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法观测弧垂施工技术手册
化较大时,应减少观测档间距。
(7)、重要交叉跨越档宜设置观测档。
第三章 弧垂观测
一、弧垂观测步骤及技术要求
1、弧垂观测人员仔细阅读技术员编写的角度法弧垂观测计算表,明白观测点设置位置、仪器架设高度、观测角度是仰角还是俯角要分清。
2、弧垂观测人员将仪器架设在弧垂观测计算表中规定的位置(观测前已订立测站点桩位)、高度,经纬仪对中不超过5mm,整平不超过一格,仪器高度不超过±10mm。
3、弧垂观测人员根据紧线时本观测点的温度查找观测档对应的观测角,将仪器观测角度调整到弧垂观测计算表中对应的角度,如温度变化须根据观测时温度及时调整观测角度(温度计置于不挡风又不直接接受阳光暴晒的地方,离地面高度为1.5m~2m)。
4、弧垂调整好后,弧垂观测人员通知施工人员在紧线段耐张塔和直线塔同时进行划印(印记必须清晰易辩,并在印记处缠绕电工胶带,以保护印记不被磨掉)。
5、所有杆塔挂线完成后,观测人员必须重新观测弧垂误差值,确认符合要求后观测人员填写本观测档的紧线施工记录。
6、一个耐张段所有杆塔附件安装完成后,观测人员必须再次观测弧垂误差值,确认符合要求后本耐张段弧垂观测才算完成,并填写本耐张段最终紧线施工记录。 二、弧垂观测方法
由于受各方面影响弧垂板观测弧垂时弧垂板绑扎时误差较大,观测人员时随意性较大,在以后工程施工中,必须使用角度法进行弧垂观测,弧垂板观测法只能作为校核、检查弧垂的的一种方法。角度法有:档端、档内、档外、档侧法等多种观测方法。弧垂观测时须按下列程序进行操作:
1、弧垂观测时,调整仪器的观测角为对应温度计算的观测角,待调整导线张力,使视线与导线相切,此时导线的弧垂即为设计弧垂值。
2、弧垂观测时,先观测远离紧线侧的一个耐张段,弧垂符合要求后在所有杆塔上进行划印,进行耐张塔平衡开断和附件安装,再观测近侧的耐张段,依次逐耐张段进行紧线。
- 3 -
角度法观测弧垂施工技术手册
3、观测弧垂应采取“远-中-近”、“紧-松-紧”的顺序进行,具体紧线方法为: (1)、先调整操作塔最远的观测档,以收紧的办法将其达到弧垂。 (2)、再慢慢回松导线,使中间观测档弧垂达到设计要求值。
(3)、最后再收紧导线,使最近的观测档达到要求值,依次类推,直至全部观测档调整完毕。
(4)、如为多分裂导线,同相子导线的调整方式应一致,同一根导线应连续调完全部观测档弧垂,以免使已调好的观测档内产生弧垂变化。同一观测档同相子导线应同时收紧调整或放松调整,以免在非观测档内同相子导线弧垂不一致(滑车摩阻所致)和因受力时间长短不同而造成蠕塑变形不同。
(5)、如为多分裂导线,同相子导线都要统一以其中已调好的一根子导线的弧垂为标准,用经纬仪操平其余各根子导线;也就是第一根导线弧垂绝对值观测好后,经纬仪移至该导线正下方,找平其它根导线弧垂。
(6)、调整某一观测档的弧垂时,己经调好的各观测档应随时复查弧垂有无变化。已调整好的各观测档应协助正在调整观测档,控制收紧或放松的程度,避免收紧或放松过量,以致重新调整。
4、当一个放线区段内各个耐张段都只有2~3档,且耐张段长度在1000米以内时,也可以一次观测整个放线区段弧垂略小于设计弧垂值,然后各个耐张段分别在耐张塔上用手扳葫芦细调观测弧垂值,调整方法同3条。
5、弧垂观测时,若各相观测时间间隔较长,选定观测温度也可能与实际温度存在差异,因此,后一相观测时,应检测前一相弧垂对应的温度,后一相按前一相弧垂对应的温度进行观测,以此来减少因温度测定误差带来的相间弧垂误差。
6、附件安装好后,还应进行弧垂复查,弧垂的最终误差值应符合《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中7.5.6~7.5.9条相关规定要求。
表1 弧垂允许偏差表
线路电压等级 允许偏差 110 kV +5%,-2.5% 220 kV及以上 ±2.5% 表2 相间弧垂允许偏差最大值
线路电压等级 相间弧垂允许偏差值(mm) 110 kV 200 - 4 -
220 kV及以上 300 角度法观测弧垂施工技术手册
不安装间隔棒的垂直双分裂导线,同相子导线间的弧垂允许偏差为+100mm; 安装间隔棒的其他形式分裂导线同相子导线间的弧垂允许偏差:
1)220kV为80mm; 2)330~500kV为50mm。
三、弧垂计算及观测注意事项
1、观测档两端均为直线塔时,计算和观测均以滑车口轮槽顶(导地线与滑车接触点)为准。
2、观测档一端为直线塔,一端为耐张塔,直线塔计算和观测以滑车口轮槽顶为准,耐张塔有两种情况须分别对待:
①、如在耐张塔进行紧挂线,计算和观测以耐张塔挂线点挂孔为准; ②、如不在耐张塔进行紧挂线,计算和观测以耐张塔滑车口轮槽顶为准。 3、观测档一端为耐张塔的各相弧垂应分别计算和观测。
4、观测弧垂时的实测温度应能代表导线或架空地线的温度,温度应在观测档内实测,因此,也有可能一个耐张段内几个观测档观测温度不同。
5、平地及丘陵段弧垂观测尽可能按耐张段分段进行,高山地段弧垂观测必须按耐张段分段进行,避免按放线区段一次性紧线。
6、当风力在三级以上或雨、雪、雾天气,不宜进行弧垂观测。
7、同相子导线应在一天内紧好,防止子导线过夜初升长不一致,造成各子导线弧垂误差超标。
四、经纬仪找平弧垂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经纬仪找平弧垂,导线与地线方法相同,现以导线为例。
在第一相弧垂f测定以后,其他一相或两相应以第一相弧垂为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选择观测站。观测站应选择在线路中线上,如果是某相子导线弧垂找平,观测站应放在被测相的正下方;经纬仪望远镜仰角或俯角不太大,水平丝能够看到观测档弧垂最低切点为原则。地形高差较大可选择在高处或低处。地势不平可延长测站与弧垂切点间的距离。
2、经纬仪架设应精确调平,望远镜瞄准已观测好的弧垂,使水平丝与弧垂最低点相
- 5 -
角度法观测弧垂施工技术手册
切,固定垂直度盘制动螺旋。水平移动望远镜,固定在弧垂被测点位置,随时与紧线负责人联系,估测与标准弧垂的差值,待弧垂稳定后,应与前相标准弧垂平衡即可。此时应考虑温差和间隔时间而引起相间弧垂差。
3、待线挂好后应检查复测,测出各相的垂直角并作记录,以备弧垂变化估测差值 4、弧垂观测档要是两处或三处,经纬仪找平也应有两处或三处。
第四章 角度法弧垂观测
为减少人为观测弧垂误差,首先选用角度法(实质是异常法),用经纬仪进行观测。 角度法是用经纬仪测垂直角观测弧垂的一种方法。角度法有:档端、档内、档外、档侧法等观测方法。由于使用方便,档端角度法使用较多。而其余几种方法由于测量数据多,计算相对复杂,一般只有在不适合档端法时才选用其它角度观测方法。因此要根据地形条件和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观测方法来进行弧垂观测。
用角度法观测弧垂,经纬仪要检验合格并在检验有效期内,经纬仪垂直度盘指标误差应小于±30″。在测量角度时,用正、倒镜垂直角取其平均值作为观测角度。距离测量要精确,尽量用全站仪测距。如用经纬仪测距,其视距尽量短、目标清晰;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选用作基线正弦法、余弦法测距;用往、返各测一次取其平均值的观测方法。
无论观测档内是否连耐张绝缘子串,其观测方法和步骤是相同的。本章介绍一般在观测档内未连耐张绝缘子串的弧垂观测及检查的基本方法。
下面分别介绍各种角度法的弧垂观测方法 一、档端角度法
档端角度法实质上就是采用经纬仪作业的异常法检测架空线弧垂的另一种方式。 如图4-1(a)、(b),经纬仪架设在杆塔悬挂点的垂直下方,用垂直角θ测定架空线弧垂。
B A b haA fB1 i θ A1 B f aA1 i θ B1 (a) l 图4-1 档端角度法观测弧垂 - 6 - l (b) b h 角度法观测弧垂施工技术手册
测算方法和观测步骤如下:
(1)、参考设计线路平断面图,选定弧垂观测站;如果中心桩丢失应补订中心桩,实测导线悬挂点高差h和档距l;
(2)、实测观测时预计的仪器高i(一般取1.5米),计算出自导线悬挂点到仪器中心(横轴中心)的垂直距离a;
(3)、根据导线悬挂点高差情况,按下列公式计算出观测档的弧垂f; (4)、计算弧垂观测角?有悬链线式和抛物线式两种:
第一种悬链线式:仪器在低处观测时,如图4-1(a),按三角关系得出
??tg?1h?a?b (4-1a) l仪器在高处时,如图4-1(b),从图中可以看出
??tg?1公式(4-1a)和(4-1b)可合并为
?h?a?b (4-1b) l??tg?1?h?a?b (4-2) l第二种抛物线式:从异长法弧垂计算公式可知
b?2f?a将b带入公式(4-2)中,则
??2?4f?4fa?a
??tg?1?h?a?4f?4fa?al??
?tg?1?h?4f?4fa (4-3)
l式中?——档端经纬仪垂直观测角度值(正值表示仰角,负值表示俯值)
a——档端经纬仪视线A1B1对于悬挂点A下垂线的垂直截距,m;
b——档端经纬仪视线A1B1对于悬挂点B下垂线的垂直截距,m;
h——观测档的两悬挂点高差(经纬仪侧的悬挂点A较低时,其前的“±”号只取+
号;经纬仪侧的悬挂点A较高时,其前的“±”号只取-号),m;
l——观测档的档距,m;
f——观测档的弧垂值,m。
- 7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角度法观测弧垂施工技术手册(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