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1-0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构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寇松线

协约国帝国主义在巴黎和会期间所确立的苏联与波兰的临时领土分界线。1919年12月8日,经协约国地域委员会的勘定,由格罗德诺,经过布列斯特下赫鲁别肃夫,到喀尔巴阡山,划定了一条苏波之间的地理分界线。1920年7月,苏波战争中,苏军在击溃波兰干涉军进抵该分界线时,英国外交大臣寇松向苏俄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交战双方以该线停火谈判。由此,该分界线得名“寇松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该分界线得道美英苏三大国的再次确认,成为苏联与波兰确定国境线的基础。

热那亚会议

20年代早期帝国主义列强为解决战后经济恢复与战债问题的欧洲经济会议。1922年4月10日—5月19日,欧洲29个国家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会议,苏俄应邀参加。在会议中,英法等国并没有成熟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计划,而是对苏俄提出了赔付战债问题,要求苏俄政府支付沙皇政府与临时政府、地方政府所借一切外债,并且归还十月革命后被没收的外国企业与财产,取消苏俄的贸易垄断制度。苏俄代表则有利还击了英法等国的围攻,提出了归还战债 的前提是协约国偿付战争破坏的损失。热那亚会议最终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苏俄则利用会议宣传了政治与经济主张,扩大了影响。

《拉巴洛条约》

在热那亚会议期间苏俄与德国订立的双边条约。1922年4月,苏俄与德国在热那亚拉巴洛近郊订立了双边国际条约。条约规定,两国放弃战债与战争造成的经济顺利赔偿,德国放弃其在苏俄社会主义革命中在苏俄的国家与私人财产,两国恢复外交与领事关系,并且建立平等互利和最惠国原则上的经济与贸易关系。《拉巴洛条约》的结果,一方面有助于德国摆脱被协约国孤立、被动的外交地位,另一方面有助于苏俄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与包围,该条约是苏俄社会主义外交政策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统一的一次成功外交实践。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0--30年代印度人民法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一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在国大党领导下,从1920年8月开始,印度爆发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拒绝英国殖民当局授予的荣誉与官职,抵制英货,恢复手纺车运动。然而,由于英国殖民当局的残酷镇压以及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运动最后失败。30年代初,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再次兴起,国大党发起了向食盐进军的运动,要求英国殖民统治当局释放政治犯,允许印度独立。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当局在印度的统治,鼓舞了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与勇气。

啤酒店暴动:1923年希特勒在慕尼黑发动的政变。1923年法、比占领鲁尔,德国出现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11月18日晚,在军国主义鲁登道夫的支持下,希特勒率领武装纳粹党徒,闯入慕尼黑一家啤酒店,扣留在那里出席集会的当地政府首脑,宣布巴伐利亚政府和全德政府已被推翻,由希特勒接管全国政府。次日,政

变分子举行游行,被警察驱散,鲁登道夫和希特勒相继被捕。

二二六”政变:1936年2月26日凌晨,皇道派青年军官率领1400多名驻京部队发动叛乱,杀死内大臣、藏相、教育总监,要求解散议会,建立皇道派控制的内阁。29日叛军投降。\二二六\政变后,统制派为核心的军部法西斯确立了统治地位。 史汀生主义:美国面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地区、为维护门户开放政策而提出的远东政策。面对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三省的既成事实,美国国务卿史汀生于1932年1月7日向中国及日本政府发出外交照会,提出美国不承认日本对中国东三省任何事实上的军事占领,不承认任何中日两国政府缔结有损美国在华利益的协定。但在补充说明中,美国同时提出它无意与日本争夺在满洲的权益,只要协定不损害美国利益,它就不加干涉。史汀生主义只是美国向世界表达了其维护和平的意愿,但却缺乏制止侵略的决心与行动,它只是在道义上划清了与侵略者的界限,但是却默认了日本的侵略行为。

斯特雷萨阵线:英法意大利为制约德国违反《凡尔赛条约》关于限制军备规定而成立的国际组织。1935年4月,为了对付德国扩充军备而给欧洲带来的紧张局势,英法意三国在意大利斯特雷萨召开会议,成立了反对德国破坏《凡尔赛条约》规定的国际组织,但该组织未能有任何具体制裁德国违约行为的政策与措施,并没起到制约德国的作用。后由于《英德海军协定》而破产。

东方公约:1934年以来苏联等国建立欧洲集体安全政策的重要实践。鉴于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以及欧洲政治形势日趋紧张,1934年初苏联向法国提出建立区域性互助条约。6月法国提出《东方公约》草案。提出订立包括苏联、德国、东欧与波罗的海国家在内的互助公约,同时订立法苏互助条约,由苏联充当《洛加诺公约》的保证国,法国充当《东方公约》的保护国。由于德国法西斯的破坏以及英国的反对,公约最终未能签署。

尼翁协定:西班牙内战期间,英法等9国联合制止意大利潜艇在地中海海盗行为的协定。1937年7月,意大利潜艇不带国别标志,任意在地中海袭击各国商船。英法苏联等9国在尼翁召开会议,确定了《尼翁协定》,规定签约国可以用海军保护不属于西班牙交战双方的一切商船,消灭进行袭击的潜艇。该协定有效地制止了意大利潜艇的海盗行为。 \啤酒馆暴动\

希特勒取得了纳粹党领导权后,公开进行反对德国政府的活动。1923年的鲁尔危机导致德国经济崩溃、政局动荡,巴伐利亚邦与中央政府矛盾尖锐,希特勒企图乘机夺取政权。1923年11月8日,巴伐利亚邦长官卡尔在慕尼黑一家名叫贝格布劳凯勒的啤酒店发表施政演说,其他巴伐利亚领导人也要参加,希特勒决定带领一批冲锋队员绑架他们,胁迫他们发动暴动。暴动失败后,希特勒被德国当局投入监狱。希特勒在狱中服刑9个月,并写下了《我的奋斗》一书。 盖世太保

德国纳粹党的法西斯恐怖组织。国家秘密警察的简称。1933年4月A.希特勒当政后,由H.戈林组建并直接领导,1946年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宣判为犯罪组织。1933年4月26日,普鲁士总理戈林将柏林警察总局的特别警察部队命名为国家秘密警察处,由警察总局第一处处长R.狄尔斯指挥,国家秘密警察处通

常被称为国家秘密警察,1933年11月30日被列为独立机构,只对普鲁士总理负责。秘密警察有“预防性逮捕权”,在纳粹德国时期,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共产党人、左派人士、抵抗战士等都未经法律程序被盖世太保投入集中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盖世太保参加特别行动队,随正规部队进驻波兰和苏联,残酷杀害纳粹占领区人民和战俘,是纳粹党对被占领国家人民进行特务恐怖统治的工具。

日本“二二六”事件

1933年日本退出国际联盟后,在国际上陷于孤立,国内政局愈加动荡不安。围绕内政和外交上的政策方针,日本政府和军部的对立日趋激化。而在军部内部,也分裂出更为激进的皇道派和较为持重的统制派,1935年12月,统制派决定将皇道派分子集中的第1师团派往中国东北。皇道派认为统制派已经对己下手,遂在民间右翼法西斯势力配合下,兴兵举事。1936年2月26日拂晓,皇道派军官纠集第1师团和近卫师团的1400余名官兵发动兵变,迅即占领陆军省、参谋本部、国会和首相官邸等政府中枢机关,杀死内大臣斋藤实、大藏大臣高桥是清、教育总监渡边锭太郎,重伤侍从长铃木贯太郎,首相冈田启介也险些丧命。兵变使日本政府机构一时瘫痪。天皇起初慰抚,继而调兵围剿,宣布其为“叛军”。此次事件令日本朝野大为震动,事后统制派以“肃军”为名,一面清除皇道派势力,实现军队的一元化统制;一面胁迫政府接受军部的各种要求,扩大军部的政治发言权,使日本政治迅速滑向天皇、军部法西斯体制

世界现代史代史大题 世界现代史简答题

1. 简论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在世界1/6的土地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创造了重要前提。

(2)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向全世界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从此,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了剥削和压迫的不平等社会,第一次尝试建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

(3)十月革命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极大的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4)十月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基本原理同俄国革命时间相结合的产物。它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得以传遍于全世界,极大的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示了一条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2. 简论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墨西哥总统拉萨罗〃卡德纳斯在其任内(1934—1940)实施的资产阶级改革。

(1)其主要内容有:

1)土地改革。政府没收本国和外国人拥有的大地产,分配给农民。其任内共分配土地2000万公顷。同时设立国家农贷银行帮助农民,并鼓励和扶持农民组织合作农场。

2)国有化运动,包括三个内容:第一,服务行业和若干企业国有化,第二,外国公司所属的铁路国有化,第三,外国石油公司国有化。1937年把为外国垄断资本控制的铁路全部收归国有,1938年宣布把属于英、美、荷的17家石油公司收归国有,政府在10年内还清它们在墨西哥的资产。

3)鼓励工会的发展,修订全国劳工法,把分散的劳工组织合并成墨西哥劳工联合会。 4)教育改革。1934年12月开始在全国推行?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扩大和普及教育,并专设印第安人事务司,加强印第安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5)巩固民主政体,打击军事寡头势力。1938年3月把执政的国民革命党改组为墨西哥革命党,容纳工会、农民和其他群众组织参加。 (2)意义:

1)卡德纳斯在30年代所进行的改革,是墨西哥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改革。由于它全面而深入地实行了1917年宪法,因而理应被认为是墨西哥护宪运动的最辉煌的阶段。就其改革的深度和民主性而言,为同时代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史上所仅有。

2)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促进了墨西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纺织、建筑、食品、家具等轻工业,有了迅速的发展。卡德纳斯实行的土地改革,使墨西哥的土地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土地改革以后,出现了以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为主的,小农经济与封建经济残余并存的农村经济结构。卡德纳斯作为反帝反封建比较坚决、经济实力相对强大的民族资产阶级激进派代表人物,通过把封建庄园改造为资本主义农场和把封建大地产转变为村社土地的方式,在农村实现了由半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变革。

3)卡德纳斯的改革是1910—1917年墨西哥革命后的一系列护宪运动的最高峰。从整个革命的进程来看,历时30年的发展经历了夺取政权和护宪运动两个阶段。护宪运动包括民主化、恢复经济和解决所有制三大内容。卡德纳斯的贡献就是依靠政权力量,自上而下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完成了护宪运动的任务。

4)卡德纳斯的民族民主思想及其实践,使他成为30年代拉丁美洲社会思潮的代表者之一。可以说,在庇隆以前,卡德纳斯是民众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3. 评价国际联盟。 国际联盟是一战的产物,是第一个立誓共同防御侵略、以非暴力方式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组织,反映20 世纪的世界已发展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的现实,是史无前例的国际政治的重要发展,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

(1)国际联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产物。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为国际联盟的建立提供了社会基础;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和平原则?中,明确提出建立一个具有政治约束力的普遍性国际组织。

(2)它的性质是第一个政治性的世界组织。由于它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帝国主义强权政治存在的情况下,实际上沦为英法所操纵的、并时时为美国所支持的维护它们在战后建立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外交工具。它所规定的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实际上使国联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因此无法制止战争的发生。由于凡尔赛条约的先天不足和国际联盟自身的根本缺陷,致使它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3)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具有两大任务:一是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行为;二是关心和处理国际范围的卫生、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首先,国联倡导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民主化和一体化趋势,并在客观上推动了这一趋势的发展。其次,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有所作为,但成效不大。国联的政治实践否定了它所标榜的基本宗旨,在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反而在客观上助长了侵略,最后也不可避免的遭遇失败,并没有阻止或延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最后,在促进和处理国际范围内的卫生、社会、经济和人道等问题方面,成效显著。

4. 评述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1)总的来说,苏联农业集体化是在国家工业化迅速高涨,商品粮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展开的,并用短短的几年时间完成的。应该说,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 ,即努力变革和完善农村社会生产关系,引导广大小生产者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这对于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推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农业集体化是实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次尝试,为后来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经验教训.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闯出 了按社会主义原则改造小 农经 济的道路 , 同时也 为后来其 他 国家的社会 主义建设积 累了经 验教训。

2)农业集体化促进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苏联在这个时期内根本改变了样子,抛弃了落后的中世纪面貌它由农业囤变成了工业国,它由个体小农业的 国家变成 了大规模机械化集体化的国家,它由愚昧无知、不识字,发展为有文化的国家变成人人认字的有文化的国家。

3)农业集体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民生活处境,有利于改善农民生活。

4)农业集体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初步缓解了粮食征购危机。农业集体化大大提高了粮食生产的商品率,确保了粮食征购量大幅增加, 保证了工业化用粮需要, 基本上解决了粮食危机问题。

(2)纵观整个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违反自愿原则、强迫命令、集体化进程过急过快等失误。同时,还反映出在集体化问题上指导思想和理论认识上的局限性和不成熟,以及对社会主义农业经济中的某些规律认识不足等问题。具体来说,全盘农业集体化的经验教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忽视了变革和完善生产关系需要以生产力的一定水平为条件:尽管发展农业集体化的方向是对的,但全盘集体化仅用短短的三、四年时间就基本完成,且在集体化进程中,还急于提高集体农庄的公有化程度,这不仅违背了生产关系变革不能过急和不能脱离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而且脱离了农民的实际思想觉悟和水平。

2)采取强制手段大力推进农业集体化,违背了改造农民必须坚持自愿的原则:农业集体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2)在线全文阅读。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0252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