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D出现于罗马共和国早期。综上,本题选C 。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万民法 28. 公元前536年,郑国把刑书刻在青铜鼎上;公元前449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法律条文刻写于12块铜牌之上。这表明 A. 中国比西方更早进入法治社会 B. 中西方开启了法治文明的交流 C. 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 D. 法律文献保证了社会稳定发展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把刑书铸刻刻在青铜鼎上和法律条文刻写于12块铜牌之上均是强调要形成成文的法律,即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中国比西方更晚进入法治社会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法治文明“交流”,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 - 10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二中等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