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理解想象课文的情景。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 播放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说说你对桂花的印象。
2 板书课题《桂花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将对桂花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默读阅读提示,思考: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3 指人回答,明确:出示课件 4 分同桌轮读,评议
5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记述了童年时候与母亲一起摇桂花的事情)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 你喜欢哪几句话?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合作学习。
2 汇报交流:如桂花树的样子,母亲送桂花的情景,摇桂花的情景等。 3 出示课件:师范读。学生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下,我可乐坏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 默读课文,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作者怀念家乡,怀念童年生活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童年的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呢?说给大家听。 五、作业
1 写一写童年的趣事。 2 画一幅表现童年生活的画
板书设计:
7 桂花雨
抱树 使劲摇 怀念家乡 满头满身 好香 怀念童年生活
8* 小桥流水人家
学习目标:
1.认识“潺、婀、粼、涸、缀、螃、蟹”八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盘点”中有关本课的词语。
2.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理解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3.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情,以及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写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7* 桂花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谈话:(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说点什么?)
◆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导题: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二、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全班交流: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 三、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a.“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b.“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c.“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 d.“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四、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 五、再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交流: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他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通过对故乡的具体的人、事、景、物的描写来表达的。)再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空洞,更真实,更感人。) 教师点拨:希望同学们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板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发挥想象,写一篇家乡的变化的习作。
课前准备:
1、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2、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
3、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二、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现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小组交流讨论
(1)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2)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3)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三、展示活动方案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
2、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
3、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口语交际 习作 二
8 小桥流水人家 那么美,那么自然 “我”热爱,“我”思念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二、大胆想象
1、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2、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
3、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三、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2、小组互说.打开思路。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四、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1、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2、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五、小组评议,互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六、佳作赏评
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
回顾 拓展 二
学习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2、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教学重点:读背古诗句,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 教学难点:通过积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课前准备:收集思念家乡的诗句。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1、“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着云彩”这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2、这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板书课题:回顾?拓展),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3、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第二、三课时 习作
过渡:课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二、互相交流,各抒己见
1、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边读边批注.
2、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3、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a.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b.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
四、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1、回顾课文的学习,通过充分交流,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表达,还积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谁能背诵一两段? 2、表达思乡情的诗文还有很多很多,读一读下面的诗句(日积月累中的),你能把它们印在脑海里吗?练习背诵.(个人背,同桌背.)
3、你还读到过这样的诗文吗?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吗?(指名读背.) 五、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1、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对“推敲”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的实例.
9 鲸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胎生、特征、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鲸的种类、生活习性和进化过程。
教学难点: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①一些鲸的图片。
②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2、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入的了解。
二、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1、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2、出示要求写的字10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
3、认识生字后再来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说说。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4、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