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ES 环境影响报告书 工程检索号:175-EIAS-2012 第31页
阮溪河左、右岸部分为重力式浆砌块石挡,但不够完整,并且部分区域损坏严重。 3、龙门河河道现状
龙门河位于龙门乡境内,发源于龙门乡东部的石河坑,河道蜿蜒曲折,向西流经龙源村后,折向北流经龙门乡,于龙门乡政府下游约1.5km的东风岭~小龙坑注入太平湖(陈村水库),主河道全长约10km,流域面积25.5km2。河道坡降较大,出口段平均坡降17.2‰。
1)沿河左岸:0+201.0~0+437.6桩号段现有挡墙高度不满足防洪标准要求,本次工程拟对该段拆除新建防洪挡墙;0+437.6~0+727.1桩号为早达里敬老院,现状不满足防洪标准,新建防洪挡墙; 1+610.0~1+912.3左岸段为龙门岭隧洞及连接线工程居民点,为防止水流冲刷,新建该段护岸挡墙; 3+137.7~3+323.6为龙门集镇入口,并有居民点,现有坡度较缓,沿岸设置斜坡式护岸;3+323.6~3+576.7段村民居住点,设置浆砌石挡墙护岸;其余河段岸坡稳定,防洪标准满足要求,维持现状。
2)沿河右岸:0+008.9~0+201.0为早达里村民集镇,现状边坡满足防洪要求,岸坡较缓,设置斜坡式护岸;0+201.0~0+583.2为早达里村民安置点,防洪标准不满足要求,新建防洪挡墙;2+013.6~2+120.8为现有混凝土挡墙,考虑其占据规划后河道,且墙后两户居民已搬迁,此处挡墙拆除;2+108.8~2+141.3为现状边坡,右侧现有居民一户,防洪标准达标,此段设置挡墙护岸;2+187.3~2+350.2为村民集镇,防洪标准不足,新建防洪挡墙,其中冲沟汇入段挡墙向冲沟内延伸至现状高程防洪标准满足处;2+779.0~2+973.9为村民居住点,部分段防洪标准不满足要求,且边坡较缓,此段设置斜坡式防洪护岸,冲沟汇入处设置防洪挡墙;3+531.2~3+626.8为龙门中心学校外围土质边坡,迎流顶冲,其防洪标准满足要求,此段设置挡墙护岸;其余河段岸坡稳定,防洪标准满足要求,维持现状。
4、污水处理现状
目前,镇区无统一、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城区内现状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大多数排水管(渠)为砖砌暗渠,也有少量混凝土管。部分管(沟)因建设年代久远,损坏较为严重。目前整个镇区污水通过便沟、暗涵顺地势自流排入逍遥溪、浮溪河等河中。镇区内排水渠道淤塞较为严重,管网形成了新旧兼备、雨污合流、多头排放的格局。镇区内无污水处理厂。
2012年11月 新安江流域黄山区重要河流综合治理项目
AIES 环境影响报告书 工程检索号:175-EIAS-2012 第32页
5、村庄环境现状
1)厕所均为传统旱厕,猪圈也为传统猪圈,人畜粪便均无处理设施,降雨时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
2)生活污水,包括厨房炊事用水、沐浴、洗涤用水等,沿河住户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水体,造成水质污染。 6、S322水土保持现状
S322道路是一条新老结合的道路,由于部分区域水土保持较差,部分区域有滑坡、山体塌方等现象,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因此,对该区域进行水土保持修复十分重要。 7、养殖场现状
目前黄山区汤口镇规模化养殖户有9户,分别为蒋学元、蒋学文、范双进、范宝全、蒋高祥、蒋礼章、蒋东尧、汪银和谢宽红养殖场。各场区均远离村镇,厂址开阔,通风向阳性好,交通便利,但是大部分养殖场均未进行专业设计,养殖产生的废水大部分未经处理或者处理不达标直接外排,产生的粪便也未经科学合理利用和处置。 8、山林生态保护现状
境内地势多变,多山,山体岩层裸露较多,植被截流少,降水绝大部分很快汇流于河道,一泻而过。虽境内降雨丰富,但可利用系数低,水源条件较差。多年来,由于补偿机制严重失衡,山区林农正守着青山受穷,出现了‘少数人投入多数人受益、部分区域投入全社会受益,山区欠发达地区投入下游发达富裕地区受益、上游地区投入中下游地区受益’的不合理局面。新安江上游汤口地区有林地面积17.3万余亩,其中重点公益林面积9.7719万亩,然而目前公益林补助额为10元/亩,补偿标准过低。远不能弥补林农因山场禁伐而减少的木材收入。其次,新安江源头地区山多地少,各种粮食补贴政策惠及不到或很少惠及到山区农民。因此,提高国家公益林补助标准,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县补偿基金制度。按照“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应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同时,应加大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运用生态恢复学原理,采取生物的、工程的综合性生态恢复重建和保护措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区域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实现新安江流域永久实现青山绿水的现实的迫切需要。 9、太平湖湖滨带生态现状
1)岸坡侵蚀和水土流失
2012年11月 新安江流域黄山区重要河流综合治理项目
AIES 环境影响报告书 工程检索号:175-EIAS-2012 第33页
太平湖部分消落带表层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土壤的稳定性较差,当水位升高时,这些土体在水长时间的侵蚀、剥离、冲刷等作用下,土壤将大量流失,不仅减小湖区的有效库容量,而且造成部分岸坡坍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
2)面源污染
湖滨消落带作为水域与陆地环境系统的过渡地带,受库区水位周期性变化的影响,消落带将成为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的输送和转化的活跃地带。消落带生态系统将受到来自水陆两个界面的交叉污染。由于库区水流速度减慢,水域中的一些污染物由于风浪及水体作用,污染物向两岸消落带移动,水体中的部分垃圾进入消落带。在低水位运行时,由于土壤侵蚀携带的化肥、农药残留物以及库区两岸山上植物残枝败叶等都将沉淀在消落带,对库区水质来说,是一个具有较大威胁的污染带,是富营养化污染的聚集带。
3)破坏生物的多样性
消落带长期处于库水位的周期变化中,使之由原来的陆生生态系统演变为季节性湿地系统,消落带以前的生物将不能适应而逐步消失,从而导致大多数消落带表面裸露,水土流失严重,严重影响库区的生态环境。
由于太平湖湖滨消落带问题已经成为太平湖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一方面水库淹没自然消落带湿地,并带来自然消落带植物资源的消亡,断化破坏了消落带功能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产生新的退化的生态系统一湖滨消落带,消落带往往造成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下降,小气候恶化,库岸遭受侵蚀,严重威胁库区安全。太平湖枯水季节裸露的岸线,严重影响了景观和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太平湖生态和景观的瓶颈问题。
2.10项目建设内容与方案
2.10.1河道工程
1、浮溪河和阮溪河工程 (1)河道疏浚
1)目前浮溪河和阮溪河由于长久以来未进行系统的治理,局部河床淤积严重,适时地对河道进行疏浚,可有效地保证行洪断面,降低洪水位,本次设计不改变治理
2012年11月 新安江流域黄山区重要河流综合治理项目
AIES 环境影响报告书 工程检索号:175-EIAS-2012 第34页
段原有河床比降,疏浚后使河道上下游更加平顺,衔接更加自然。
从实测1:2000带状地形图上可看出部分河段束窄严重,本次设计拟对河段束窄河段进行横向疏浚,河道宽度控制在20~40m,已建挡墙(拆除重建处例外)距墙角2.0m开始疏浚,疏浚边坡1:2。疏浚典型断面图见图2.10-1。
图2.10-1 疏浚典型断面图
2)河道纵断面设计
河道疏浚河段设计河底开挖高程的确定,主要综合考虑河道沿程淤积情况、设计流量、周边地面和土方工程量等经济技术因素。根据的河断面测量资料、地质钻探结果等。
3)河道横断面设计
根据的河道特性、地质条件及现有河道边坡情况,按拟定的设计洪水、设计洪水位及设计河底高程,确定疏浚段河道的横断面。河道疏浚断面为复式断面,底宽不小于100m,迎水面在常水位以上1.0m高程处设置2~5m宽的亲水平台,平台以上坡度为1:3,平台以下坡度为1:3或者直墙。
4)河道水面线设计
根据设计洪水位计算成果,50年一遇设计水面线采用410m平水位线。 (2)堤岸防护
浮溪河、阮溪河左、右岸全为新建的重力式浆砌块石挡墙。总计长度为12.5km。本次治理河道长约12.5km,其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98)确定,堤防工程的级别为2级。堤防高程为410.5m,堤防堤顶宽度不小于3m,堤防边坡不陡于1:3。
断面标准:为结合行洪要求及后期绿化景观工程,本设计标准断面为:以山代堤,浆砌石挡墙+亲水平台+1:3生态砌块护坡型式,浆砌石挡墙+1:3生态砌块护坡, 1:3
2012年11月 新安江流域黄山区重要河流综合治理项目
AIES 环境影响报告书 工程检索号:175-EIAS-2012 第35页
浆砌石护坡+亲水平台+1:3生态砌块护坡型式;迎水面在常水位以上1.0m高程处设置5m或2m宽的亲水平台,平台以上坡度为1:3的生态砌块护坡;平台以下为浆砌石直立挡墙或者1:3的浆砌石护坡。河底底宽至少100m;堤顶高程为设计洪水位加0.5m超高。
洼地垫高标准:堤防内侧的洼地会恶化渗流条件,有可能危及堤防的安全。为节约用地,设计将堤防内的洼地予以填平。在亲水平台区域的洼地填平至常水位1.0m以上,在堤顶后的洼地填平至防洪水位0.5m以上。填塘土料应选用渗透系数比塘底下卧土层大的材料。
本次河道治理断面均采用复式断面,即临水侧在常水位以上1.0m处设置5m或2m宽亲水平台,亲水平台宽度较大,为20~120不等,可以用作景观用平台。亲水平台以上边坡为1:3,平台以下拟采用1:3斜坡和直立挡墙两种方案,堤后洼地垫高至防洪水位0.5m以上,即410.5m以上。 (3)蓄水建筑
拟定在浮溪河河道位置新建四座拦水坝,满足河段蓄水要求。选取承启桥以上约63m 处、下游300m、2400m处及芳村桥上游74m处建水力自控翻板坝,翻板坝坝址处规划河宽约20m,该坝址规划河底高程为405.0m 左右,基底岩面高程在403.5m 左右。水力自控翻板坝采用重力式拦水坝。具体见图2.10-2。
图2.10-2 重力式拦水坝示意图
2012年11月 新安江流域黄山区重要河流综合治理项目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河道整理项目环评报告书(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