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14.把它们放到水里 课时安排 1 1、 通过教学知道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 教学目标 2、 能提出制作活动的思路,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作品,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 3、 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把它们放到水里》是青岛版(部审)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教材分析 节的内容,本课以小苏打、沙子、食用油在水中能否溶解为探究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溶解的意义,探究物质溶解的特点,在制作饮料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知道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中。 教学难点:观察和描述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 教学 过 程 活动一:它们能在水里溶解吗 一、复习导入,探究新知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食盐、白糖等物体在水中溶解的现象,研究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法?(教师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问题,如“还有哪些物体能溶解到水中?是不是所有物体都能溶解到水中?) 教师补充:小苏打、沙子,食用油、会不会在水中溶解?问题提出来了,那你们想怎样研究? 学生回答,可以亲自做实验。 下面,老师给大家充足的时间进行研究,看哪些物体能溶解到水中,哪些物体不能溶解到水中,把我们的猜想和发现记录下来。(各小组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并做好记录。) 实验记录单 实验材料 你的猜想 实验结果 二、深度探究,汇报交流 师:我发现大家的研究热情很高,肯定有很多发现,让我们来交流一小苏打 沙子 个性修改 食用油 下。 (一)小苏打和沙子能在水里溶解吗 1.取一小勺小苏打,观察这时候的小苏打是什么样的? 2.取一平勺小苏打,放在烧杯的水中,不搅拌,观察小苏打在水中的状态,并进行交流。 3.轻轻地搅拌几下,观察小苏打在水中的状态,交流。 4.再搅拌一会儿,静置,观察,交流。 5.将小苏打换成沙子,按照同样的方法做上面的实验。 6.比较小苏打和沙子在水中的状态。 7.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小苏打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子在水里不溶解”?(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食用油在水中溶解了吗 1.教师讲解:小苏打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小苏打溶液;沙在水中不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那食用油在水中会怎样呢? 2.学生实验:取一小杯食用油,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食用油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勺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食用油在水中的变化。 3.组织汇报:食用油在水中溶解了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教师引导描述:食用油在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 5.讨论:食用油、沙、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三、教师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小苏打在水中溶解了,而沙子、食用油没有溶解。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有些物质能够在水中溶解,有些物质不能在水中溶解。 活动二:冲一杯饮料 调查学生是否喜欢喝饮料的情况。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大多数人喜欢喝的饮料都溶解了哪些物质?猜猜看。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饮料中的糖、橘子粉、橘子汁、香精等,都是饮料的成分,饮料中所含有的每一种成分以及每一种成分的多少,就是饮料的配方。配方不同,味道就不一样。看来一种饮料是否好喝,与它的配方有着密切的关系。 (饮料是小学生都喜欢喝的,利用“饮料”这个介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也正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二、猜想与假设 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看看都有些什么? 学生观察。 (给学生准备一些制作饮料的原料和制作饮料的工具,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及参与制作的积极性。) 看到这些材料,你们有什么想法? 学生简单回答。 要想制作一杯饮料,有了原料,还应该做哪些方面的准备?为什么?应该制定怎样的计划? 是的,在制作饮料前,首先要弄清楚你准备制作什么味道的饮料,然后有目的选择需要的原料,例如,想制作一杯苹果味道的,就要选择苹果粉,还可以再加一些辅助的原料。 (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制定具体的计划之前先在心里有一个目标,这是制订计划的准备阶段,也是制定实验计划必须有的过程,让学生先在心里有一个具体计划的预定目标。) 三、制订方案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和现有的原料,小组讨论,设计出你们组的饮料配方,并填写在“饮料配方设计单”上。 学生设计饮料配方并交流。 饮 料 配 方 设 计 单 请在你所选的饮料配方的下面打上“√” 我们准备做( )味道的饮料,我们选的配料是: 橘 子 粉 白 糖 奶 粉 青苹果粉 水蜜桃粉 (设计制作活动计划,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这也是让学生经历探究全过程的方法之一,是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能力的基本措施。) 四、实施探究活动 同学们设计的配方很好,我感觉做出来的饮料口感肯定不错。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自的设计,也可以吸取别人好的想法对自己的配方加以改进进行制作。学生制作饮料,教师巡视指导,及时了解情况。 (探究活动是学生将实验计划具体执行的阶段,这个阶段既是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阶段,也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阶段。) 五、展示与交流 同学们做的饮料五颜六色、很是吸引人,但不知口味怎样。组内互相品尝一下吧!品尝之后,推选出一杯大家都满意的饮料。 活动三:联系生活 拓展延伸 通过上面的实践活动,我们发现溶解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学生回答:比如做一锅菜,需要加入各种调料;感冒了,需要冲一杯感冒冲剂(联系生活,联系实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板 书 设 计 把它们放到水里 有些物质在水里容易溶解,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教 学 反 思
15.放大镜
【学习内容】 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 【课程标准描述】
认识放大镜了解其功能,描述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学习目标】
1.知道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对比能放大图像的物体的共同点,探究放大镜镜片的特点;对比肉眼观察和放大镜观察,发现更多细节。
3.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评价活动方案】
1.创设游戏环节,引起学习兴趣,提出问题,以评价目标1。 2.创设寻找放大工具的学习环节,以评价目标2。
3.创设多媒体展示以及认识放大镜的应用,并阐述自己的观点,以评价目标3。
【学习过程】 一、视力大考验
1.先来个视力大考验,看看同学们的视力好不好。 (1)出示PPT图片 (2)出示卡片
(3)出示大米:上面写了什么字? 2.我们想看清更小的物体时,怎么办?
3.放大镜有什么作用?能想到利用工具,这一点非常棒。 二、寻找放大工具
1.如果没有放大镜,还能用我们现有的物品解决同样的问题吗? 2.让我们来寻找哪些物品具有放大功能 3.活动建议
(1)哪些物品具有放大功能?
(2)具有放大功能的物品都有什么相同点?
(3)用放大镜与能放大图像的物品比一比,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点?
4.通过探究,同学们发现一些物品可以放大物体的像。具有放大功能的物体和放大镜一样,它们都具有透明、中间凸起的特点。(板书:透明、中间凸起) 5.实际上,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眼睛的观察范围是有局限的。他们一直梦想着发明一种能放大图像的工具。 6.出示关于放大镜历史的资料。
7.人们根据它的作用给这个新的工具起名为放大镜。还有人根据它的特点起了另外一个名字,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7年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