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资料:
设某企业生产产品A若干件,单位售价为30元,其正常的单位成本如下(单位:元):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变动费用 固定费用 合 计 4 5 26 10 7 根据目前的生产状况,该企业的生产能力尚有一定的剩余,可以再接受一批订货。现正好有一购货单位要求再订购A产品1 000件,但每件只出价24元。 [要求]:
据以确定该批订货是否可以接受? 二、解:
差别收入 差别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变动费用 合 计 差别收入超过差别成本 (1 000×24) 24 000 (1 000×10) 10 000 (1 000×7) 7 000 (1 000×4) 4 000 21 000 3 000 上述计算表明,该企业尚有剩余生产能力,接受这批订货不仅不会导致原有固定成本的增加,还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可见这批订货是可以接受的。
三、资料:
某厂生产中一个月需用零件A10 000件,外购价每件3元;如自行制造,每件单位成本为3.30元,它包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0.2小时) 制造费用(0.2小时×4元) 合 计 制造费用每小时分配率4元,是按下列方法计算:
零件A制造部门正常开工每月直接人工共2 000小时,月制造费用预算预计费用总额为8 000元,其具体内容是:
间接人工 物 料 动 力 管理人员工资 折 旧 3 000 500 1 100 2 700 400 0.90 1.60 0.80 3.30 其 他 合 计 300 8 000 制造费用中,前三项为变动性费用,后二项为固定性费用。 [要求]:
据以确定零件A宜于自制还是外购? 三、解:
零件A自治或外购与否的差别成本可通过如下对照:
自制差别成本 直接材料(10 000×0.9) 直接人工工资(10 000×1.60) 制造费用(变动费用)(10 000×0.46) 外购差别成本 购价@3.00 相差 以上计算表明,零件A宜于自制。
四、资料
某厂生产C、D两种产品,每种产品都要经过部门Ⅰ和部门Ⅱ进行加工才能完成。部门I可利用的生产能力为9 000机器小时,生产产品C每单位需用1.5机器小时,产品D每单位需用1机器小时。部门Ⅱ可利用的生产能力为12 500机器小时,生产产品C每单位需用1机器小时,生产产品D每单位需用2机器小时。产品C、D的体积都是1立方米,该厂产品仓库的总容积为7 500立方米。产品C每单位贡献毛益为0.30元,产品D每单位贡献毛益为0.50元。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确定如何合理安排C、D两种产品的生产,才能为企业提供最多的贡献毛益(用“图解法”求解)。
四、解:
设x1代表产品C的产量,x2代表产品D的产量,S代表可提供的贡献毛益 则,约束条件表现为:
1.5x1+x2≤9 000
30 000 400 9 000 16 000 4 600 29 600 x1+2x2≤12 500
x1+x2≤7 500 x1≥0,x2≥0
目标函数为S=0.3\\x1+0.5x2
在平面直角坐标中作下图:
(1)约束条件在图上表现 L1:1.5x1+x2=9 000 设:x1=0,x2=9 000 x2=0,x1=6 000 根据这两点作直线L1 L2:x1+2x2=12 500 设:x1=0,x2=6 250 x2=0,x1=12 500 根据这两点作直线L2 L3:x1+x2=7 500 设:x1=0,x2=7 500 x2=0,x1=7 500 (2)目标函数在图上反映 S=1 800元,0.3x1+0.5x2=1 800 当x1=0,x2= x2=0,x1=
=3 600 =6 000
由图上可见,直线L1、L2的交点(2 500,5 000)正是符合这样条件的点,即生产产品A 2 500件,产品B 5 000件,即能使两个部门的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又能为企业提供最多的贡献毛益3 250元(S=2 500×0.3+0.5×5 000)。
产经营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成本管理会计习题及答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