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是人们在共同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在相互交往中产生的一种亲密情感 D是使人类不断更新自我、完善自我,得以发展动力 6、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勤劳勇敢B团结统一 C自强不息D爱国主义 7、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保卫祖国、抵抗侵略D为祖国统一、主权完整贡献力量 8、从本质上说,法律所体现的是( )。 A、社会成员的普遍意志B、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 C、统治阶级执政集团的意志D、国家立法机关的意志
9、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 A.受孕B.出生
C.年满10周岁D.年满18周岁
10、“等价有偿”是我国()的基本原则。 A、宪法B、刑法 C、民法D、继承法
11、刑法中“对犯罪分子决定刑罚应依本法有关规定判处”体现() A 、罪行法定原则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教育原则 12、拘役的期限为-----
A、15天以上6个月以下B、1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 C、 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D、 6个月以下、1 13、下列情况不适用于紧急避险()
A.来自于动物的侵袭B、业务上负有特定义务的人避免本人的危险
2010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历年真题 | 3 C、 来自于自然力的袭击D、损害另一合法利益并非是排除危险的唯一方法 14、关于财产所有权,表示正确的是()
A、占有权一般不能与财产所有权相分离 B、使用权一般不能与财产所有权相分离
C、处分权一般不能与财产所有权相分离
D、财产所有权的四项权能不能与财产所有权相分离 15、下列属于身份权的是()
A、亲属权B、生命权C、肖像权D、隐私权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什么是宪法?新中国宪法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 2、知识产权及其特点
3、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基本内涵 4、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5、财产所有权及其法律特征 6、信念的基本特征
三、辨析材料、案例分析题(25分)
1、根据下列报道,分析大学生学习和科研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12分)
据2005年12月15日《楚天都市报》报道:’抄袭、雇佣抢手写论文或者替别人当枪手的本科生都将被开除。这是北大首
次明确对论文作弊的本科生处以‘极刑’。新条例规定,北大本科生论文中存在抄袭事实,且抄袭篇幅超过总篇幅的50%
者;已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中抄袭篇幅超过总篇幅30%者;被使用的他人观点构成该学术违纪作品的全部、核心或主
要观点者;由他人替自己撰写论文或者替他人撰写论文者都将被开除学籍。?
2、被告人陈东,男,27岁,农场职工。2002年7月16日中午,被告人陈东伙同陈国、石文(均系农场职工)等人前
去偷承包户熊光文的西瓜,由被告人陈东吩咐陈国站在堤上望风,其余的人下田摘瓜。行窃时被熊光文发觉,陈东一伙
随即逃跑,熊及两个儿子紧紧追赶,途中,石文被防汛人员抓获并缴下所偷西瓜。陈东上前帮石文夺回西瓜,此时,熊
光文等人赶来将陈东抓获,陈为了脱身,朝熊的胸部猛击一拳将熊打倒在地,熊爬起来后与两个儿子继续追赶。当陈一
伙逃至离农场100米时便站住,摆开打架的阵势。待熊光文的儿子赶到后,陈东一伙将熊的大儿子打倒在水沟里,熊上
前保护,被告人陈东又朝熊光文的胸部猛击两拳,而后逃散。熊被打后脾脏破裂,被摘除,肋骨折断三根,伤势严重,
造成三级伤残。
问:陈东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四、论述题(30分)
1、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和你的同学们上大学后所经历的困惑以及如何进行的自我调适。 (18分) 2、法律意识的概念及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基本内容。(12份)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6----2007学年 (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卷(A)参考答案
(注:答案都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一分,共15分) ADCDDDBBBDACDCA
三、辨析材料、案例分析题(第一题13分,第二题12分,共25分)
1、“人的本质自私论”的认识误区:(1)从概念上讲,“人的本质是自私的”混淆了“人性”和“人的本质”的含义。
(2)“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观点混淆了自私和个人利益之间的界限。(3)不符合人类发展的历史事实。(观点正确、分
析充分给10-13分,观点正确、分析只有要点给7-10分,观点不正确、分析不充分酌情给分)
2、陈东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
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包括: 防卫目的:(1)
保护合法权益,这种权益是广义的,包括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和他人的合法权益。(2)防卫起因:存在不法侵害
(3)防卫时间:必须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也就是说,不法侵害已经开始尚未结束。(4)防卫对象:只限于不法
侵害者本人(5)防卫限度:正当防卫不能明显的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必要限度一般以足以制止不法侵害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武汉大学2011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历年真题5(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