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斜井交叉口施工方案总结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2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金子山隧道2号斜井 与正洞交叉口施工技术总结

摘 要 宜万铁路金子山隧道2号斜井与正洞交叉口施工,借鉴连拱隧道中隔墙施工方法并利用新奥法施工原理,对薄壁岩柱进行置换,对破碎围岩进行注浆加固,成功的预防了塌方,为在较破碎软岩地段隧道施工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中隔墙 小导管 注浆 台阶法 监控量测 1.工程简介

我局承建的宜万铁路金子山隧道是W17合同段重、难点工程,起讫里程DK264+879~DK271+714,全长6835m。2号斜井井口里程X2DK0+442,设置在线路左侧与线路相交于DK266+450,交叉口距出口5264m,距进口1571m,与小里程方向线路平面交角实际为26°41′40.6″,斜井倾角为7°18′20″,斜长444.83m。

3

进口段地层岩性为:T1J(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第三段)泥灰岩、泥质灰岩夹白云质灰岩、灰岩。

1

2号斜井工区地层岩性为:T2b(三叠系中统巴东组第一段)紫红色中~厚层含泥质粉砂岩夹泥岩,局部

2

夹薄层泥灰岩及粉砂质微晶灰岩;T2b(三叠系中统巴东组第二段)浅灰色中厚~薄层灰岩、白云岩夹泥灰岩,局部夹钙质页岩。 2.施工概况

金子山隧道工期紧,尤其2号斜井与出口之间5264m,单口平均掘进2632m,中间尚有约1400m富水区帷幕注浆地段,故2号斜井进入正洞施工后主要向出口方向掘进。根据设计文件2号斜井工区掘进至DK267+850将进入灰岩地层富水地段。金子山隧道原设计为Ⅱ级风险隧道,富水区正常涌水量

33

7334m/d,最大涌水量45761m/d。后期为设计宜万铁路复线,设计院对地质进行重新补堪后将金子山

33

隧道升级为Ⅰ级风险隧道,富水区正常涌水量228000m/d,最大涌水量910000m/d。

前期施工进口工区由于地质条件差、岩溶及地下水发育,月进度缓慢。2号斜井进入正洞施工后,围岩地质条件与设计基本相符,施工正常。进口工区与斜井工区施工情况对比详见表1。

表1——进口工区与斜井工区施工情况对比

项目 工区 进口 斜井 开累完成(m) 681 673 施工时间 平均进度 距离富水区 距离斜井口 (月) 11 5 (m/月) 62 134.6 (m) / 727 (m) 890 / 到富水区时间 (月) / 5.5 贯通时间 (月) 14.4 / 注:表中数据为截止2005年11月17日现场统计数据。

我们面临的形式非常严峻,2005年11月17日局雷总经理来宜万线检查工作,在团堡项目部召开办公会议,果断提出“双打开”的施工计划:尽快实现进口与2号斜井的贯通,打开安全通道;尽快组织落实复线平导施工,用Ⅱ线支持Ⅰ线,增加工作面缓解Ⅰ线进度压力,打开胜利之门。为确保正洞正常施工,局指及项目部有关领导共同研究决定在2号斜井6#会车道开辟至正线的横通道。6#横通道与正线交于DK266+386,与大里程方向线路平面交角实际为74°55′1.4″。 3.交叉口施工技术难点及方案 3.1施工难点

(1)大里程方向掌子面围岩以泥岩为主,局部有黏土碎石夹层,节理裂隙发育,较破碎,岩质软弱,受地下水作用软化、崩解现象严重,掌子面不能自稳需超前支护。

(2)向大里程方向掘进,正洞左侧边墙与斜井边墙之间的岩体厚度将逐渐减小,岩体厚度与工作面到锐角角点距离的关系为:b=0.45L, 式中:b——岩体最小厚度,m;

L——工作面到锐角角点的距离,m。

当b≤2m时,正洞开挖后围岩初始应力进行重新分布,左侧拱脚将形成应力集中,左侧岩柱可能垮塌。

1

(3)正洞拱顶比斜井拱顶高约4m,斜井口沿正洞走向跨度达到14m,交叉口开挖应力重新分布后, 斜井口原并排支立的4榀型钢拱架能否承受住来自围岩及初支钢架的压力。 3.2 施工方案

(1)由于交叉口锐部交角很小呈现连拱隧道特征,借鉴连拱隧道中隔墙施工方法,在锐部L≤3.5m范围施作钢筋混凝土中隔墙,形成承压主体。

(2)利用新奥法施工原理,对后部L=3.5~15m范围内岩柱进行小导管注浆加固,充分调动并加强围岩的天然承载能力。

(3)台阶法开挖,超前锚杆预支护,格栅钢架、系统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联合形成强大的初期支护体系。

(4)监控量测测点加密布设,加强对围岩进行监控量测及表面观察,及时掌握围岩变化动态。 (5)及时施作二次衬砌。 4.交叉口段施工组织实施 4.1 中隔墙施工

4.1.1 ①区施工(见图1)

(1)防护锚杆安设。 在①区上部斜井拱脚位置安设5根格栅钢架2Φ22砂浆锚杆,间距0.3m,L=2m,在①区两侧沿格栅钢架各安设6根Φ22砂浆锚杆,间距0.5m,L=1.8m、1.3m,以防开格栅钢架1挖时两侧及上部围岩坍塌。

工字钢拱架①(2)岩体开挖。采用爆 ②破方式垂直于正洞开挖①区

号斜井岩体,多打眼、少装药尽量 点大样图减小对围岩的扰动。人工清 理岩碴,装载机装运。局部 采用人工风镐凿除,保证结 构尺寸。基础标高挖至原

宜昌万州地面以下0.5m。

(3)钢筋笼现场绷扎制 作。主筋采用Φ22螺纹钢, 两排主筋分别沿斜井、正洞

单位:米方向布置间距@=0.2m,主筋

图1 2号斜井与正洞交叉口施工方案平面图长度L=3.5m,横向、纵向分

布筋均采用φ10钢筋,间距@=0.2m。

(4)中隔墙混凝土灌注。采用C25混凝土,为方便施工分三次浇注完成。第一节高度2m,第二节高度1.5m,剩余空隙约0.2m采用C20喷射混凝土填满,保证填塞密实。 4.1.2 ②区施工(见图1)

类同①区施工,完成②区中隔墙换注施工。 4.2 岩柱加固

(1)小导管采用外径42mm、壁厚3.5mm的 热扎无缝钢管,钢管长度2.0~5.5m。为便于小导管插入围岩,钢管前端做成尖锥状,尾部焊上箍筋。小导管预先在洞外钢筋场地内加工好。 (2)在斜井内距离锐角角点5m处沿竖向布设第一排注浆孔,孔径50mm,孔距1.0m,排距1.5m,梅花形布置,到距锐角角点14m处,共布设7排,断面图21个注浆孔(见图2)。根据 b=0.45L关系式,

单位:厘米结合浆液扩散半径确定各排注浆孔深。各排注浆 2 图2 注浆孔布置示意图号横通道格栅钢架2①格栅钢架1工字钢拱架②孔深度见表2。

表2——各排注浆孔深度一览表 (3)注浆孔采用YT-28风枪钻 排序 进成孔后,用高压风清洗钻孔,

第1排 第2排 第3排 第4排 第5排 第6排 第7排 项目 将小导管用锤击打装进孔内,钢到锐角角点距离(m) 5 6.5 8 9.5 11 12.5 14 管外露长度15~20cm。安装完成

后,再次用高压风将钢管内石碴注浆孔深度(m) 2 2.5 3.0 3.5 4.5 5 5.5 吹出,用塑胶泥封堵孔口。 注浆孔数量(个) 4 3 4 3 4 3 4 (4)浆液采用纯水泥浆液,水

灰比1:1(重量比),注浆压力0.5~0.8MPa。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0.5MPa后,持续注浆3~5min无压降时可结束注浆。

(5)为保证注浆效果,采用间隔注浆方式,将21个注浆孔全部注满。 4.3 正洞开挖及初支 4.3.1开挖

采用正台阶法施工,自DK266+415向大里程方向开挖上台阶,多打眼、少装药、短进尺、弱爆破。DK266+415~+427段循环平均进尺2~2.5m,DK266+427~+442段循环平均进尺1~1.5m。Ф22mm超前锚杆预支护,环向间距0.4m,纵向间距2.0m,长度3.5m,外插角3°,纵向搭接1.0m。 4.3.2初期支护

(1)开挖完成后素喷5cm厚C20混凝土。

(2)支立格栅钢架:DK266+415~+427段格栅钢架纵向间距1.0m,DK266+427~+442段格栅钢架纵向间距0.5m。

(3)铺设钢筋网片:钢架背后紧帖围岩全环铺设ф6mm钢筋网片(网格尺寸20×20cm)。

(4)安设锚杆:每环安设12.5根系统锚杆,拱部采用Ф25mm中空注浆锚杆,边墙采用Ф22mm砂浆锚杆,长度2.5m,锚杆与钢架、网片焊接牢固。

(5)喷射混凝土:支护完成经报检合格后,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厚度20cm,强度等级为C20。将钢架完全覆盖,中间喷平,表面平顺。

4.4 监控量测

监控量测是新奥法施工的三大支柱之一,在交叉口施工中,我们技术人员在斜井X2DK0+018、X2DK0+046处,正洞DK266+420、+430、+440处共布设五组监控量测测点,测点布置见图3,五个断面在开挖后3周内均已趋于稳定,其中X2DK0+018断面变化最大:累计水平收敛值为53.2mm,累计拱顶下沉值为32.5mm。X2DK0+018断面水平收敛变化曲线见图4。

A 累积收敛值(cm)10155 B1B2A---拱顶下沉监控测点;B1、B2----水平收敛量测测点;

51015

20时间(d)3

图3 监控量测测点布置图图4 X2DK0+018围岩水平收敛变化曲线图4.5 二次衬砌

新奥法施工二次衬砌仍为模筑混凝土,要求一次衬砌稳定后施工,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其作用是:

(1)提高一次衬砌的安全度;

(2)在有漏水地段采取铺防水板(膜)或疏排方法,防水易处理; (3)防止一次衬砌风化。

二次衬砌要求在一次衬砌稳定后施工,交叉口段待下台阶施工后,再布设3组水平收敛量测测点,通过监控量测获取围岩稳定的准确时间,然后及时施做此段二次衬砌。

5 结束语

金子山隧道2号斜井与正洞交叉口施工,借鉴连拱隧道中隔墙施工方法并利用新奥法施工原理,对薄壁岩柱进行置换,对破碎围岩进行注浆加固,成功的解决了施工难点,预防了塌方,使此段施工安全、顺利完成。交叉口段施工是成功应用新奥法在软弱破碎围岩中施工的一个范例,也是应用新奥法在金子山隧道施工的一个缩影。采用新奥法施工,对施工有以下要求:

(1)要合理选择开挖方案,尽可能采用光面爆破,以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或破坏; (2)要确保喷射混凝土质量;

(3)安设锚杆一定要根据岩层走向、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必要时挂金属网,围岩破碎时要支立格栅钢架,加强围岩的承载能力;

(4)对软弱围岩要及早施工底拱,以形成封闭的支护圈体系。

参考文献

1 隧道与地下工程修建技术.崔玖江.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舒磊.四线双连拱隧道施工技术研究.铁道建筑技术.2005(5)

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斜井交叉口施工方案总结在线全文阅读。

斜井交叉口施工方案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8299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