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按钮,将word内容转换成PPT文档中的每一页幻灯片。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将word文档中的内容导入到PowerPoint中,其操作步骤为:将word文档打开,切换到大纲视图,然后选中word文档中作为PPT每页幻灯片标题的内容,将大纲级别设置为1级,将word文档中作为PPT每页内容的文本的大纲级别设置为2级,最后使用【开始】选项卡下【幻灯片】功能组中的“新建幻灯片”按钮下拉列表中的“幻灯片(从大纲)”,将word内容转换成PPT文档中的每一页幻灯片,故C选项正确。
20.在一个PPT演示文稿的一页幻灯片中,有两个图片文件,其中图片1把图片2覆盖住了,若要设置为图片2覆盖住图片1,以下最优的操作方法是()。
A. 选中图片1,单击鼠标右键,选择置于顶层。 B. 选中图片2,单击鼠标右键,选择置于底层。
C. 选中图片1,单击鼠标右键,选择置于顶层/上移一层。 D. 选中图片2,单击鼠标右键,选择置于顶层/上移一层。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图片的层叠效果,可以选中图片2,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置于顶层/上移一层”,即可使图片2覆盖图片1,故D选项正确。
9
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对于各种特定的输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固定不变的 B.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与使用的计算机系统无关 C.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与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无关
D.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与实现算法过程中的具体细节无关 正确答案:A
解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为了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出一个算法的效率,在度量一个算法的工作量时,不仅应该与所使用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以及程序编制者无关,而且还应该与算法实现过程中的许多细节无关。为此,可以用算法在执行过程中所需基本运算的执行次数来度量算法的工作量。算法所执行的基本运算次数还与问题的规模有关;对应一个固定的规模,算法所执行的基本运算次数还可能与特定的输入有关。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2.在长度为n的顺序表中查找一个元素,假设需要查找的元素一定在表中,并且元素出现在表中每个位置上的可能性是相同的,则在平均情况下需要比较的次数为()。 A. (n+1)/2 B. n C. 3n/4 D. n/4 正确答案:A
解析:在顺序表中查找,最好情况下第一个元素就是要查找的元素,则比较次数为1;在最坏情况下,最后一个元素才是要找的元素,则比较次数为n。两种情况平均即(1+n)/2。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3.设非空二叉树的所有子树中,其左子树上的结点值均小于根结点值,而右子树上的结点值均不小于根结点值,则称该二叉树为排序二叉树。对排序二叉树的遍历结果为有序序列的是()。 A. 中序序列 B. 前序序列 C. 后序序列
D. 前序序列或后序序列 正确答案:A
解析:前序遍历:访问根结点在访问左子树和访问右子树之前。即先访问根结点,然后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并且在遍历左子树和右子树时,仍然先访问根结点,然后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
36
中序遍历:访问根结点在访问左子树和访问右子树两者之间。即先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结点,最后遍历右子树。并且在遍历左子树和右子树时,仍然首先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结点,最后遍历右子树。 后序遍历:访问根结点在访问左子树和访问右子树之后。即首先遍历左子树,然后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结点;并且在遍历左子树和右子树时,仍然首先遍历左子树,然后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结点。
题目给出的二叉树显然是左结点小于根结点,根结点小于等于右结点。如果要使结果为有序序列,那么遍历过程应该是左结点-根结点-右结点,或者右结点-根结点-左结点。根据前面3种遍历特点可知,中序遍历符合要求。 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4.循环队列的存储空间为 Q(1:50),初始状态为 front=rear=50。经过一系列正常的入队与退队操作后,front=rear=25,此后又插入一个元素,则循环队列中的元素个数为()。 A. 1,或50且产生上溢错误 B. 51 C. 26 D. 2
正确答案:A
解析:循环队列是队列的一种顺序存储结构,用队尾指针rear指向队列中的队尾元素,用排头指针front指向排头元素的前一个位置。入队运算时,队尾指针进1(即rear+1),然后在rear指针指向的位置插入新元素。当front=rear=25时可知队列空或者队列满,此后又插入了一个元素,如果之前队列为空,插入操作之后队列里只有一个元素,如果插入之前队列已满(50个元素),执行插入则会产生溢出错误。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5.软件生命周期是指()。
A. 软件产品从提出、实现、使用维护到停止使用退役的过程 B. 软件的工程实施阶段 C. 软件的开发与管理 D. 软件的实现和维护 正确答案:A
解析:通常,将软件产品从提出、实现、使用维护到停止使用退役的过程称为软件生命周期。也就是说,软件产品从考虑其概念开始,到该软件产品不能使用为止的整个时期都属于软件生命周期。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6.对象实现了数据和操作(方法)的结合,其实现的机制是()。 A. 封装 B. 继承 C. 隐蔽 D. 抽象 正确答案:A
解析:在面向对象的程序中,把数据和实现操作的代码集中起来放在对象的内部,称之为封装。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7.下面不属于白盒测试方法的是()。 A. 边界值分析 B. 语句覆盖 C. 条件覆盖 D. 分支覆盖 正确答案:A
解析:白盒测试是把程序看成装在一只透明的白盒子里,测试者完全了解程序的结构和处理过程。它根据程序的内部逻辑来设计测试用例,检查程序中的逻辑通路是否都按预定的要求正确地工作。白盒测试的主要技术有逻辑覆盖测试(语句覆盖、路径覆盖、判断覆盖、条件覆盖、判断-条件覆盖)、基本路径测试等。常用的黑盒测试方法和技术有: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和因果图等。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8.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不包括()。
37
A. 数据库和网络中其他系统的通信 B. 数据库定义
C.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D. 数据库访问 正确答案:A
解析: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数据模式定义、数据存取的物理构建、数据操纵、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的定义与检查、数据库的并发控制与故障恢复、数据的服务。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9.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关系模式是用来记录用户数据的()。 A. 二维表 B. 视图 C. 属性 D. 实体 正确答案:A
解析:在关系数据库中用关系模型来表示数据结构,表示为一个二维表,一个关系就是一个二维表。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10.定义学生、教师和课程的关系模式STC(SNO,SN,SA,TN,CN,G),其中的六个属性分别为学生的学号、姓名、年龄、教师的姓名、课程名以及学生的成绩,则该关系为()。 A. 第一范式 B. 第二范式 C. 第三范式 D. BCNF范式 正确答案:A
解析:范式是符合某一种级别的关系模式的集合。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满足不同程度要求的为不同范式。目前关系数据库有六种范式: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Boyce-Codd范式(BCNF)、第四范式(4NF)和第五范式(5NF)。满足最低要求的范式是第一范式(1NF)。在第一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更多要求的称为第二范式(2NF),其余范式以次类推。一般说来,数据库只需满足第三范式(3NF)就行了。
第一范式:主属性(主键)不为空且不重复,字段不可再分(存在非主属性对主属性的部分依赖)。 第二范式:如果关系模式是第一范式,每个非主属性都没有对主键的部分依赖。 第三范式:如果关系模式是第二范式,没有非主属性对主键的传递依赖和部分依赖。 BCNF范式:所有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关系的任何候选键。
题目中关系模式STC满足第一范式,但不满足第二范式。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11.在计算机中,组成一个字节的二进制位位数是()。 A. 1 B. 2 C. 4 D. 8
正确答案:D
解析:计算机存储器中,组成一个字节的二进制位数是8。
12.下列选项属于“计算机安全设置”的是()。 A.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
B. 不下载来路不明的软件及程序 C. 停掉Guest 帐号 D. 安装杀(防)毒软件 正确答案:C
解析:Guest帐号即所谓的来宾帐号,它可以访问计算机,但受到限制,Guest也为黑客入侵打开了方便之门。
38
如果不需要用到Guest帐号,最好禁用它。
13.下列设备组中,完全属于输入设备的一组是()。 A. CD-ROM驱动器,键盘,显示器 B. 绘图仪,键盘,鼠标器 C. 键盘,鼠标器,扫描仪
D. 打印机,硬盘,条码阅读器 正确答案:C
解析:A选项中显示器是输出设备,B选项中绘图仪是输出设备,D选项中打印机是输出设备,故选择C。
14.下列软件中,属于系统软件的是()。 A. 航天信息系统 B. Office 2003 C. Windows Vista D. 决策支持系统 正确答案:C
解析:系统软件是指控制和协调计算机及外部设备,支持应用软件开发和运行的系统,是无需用户干预的各种程序的集合,主要功能是调度,监控和维护计算机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各种独立的硬件,使得它们可以协调工作。A、B、D皆是应用软件,只有Windows Vista是系统软件。
15.小李正在撰写毕业论文,并且要求只用A4规格的纸输出,在打印预览中,发现最后一页只有一行文字,他想把这一行提到上一页,以下最优的操作方法是()。
A. 小李可以在页面视图中使用A3纸进行排版,打印时使用A4纸,从而使最后一行文字提到上一页。 B. 小李可以在“页面布局”选项卡中减小页边距,从而使最后一行文字提到上一页。
C. 小李可以在“页面布局”选项卡中将纸张方向设置为横向,从而使最后一行文字提到上一页。 D. 小李可以在“开始”选项卡中,减小字体的大小,从而使最后一行文字提到上一页。 正确答案:B
解析:A选项中使用A3纸进行排版,打印时使用A4纸,并不能将最后一行文字上提;C选项将纸张方向更改,是不符合论文格式要求的;D选项使用缩小字体,不符合论文格式要求,故只有B选项中修改页边距,从而使最后一行上提,故B选项正确。
16.小周在word2010软件中,插入了一个5行4列的表格,现在需要对该表格从第3行开始,拆分为两个表格,以下最优的操作方法是()。
A. 将光标放在第3行第1个单元格中,使用快捷键Ctrl+Shift+回车键将表格分为两个表格。 B. 将光标放在第3行第1个单元格中,使用快捷键Ctrl+回车键将表格分为两个表格。 C. 将光标放在第3行第1个单元格中,使用快捷键Shift+回车键将表格分为两个表格。 D. 将光标放在第3行最后1个单元格之外,使用回车键将表格分为两个表格。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word中的表格进行拆分,将光标置于需要拆分行的第一个单元格中,使用快捷键“Ctrl+Shift+Enter”键,即可将一个表格拆分为两个表格,故本题A选项正确。
17.小王是某单位的会计,现需要统计单位各科室人员的工资情况,按工资从高到低排序,若工资相同,以工龄降序排序。以下最优的操作方法是()。 A. 设置排序的主要关键字为“科室”,次要关键字为“工资”,第二次要关键字为“工龄”。 B. 设置排序的主要关键字为“工资”,次要关键字为“工龄”,第二次要关键字为“科室”。 C. 设置排序的主要关键字为“工龄”,次要关键字为“工资”,第二次要关键字为“科室”。 D. 设置排序的主要关键字为“科室”,次要关键字为“工龄”,第二次要关键字为“工资”。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多字段排序,因为需要统计单位各科室人员的工资情况,所以排序的主要关键字应设置为“科室”,使得同一科室人员信息在一起,然后设置次要关键字为“工资”,第二次要关键字设置为“工龄”,故A选项正确。
39
18.李老师是初三年级的辅导员,现在到了期末考试,考试结束后初三年级的三个班由各班的班主任老师统计本班级的学生各科考试成绩,李老师需要对三个班级的学生成绩进行汇总,以下最优的操作方法是()。
A. 李老师可以将班级成绩统计表打印出来,交给三个班级的班主任老师,让他们手工填上学生的各科考试成绩和计算出总成绩,收回后自己汇总。
B. 李老师可以建立一个Excel工作簿,为每个班级建立一个工作表,传给三个班级的班主任老师,让他们在自己班级的工作表上录入学生的各科考试成绩和计算总成绩,最后李老师可以使用“合并计算”功能汇总三个班级的考试成绩。
C. 李老师可以建立一个Excel工作簿,为每个班级建立一个工作表,传给三个班级的班主任老师,让他们在自己班级的工作表上录入学生的各科考试成绩和计算总成绩,最后李老师可以将每个班级的数据“复制/粘贴”到新工作表中进行汇总。
D. 李老师可以建立一个Excel工作簿,只制作一个工作表,三个班级的班主任老师依次分别录入各班的学生考试成绩,最后李老师根据录入的数据进行汇总。 正确答案:B
解析:由于三个工作表的格式相同,汇总这三个工作表中的数据可以使用“合并计算”功能,在新工作表中单击【数据】选项卡下【数据工具】功能组中的“合并计算”按钮,在弹出的“合并计算”对话框中依次选择三个工作表,将数据合并汇总到新工作表中,故B选项正确。
19.将Excel工作表中的数据粘贴到PowerPoint中,当Excel中的数据内容发生改变时,保持PowerPoint中的数据同步发生改变,以下最优的操作方法是()。 A. 使用复制—粘贴—使用目标主题 B. 使用复制—粘贴—保留原格式
C. 使用复制—选择性粘贴—粘贴—Microsoft 工作表对象 D. 使用复制—选择性粘贴—粘贴链接—Microsoft工作表对象 正确答案:D
解析:若要使粘贴到PowerPoint中的数据保持与Excel中的数据同步更新,可以在粘贴时使用“选择性粘贴”—粘贴链接—Microsoft工作表对象,故D选项正确。
20.小张创建了一个PowerPoint演示文稿文件,现在需要将幻灯片的起始编号设置为从101开始,以下最优的操作方法是()。
A. 使用“插入”选项卡下“文本”功能组中的“幻灯片编号”按钮进行设置。 B. 使用“设计”选项卡下“页面设置”功能组中的“页面设置”按钮进行设置。
C. 使用“幻灯片放映”选项卡下“设置”功能组中的“设置幻灯片放映”按钮进行设置。 D. 使用“插入”选项卡下“文本”功能组中的“页眉和页脚”按钮进行设置。 正确答案:B
解析:幻灯片编号默认从1开始,若要将起始页码进行更改,可以单击【设计】选项卡下【页面设置】功能组中的“页码设置”命令,在弹出的“页面设置”对话框中将幻灯片编号起始值修改为“101”,故B选项正确。
10
1.某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序列为 CBADE ,后序遍历序列为 CBADE ,则前序遍历序列为()。 A. EDABC B. CBEDA C. CBADE D. EDCBA 正确答案:A
解析:二叉树遍历可以分为3种:前序遍历(访问根结点在访问左子树和访问右子树之前)、中序遍历(访问根结点在访问左子树和访问右子树两者之间)、后序遍历(访问根结点在访问左子树和访问右子树之后)。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序列为CBADE,后序遍历序列为CBADE,可知该树只有左子树结点,没有右子树结点,E为根结点。中序遍历序列与后序遍历序列相同说明该树只有左子树没有右子树,因此该树有5层,从顶向下依次为EDABC。故
4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国家计算机二级MS Office选择题及答案解析(1~18套)(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