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按照事先结构好的计划组织幼儿活缺乏应变的灵活性 奖惩使用外部奖惩和竞争激励的方式来控制幼儿的行动;幼儿感到有压力,取悦于幼儿不同和的观点与想法被看做是教学活时间安排上等都具有灵活性,当幼儿深入活动时,不强调时间的限制性 较少使用外部奖惩和竞争激励的手段,幼儿经常可以从伙伴和教师那里得到反馈与动,到点就结束活动,不考虑幼儿的兴趣,动的重要资源,在活动步骤、方式方法与他人、获得奖赏成为幼儿活动的重要动机 肯定
(三)培育游戏性的意义
游戏性强的儿童不仅在现时拥有一个轻松自如、快乐的童年,而且较强的游戏性还预示着他们在未来也可以拥有一份健康幸福的成年生活。 作业:
举例说明儿童游戏的发展价值?
第五章 不同年龄儿童游戏的特点与指导
教学目标与要求:理解不同年龄儿童游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掌握婴儿游戏、幼儿游戏的指
导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婴儿游戏、幼儿游戏的指导
难点:幼儿园游戏观察的方法与观察结果的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新课教学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 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婴儿游戏的特点与指导
一、社会性游戏
社会性游戏是以人际互动为特征的游戏。包括亲子游戏和伙伴游戏。 (一) 亲子游戏的发生发展 1.亲子游戏的发生
根据成人和婴儿的交往方式,早期的亲子游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直接的交互模仿
主要包括凝视、微笑及对表情、声音(包括语音等)和动作的相互模仿等因素。
21
在母亲给婴儿喂奶、换尿布时,我们可以看到,母亲往往在跟小婴儿说话、微笑,甚至模仿小婴儿的一些动作(例如吐舌头)。而不在乎婴儿是否能听懂自己的话。大约在3个月左右,母亲的这种热情有了回报。当母亲低下头来,轻轻地跟婴儿说话的时候,婴儿的小脸明显地有了表情,他(她)在朝自己的妈妈微笑。当母亲模仿他(她)吐舌头的动作时,他(她)也会跟着再吐舌头。婴儿欢乐的表情与动作,激起了母亲与之交往嬉戏的更大热情。当婴儿会用社会性的微笑回应成人时,具有社会性交往性质的亲子游戏就发生了。 表现形式:
A.成人模仿婴儿,用有趣的、夸张变调的声音对婴儿讲话,对婴儿做鬼脸; B.用自己的脸在婴儿的脸上蹭; C.挠痒痒; D.把婴儿扔向空中;
E.让婴儿在自己的膝盖上弹跳; F.和婴儿追逐打闹; G.对婴儿唱歌等。
(2)以物为中介的协同活动
成人和婴儿的交往和游戏借助于玩具或物品来进行。如对婴儿摇拨浪鼓来逗引婴儿。 2.亲子游戏的发展
随着婴儿的发展,婴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渐增长,婴儿会主动逗引成人,从被动的游戏者转变为游戏的主动发起者。 (二) 伙伴游戏和语言游戏 1.语言游戏 2.伙伴游戏
婴儿在游戏中的交往意图 (1)争夺物体的拥有权 (2)模仿彼此的动作 (3)交换物体 (4)模仿彼此的声音 (5)互相攻击
(6)对伙伴做出积极的情感反应 (7)对伙伴做出积极的言语反应 (8)跑进跑出 (9)跑和追 (10)玩躲猫猫 (11)协商 (12)追逐打闹
发生在婴儿之间的早期的社会性交往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以物体为中心的阶段 (2)简单的交往阶段 (3)互补性交往阶段 (三) 社会性游戏的结构 1.共同参与 2.轮流交替 3.重复
22
4.非实义性动作 (四) 成人的作用 1.从模仿婴儿开始 2.追随婴儿的兴趣 3.享受和幼儿的游戏 4.了解婴儿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出生—3个月 交互的模仿性游戏,如脸对脸的接触、微笑、吐舌头、摇头、模仿婴儿的声音、和婴儿说话、让婴儿拉你的小指等 提供颜色鲜艳、明亮、提供安全清洁的、适会转动的物体让婴儿练习视线追踪 用于婴儿抓握的玩具,例如拨浪鼓。不要给婴儿过于细小的物品以免婴儿放进嘴里 把脸或物体挨(移)近或移开,为婴儿提供不同的视觉距离,帮助婴儿判断物体和自己的关系 抱起婴儿让婴儿从不同的角度看周围的东西 为婴儿提供能对婴儿的动作给予反馈的玩具(例如会动、会发出声音的玩具);鼓励婴儿自己玩儿;不要干扰婴儿自己的游戏 抱婴儿照镜子 给婴儿讲图画书;重复婴儿的发音并扩展为词汇
二、动作游戏
动作游戏是指以大肌肉动作为主的身体运动游戏。 (一)婴儿动作游戏的特点
婴幼儿的身体运动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有规律的重复动作 婴儿没有任何目的、重复进行一些大肌肉动作 2.练习性游戏
(1)帮助婴儿练习特定的动作技能。
23
3—6个月 让婴儿拉你的头发、和婴儿做“鬼脸”玩儿 6—12个月 1—2岁 提供安全的地方鼓励被追的游戏;藏和找的游戏;捉人游戏 逗婴儿笑、胳肢婴儿、交互的动作模仿游爬的游戏 玩骑“大马”或“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民间游戏 提供婴儿可以抓握、敲打、扔、摇等的玩具,如积木、塑料瓶、盖、秋、圈、棍等,并用盒子装这些小玩具 把东西藏起来让婴儿寻找。刚开始时,把藏起来的物品露出一小部分,或者用透明的遮盖物(如纱巾)挡住 玩“给与取”、“扔和捡”、“躲猫猫”等游戏 戏,如伸胳膊、蹬腿、婴儿爬或走;玩追与倒空、装满的游戏 玩“虫虫飞”等手指游戏、给婴儿唱或念儿歌 积木游戏 假装吃饭、喝水、洗脸等的游戏;假装过生日的游戏 提供有熟悉物体的图片,让婴儿练习命名;谈论图画书中的故事
(2)帮助婴儿认识不同物体的性质和特点,让婴儿获得物理经验。
(3)帮助婴儿获得数理逻辑经验。
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这两个概念,并指出它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条件。他把儿童的经验(知识)分为三种:物理经验、数理逻辑经验和社会经验。
所谓社会经验,就是依靠社会传递而获得的经验。在数学中,数字的名称、读法和写法等都属于社会经验,它们都有赖于教师的传授。如果没有教师的传授,儿童自己是无法发现这些知识的。
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和物体的相互作用来获得,而且这两类经验之间又有不同。物理经验是有关事物本身的性质的知识,如桔子的大小、颜色、酸甜。儿童要获得这些知识,只需通过直接作用于物体的动作(看一看、尝一尝)就可以发现了。因此,物理经验来源于对事物本身的直接的抽象,皮亚杰称之为“简单的抽象”。
数理逻辑经验则不同,它不是有关事物本身的性质的知识,因而也不能通过个别的动作直接获得。它所依赖的是作用于物体的一系列动作之间的协调,以及对这种动作协调的抽象,皮亚杰称之为“反省的抽象”。反省抽象所反映的不是事物本身的性质,而是事物之间的关系。
3.追逐打闹游戏
指幼儿奔跑、跳跃、互相追逐,伴随着高声大叫、大笑或扮鬼脸的行为。 (二)成人的作用
1.想方设法吸引幼儿去看、够、拿物品或玩具;
2.为婴儿提供安全无限制的环境和实际的动作和语言支持鼓励婴儿练习滚、坐和爬; 3.提供软而牢固的物体供婴儿练习站,并加以鼓励; 4.用学步车等作为支持物,伴之以表扬鼓励婴儿独立行走。 三、玩物游戏
玩物游戏是指以小肌肉动作为主的游戏。 (一)玩物游戏的发展 1.区分自己和物体
婴儿在发现自己的动作和效果之间的关系的同时,也在开始区分自己的身体和物体。 2.探索和摆弄物体
(1)婴儿抓握物体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A.刚出生时,婴儿对小肌肉毫无控制能力,新生儿不会抓握玩物; B.2个月时,婴儿开始会抓握物体,但抓握时间很短;
C.4个月时,婴儿表现出对于物体的兴趣,开始探索和玩弄物体,但这是他们要很费力才能拾起玩物,咬和看往往是探索的第一步,他们通常用两手去抓东西,对小的玩物则用全部手指去抓;
D.6个月时,婴儿可以握着两个物体同时敲打。 (2)婴儿摆弄物体的方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发展趋势:由笼统不分化(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所有的玩具和物体)到逐渐分化(能够对不同的物体做出不同的动作) A.8个月时,婴儿可换手拿玩物;
B.15个月时,喜欢不停地走动,看到物品就一个一个地拿起来,然后又一个一个的丢下; C.18个月时,摆弄物体的行为更有目的性,能够拉着玩具、抱着娃娃或玩具熊、模仿成人阅读或打扫;
24
D.24个月时,能够拿着物品敲敲打打、串珠,将珠子反复地装入或倒出盒中。 (3)婴儿两手同时能够摆弄物体的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A.不满1岁的婴儿通常一次只能玩儿一个玩具,而且玩法很不固定,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方法来对待物体而不是按成人所期望的或社会约定俗成的方式方法来操作和使用物体。 B.在1—2岁之间,摆弄单一物品的行为数量逐渐减少,他们逐渐能够两手可以同时拿不同的东西,可以同时摆弄几个玩具,能够按社会约定俗成的方法来使用物品。 (4)婴儿为什么要玩弄物体?
A.婴儿摆弄物体时由于被机体内部的感觉所吸引,即所谓“机能快乐”的驱使; B.物体本身的新颖性以及新颖性的程度驱使婴儿摆弄物体。 3.关联物体
(1)简单的关联动作:能够把两个物体关联起来,但没有找到物体之间的正确关系 (2)顺应性关联动作:发现物体之间的正确关系,如把杯子放在茶碟上,勺子放在杯子里 (3)归类动作:把两个相似的物体放在一起,杯子和杯子,勺子和勺子放在一起 (二)成人的作用
1.应当为婴儿提供可用于抓握、拉等动作练习的材料,满足婴儿躺、坐、爬、走的多种需要; 2.通过改变材料的种类和复杂性来促进婴儿的探索性游戏;
3.在婴儿探索物体的游戏中,成人扮演着社会文化经验的“传递者”的角色; 4.来自于成人的鼓励和相互作用可以促进婴儿的动作和玩物游戏。 婴儿适用的玩具和游戏材料 1.出生后第一年 (1)发展视听觉的玩具 (2)发展手的动作的抓握玩具 (3)发展幼儿自我意识的玩具 2.出生后第二年
(1)能发出声响、增进感知觉发展和大肌肉动作发展的玩具 (2)建构玩具 (3)玩儿水的玩具 (4)家庭生活用品
(5)有益于婴儿表征功能发展的玩具 四、象征性游戏
(一)象征性游戏发生的意义 积木(代替物)——饼干(被代替物)
象征性游戏的出现,标志着婴儿思维的进步,婴儿能够理解并运用符号进行思维。 “以物代物”的出现标志着思维的概括化,它包括两种概括与迁移: 1.物的概括与迁移
在代替物和被代替物之间进行比较,找出二者之间的相似之处。然后借助于被代替物改变代替物的本来意义,把它当作另一个物体。 2.动作的概括和迁移
了解代替物的性能和按被代替物动作的可能性,并且想象自己是在用被代替物做出动作,即把被代替物的动作迁移到代替物上。 (二)婴儿象征性游戏的特点
1.最初的象征性游戏主要是婴儿“日常生活”动作的再现;同时,自己既是动作的主体,也是动作的受体。
2.婴儿的象征性动作的主要特点是“动作的迁移”。
2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幼儿游戏理论教案(讲课)(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