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法观测弧垂施工技术手册
(5)、按弧垂观测时预计气温,计算出的不同温度(按该地区温差)时的弧垂f和观测角θ,打印出不同气温的弧垂观测表;弧垂调整可根据温差对应于弧垂值进行调整。
(6)、观测弧垂时,仪器架设在补订的中心桩上,对中整平后使仪器高为i,按当时气温查出弧垂观测角θ,调整垂直角刚好为θ角。在紧线时望远镜对准观测点方向(垂直角度不变),待导线弧垂稳定正好与视线相切,则弧垂f即测定了。
(7)、测导线弧垂,如三相为水平排列,可先测中相弧垂,而后依同法测两边线弧垂。一般以测定好的一相弧垂,其它相水平排列的,应以第一相为准找平弧垂。若为多分裂导线,第一根弧垂绝对值在中心桩上观测,其它子导线应在相应的导线正下方找平弧垂。
适用范围:档端经纬仪视线对架空线的切点之采用范围与异长法相同,且范围应在
d/l?0.319~0.681(d为支镜侧悬挂点A至切点距),相应的a/f?0.408~1.853。
[例题4-1] 如图4-1a所示,设已知某送电线路弧垂观测档的弧垂为f=9.6米,档距L=415米,两导线挂线点高差h=26.78米,导线挂线点至仪器中心的垂直距离a=15.8米。试求弧垂观测角θ值。
a15.8解:校核适用范围:??1.645?(0.408,1.853)
f9.6将题中已知数据代入公式(4-3),则
θ?tg?1?tg?1?h?4f?4fa l26.78?4?9.6?49.6?15.8
415=5°10′59″
二、档内角度法
B A A f θ B1 a1a i l1 θ f A1 i l1 B1 l l (a) 图4-2 档内角度法观测弧垂 - 8 - (b) b hbaa1A1 B h 角度法观测弧垂施工技术手册
档内角度法观测弧垂时,将仪器架设在观测档内某处较高位置、中相导线正下方观测弧垂,如图4-2(a)、(b)所示。调整架空线张力,使架空线稳定时的弧垂与望远镜的弧垂观测垂直角θ的视线相切,弧垂即为测定。
图4-2(a)、(b)分别为用仰、俯角观测弧垂的示意图。档内角度法观测角?,悬链线式按下式计算:
??tg?1
抛物线式按下式计算:
a?b?h (4-4) l?l1??tg?1???hl?4lf?8lf??1?????hl?4lf?8l1f?2??8hf?16af?16f2?h2l2?/l2
?????(4-5)
式中?——档内经纬仪垂直观测角度值(正值表示仰角,负值表示俯值)
a——悬挂点A下垂线至档内经纬仪横轴中心的垂直截距,m;
b——档内经纬仪视线A1B1对于悬挂点B下垂线的垂直截距,m;
h——观测档的两悬挂点高差(经纬仪侧的悬挂点A较低时,其前的“±”号只取+
号;经纬仪侧的悬挂点A较高时,其前的“±”号只取-号),m;
l——观测档的档距,m;
l1——架空线中线下方弧垂观测点至A点的水平距离,m;
f——观测档的弧垂值,m。
测算方法和观测步骤如下:
(1)、首先选定弧垂观测站(打桩订钉),选定时应根据线路平断面图和实际地行情况,选定适当的a值,使经纬仪垂直角视线尽量能与弧垂最低点相切;
(2)、测出l1与A塔中心的水平距离和高差;
(3)、a、h值可以从平断面图和铁塔结构图中查出,但现场应复核,测法见图4-3。高差按下式计算:
a?l1tg?1 (4-6)
B h A φ1 φ2 a l1 l h??l?l1?tg?2?a (4-7) 图4-3 测量观测档两挂线点的高差 - 9 -
角度法观测弧垂施工技术手册
式中?1、?2——分别为观测A、B悬挂点的垂直角。
(4)、根据已知的f、l、l1、h等数据,按公式(4-4)或(4-5),即可算出弧垂观测角θ。
(5)、弧垂观测方法与档端角度法相同,但须注意,因仪器正在架空线的下方,在紧线时,应防止架空线起落碰撞观测人员和仪器。
适用范围:档内经纬仪视线对架空线的切点之采用范围与异长法相同,且范围应在
d/l?0.319~0.681(d为支镜侧悬挂点A至切点距),相应的a1/f?0.408~1.853。
三、档外角度法
档外角度法观测弧垂是将仪器架设在观测档外某处较高位置、中相导线正下方观测弧垂,如图4-4(a)、(b)所示。调整架空线张力,使架空线稳定时的弧垂与经纬仪的弧垂 观测垂直角θ的视线相切,弧垂即为测定。
B A a h a1 b f A f θ B a a1 θ i i L1 L1 L (a) (b) L 图4-4 档外角度法观测弧垂 档外角度法观测角?,悬链线式按下式计算:
a?b?h??tg?1 (4-8)
l?l1抛物线式按下式计算:
??tg?1???hl?4lf?8l1f?????/l2??hl?4lf?8l1f???8hf?16af?16f2?h2l2???2??b h ?
(4-9)
式中?——档外经纬仪垂直观测角度值(正值表示仰角,负值表示俯值)
a——悬挂点A下垂线至档外经纬仪横轴中心的垂直截距,m;
- 10 -
角度法观测弧垂施工技术手册
b——档外经纬仪视线A1B1对于悬挂点B下垂线的垂直截距,m;
h——观测档的两悬挂点高差(经纬仪侧的悬挂点A较低时,其前的“±”号只取+
号;经纬仪侧的悬挂点A较高时,其前的“±”号只取-号),m;
l——观测档的档距,m;
l1——架空线中线下方档外弧垂观测点至A点的水平距离,m;
f——观测档的弧垂值,m。
测算方法和观测步骤如下:
(1)、(2)测定方法与档内角度法相同;
(3)、a、h值可以从平断面图和铁塔结构图中查出,但现场应复核,测法见图4-5。高差按下式计算:
a?l1tg?2 (4-10)
B h??l?l1?tg?1?a (4-11)
h A 式中?2、?1——分别为观测A、B悬挂点的垂直角;
(4)、根据已知的l1、l、f、h及a的数据,按式(4-8)或(4-9),即可算出弧垂观测角θ值;
a φ1 φ2 ?l?l1?tg?1 ll1 4-5 档外测量两挂线点的高差 (5)、弧垂观测方法与档端角度法相同,但须注意,因仪器正在架空线的下方,在紧线时,应防止架空线起落碰撞观测人员和仪器。
适用范围:档外经纬仪视线对架空线的切点之采用范围与异长法相同,且范围应在
d/l?0.319~0.681(d为支镜侧悬挂点A至切点距),相应的a1/f?0.408~1.853,经纬
仪视线要尽量切到弧垂低点。
四、档侧角度法
档侧角度法有档侧中点和档侧任一点两种。其中档侧中点角度法需要找出l/2观测档中点,再测定出垂直于线路方向的横线路的观测点N。测定操作复杂,往往受地形条件限
- 11 -
角度法观测弧垂施工技术手册
B
l/2 B l/2 hA O
f C D A1 ?B ?A?C?Bi N ? B1 图4-6 档侧中点角度法观测弧垂 制。因此很少使用,其他施测方法与当侧任一点相同。现介绍档侧任一点角度法观测弧垂。
档侧任一点角度法观测弧垂是在观测档的侧方任意点(以接近档距中点的侧面为宜)观测弧垂的一种方法,距离以线路中心线的水平距离接近档距长度的一半为宜;此法适合用全站仪精确测定距离,经纬仪垂直角观测弧垂,见图4-6为档侧角度法观测弛度的示意图。
设仪器架设点为N,观测时档侧经纬仪水平偏转角要求值?c(如果观测档两端悬挂点高差较大,?c旋转要考虑接近弧垂低点,?c或大或小。否则经纬仪视线与导线相切交叉角过大而影响弧垂精度),垂直观测角要求?,两悬挂点不等高情况的抛物线式,架空线最大弧垂测定值f,分别按下述公式计算。
?c?tg?1lsin?B1A1N2A1N?lcos?B1A1N (4-12)
??tg?11A1Ntg?A?B1Ntg?B?f2 (4-13)
DN???b?b2?4ac其中 A1N? (4-14)
2aB1N?A1Ntg?A?h (4-15)
tg?BDN?lsin?B1A1N (4-16)
2sin?C- 12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角度法观测弧垂施工技术手册(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