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行政决策失误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机构虽多但形不成合力。在我国,内部监督是指上下级之间互相监督和专门监察机构的监督,但它们都只局限于对执行和“以权谋私”的违规监督,对决策的监督几乎没有。其中,下级一般无力也不敢干涉上级的决策,上级一般只关心下级对自己决策的执行情况而不是下级的决策,而专门的监察机构因其部员和经费都隶属本级人民政府,使对其的监督有实施上的阻碍。另外,社会团体、人民群众、新闻舆论等的体制外监督,发展缓慢,也因为缺少渠道或是被以“国家机密”为由,而无法掌握政府行政决策的全面真实信息,使其监督可谓是鞭长莫及。
此外,对决策的监督大多是在决策实施以后,产生了某种后果或重大损失,才会引起重视,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而对于科学决策来说,监督应贯穿于决策行为的始终,包括事前监督政府是否有对该项事务的独立决策权,决策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和效益性,事中监督决策的执行是否按照规程,是否偏离目标。以及事后的反馈更正监督,以法定文件形式保存下来,以便日后审查核对和作为责任追究依据。
(3)决策程序不规范
科学决策要求必须规范化、程序化,它应该分为:识别机会、确定目标、拟定方案、选择方案、组织决策实施、决策的修订补充和评估决策几个步骤。对于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决策问题,应该举行民意社情调查、听证会、专家咨询会等。而现实状况是,深圳一位法制局的处长描述:“部门决策,往往是派几个人做调研,然后在酒店中租个房,住上几天拿出方案,再送领导办公室讨论决定”,所以如何使决策制定“慢下来”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此外,有很多的专家咨询会都只是“走过场”、“形式主义”,领导心中早有先入之见,而举行此类活动,不过只为彰显其“民主”意识,事实上就是一种“作秀”行为,装点门面,做给外人看而已。 (4)责任追究不力
权责一致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只有法律和制度控制被用在管理中才能产生负责任的行为。”如果“没有‘惩罚性的外部控制’,公共雇员就会难免出现责任和义务‘未履行’、‘渎职’或‘越权履行’等行为。”
而我国虽然宪法规定:各级政府机关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但又强调发扬民主,决策集体讨论决定。于是演变为“集体决策、集体负责”,又由于实际操
政府行政决策失误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作中的“法不责众”,导致决策失误的责任无人承担,或是只承担一部分,即权责脱节。再者,一般重大的决策实施之后,都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决策效果,这其中就存有一个时间差,即当后果显现时,决策者可能已调任或离退休了,不在任使责任难以追究,这就有了“拍脑袋决策、拍胸膛保证、拍屁股走人“的民间俗语。另外,就算其决策在其在任期间已确认是个错误,它还有很多其他救济措施,如动用媒体舆论,进行避重就轻甚至是颠倒黑白的决策宣传,为民众“洗脑”,当然,它能这么做也是我国公权过大,新闻媒体事实上受党政机关领导、不够独立自主的原因;再比如它可以不惜血本、继续加大投入,付出巨大成本促使决策成功,同时它一般都不会公布成本信息,公众也无法得知此项目的“性价比”。
举个例子说明,2009年底,成都决定投资40亿元新建非物质文化遗址国家公园。此时,距2007年建成的非遗公园还不到3年时间。当年成都选址金牛区两河城市森林公园专门建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对外公布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而据“国际非遗博览园”建设方给出的数据,建设博览园预计投入40余亿元。
所以我认为事实上,成都两次建遗址公园的投资都是40亿元,前一次投资已经失败――老园仅三年便被废弃,再投资40亿元建新园,不禁令人疑惑这次投资就能如期收回成本,并且产生客观的收益吗?还有为什么对外公布的投资金额会有这么大差异?又是做了什么科学预测论证说明这次投资会成功?最后,上一次的投资决策为什么最终失败,为什么无人承担责任?
综上,由于这三个原因造成的行政决策错误成本较小,决策成败与决策者的仕途荣辱等没有重大且直接的联系,致使决策者要么对错误缺少严肃规避态度,要么已经麻木。决策失误责任追究不力,那么个人专断、滥用权力的不正之风就不可能遏制,受贿腐败就有了滋生的土壤。
3.3 决策技术方面的原因
由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所面对的事务是高度专业化与高度综合化的融合,因此科学决策对技术的依赖性也增强了。决策技术就是决策时所用的一系列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的总称。科学决策要求把决策对象看成一个系统。决策要从整体总目标出发,进行综合平衡,不能“顾此失彼”、“因小失大”。科学决策的
政府行政决策失误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基础是科学的预测,预测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
而我国是在决策过程中,严重缺乏运用现代决策理论、方法、技术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
就决策方法而言,没有运用辩证思维,看不到事务的两面性;没有将系统方法论作为指导,看不到事务间的联系;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缺乏实际可行性,没有试点就推广等。
就决策技术而言,缺乏运用期望值法、头脑风暴发、德尔非法、盈亏平衡分析、边际分析法、NPV法可行性分析论证以及运筹学等。许多领导干部“想当然”的决策过程,忽视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定量精细分析,缺少对信息的甄别,无法在众多复杂线索中,“一针见血”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既矛盾的主要方面,决策失误自然就会发生。
政府行政决策失误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4 克服决策失误的防范措施
胡锦涛指出:“要完善行政管理决策机制,坚持实行民主集中制,健全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的决策的协商和协调机制,健全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的决策的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制度,健全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的决策的公示、听证制度,推进行政管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针对导致决策失误的三方面原因,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以及伦理化,笔者简单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权力合理配置,科学界定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的职权,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党政关系、政企关系以及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减少因政府职能交叉重叠而造成的互相推诿、贻误时机等决策失误,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为做到“管自己该管的事,管好自己该管的事”提供制度保障。同时,改变权力过分集中于个别领导的现状,减少“家长制”、“一言堂”的出现。
(2)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使行政决策法制化。温家宝支出要“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因此行政决策的权限、内容、议事规则和程序等都要以法律文件的形式明文规定保存下来,加强公众参与,举行听证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特别是与决策结果有较大利害关系的相关人士意见,对于需要高度专业知识的决策,要组织专家召开参谋咨询会议,同时明确重大事项的政务公开制度和社会公示制度,总之,应完善决策系统组成,畅通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决策的“有效性”和“含金量”。 (3)完善决策监督体系。首先要加强行政监督主体的整合,形成致密有力的网,特别是权力机关人大的监督作用要进一步发挥。而对于外部人民团体等的非权力性监督要给与支持。其次对于决策行为的监督应该贯穿其始终,并对监督结果按情况采取修正、通报公众等措施。
(4)建立有效强力的责任追究制度,我国目前只有09年通过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尚未构建明确的针对公共行政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机制。因此要加快制定专门的问责法律,其一在内容方法上,根据不同情况追
政府行政决策失误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究决策者的道义责任、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刑事责任。在制度体系上,建立包括决策失误行政处罚处分制、辞职制、法律追究制等。在责任追究主体上,应包括所有国家公职人员,无差别对待。同时,要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表达权,发挥人民对政府的监督作用。最重要的是推行失误终生负责制,避免因离任等原因而造成的决策失误无人承担的局面
(5)吸收现代科学成果,运用科学决策理论,并提高决策群体的能力素质。要做到与时俱进,将先进的决策理论、方法、技术贯彻到决策的整个过程中,加强对于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全方位定位决策方案的可行性、时效性、准确性以及效益性,并对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和调整,对于突发状况有紧急处理措施,使其发展始终掌握在决策群体及执行着手中,避免决策失误造成难挽回的损失。
(6)加强培育决策者服务公众的道德伦理意识。现代的官僚制是建立在工具理性基础上的追求形式合理化的制度。由于片面追求工具理性和形式合理,而忽视人的价值观作用及伦理道德信仰,从而导致官僚主义、利己主义、腐败等问题。所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和责任意识,将个人利益置于公众利益之下,并将此信念内化到一切行政工作中,谨慎行使手中公权,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才是有效避免决策失误的根本。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政府行政决策失误的成因及防范措施(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