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语文科普文阅读复习导学案
主备人:邱梅芳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科普文的定义与文体特点。
(2)学会阅读科普文,运用基本的阅读方法掌握科普文的内容概要。 2、过程与方法
(1)选用几篇具有典型性的科普文文本,以题目析考点。 (2)学会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学会分析题目,选择科学的方法解答相关习题。 二、考点解读
1.考点剖析
科普是科学技术普及的简称。人类的科学和技术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二是科学技术的传播与人才培养。
科普文章的目的在于普及科学知识,所以它的语言除了准确严谨外,往往还具有趣味性、形象化、通俗易懂的特点,以便深入浅出地帮助读者轻松愉快地理解科学知识。如运用记叙和描写、善于穿插趣闻、善于运用修辞等。
科普文章要注意语言的严谨性,这也是其科学性决定的。由于展现的科学内容需要客观性和科学性,因而语言就必须严谨准确。这不仅体现在用词、造句方面要求力求准确,合乎语法习惯,而且所运用的专业术语、科学解释也必须准确无误,毫无歧义。
2.考查类型
科普文章阅读的考查重点也与其它实用类文本阅读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点:信息筛选整合、文章内容理解、分析和概括。 三、典题例析及规律探索 (一)标题的考查
【题型示例】2012山东卷《古怪的重水》22题,你认为本文的标题合适吗?请写出两条理由,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1.思考角度:
(1)标题的作用:①概括文章内容②线索思路③作者的情感态度评价④象征双关文比喻等,形象生动⑤眼揭示文章主旨 (2)出题类型:
揭示意蕴型:首先明确本义或比喻义,其次,结合内容解释含义 答题模式:本义或比喻义
文本内容和含义 作用好处型:内容(和主题的关系)
结构(形式上,注意修辞)作用
1
答题模式:内容上(有时要和主题结合)
结构上(重作用) (3)参考答案:答案:提示:(1)合适。(2)理由:①“古怪”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①是文字讲述的重点 (二)语言特色的考查 【题型示例】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加点词任选两个,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5分)(2008年广东卷《绝妙的错误》第20题) 1.思考角度:
(1)了解科普文语言特色 语言特色:
严谨准确,明晰平实,朴素自然(常见手法:比较,列数字,举例子,列图表) 生动活泼,形象风趣,饱含情感(常用修辞) 通俗,口语化
常用俗语:概括,具体,精炼详尽,雅致通俗,风雅幽默,朴素自然,平时客观,融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2)了解常用修辞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反复,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双关等(记住各自修辞效果)
(3)熟悉表现手法:对比,烘托,衬托,渲染,想象联想,虚实,比较等 (4)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背会各自特征) (5)用词特点:动词,形容词,叠词,数词
(6)句式特点:整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常式句与变式句,主动句与被动句,感情强烈的语句等
2.答题模式:特征(语言特征术语)+效果+内容分析+作用目的 3.【参考答案】“惨淡经营”移用手法,把用于人的词语用到细胞的演变上,生动形象。“让进”一词把分子演进过程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出来,形象生动。 【总结】此类题型一般会涉及到语言和结构两大方面,作答时常常要联系科普文的文体特点。
(三)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
【题型示例】作者为什么说“人们的医疗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调整和维护这种和谐”?请简析。(4分)(2010年福建卷《“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第14题) 其他提问方式有“为什么??”“??如何理解??”。 1.思考角度
(1)联系语境(小语境:上下文,大语境:联系主题)
(2)关注句子本身(①结构层次,②关键词)
即:①弄清说明对象;②勾画关键词语;③连缀归纳要点的顺序来整理答案。 2.答题模式
2
关键语句(语境义)+关键语句(本身义)
3.【参考答案】因为《内经》“天人合一”理论讲到,健康就是人体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和谐,人体自身的和谐。失去这种和谐,人体就产生疾病。所以,人们的医疗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调整与维护这种和谐。 (四)段落作用 【题型示例】《默契合作的黑牡丹》(于丽萍)5.本文第二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知识储备(段落的作用)
①篇首:统领全文,揭示题目,引出说明对象等
②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引发议论,揭示主旨等 ③篇尾:照应开头,深化主题,卒章显志等 2.思考角度 ①内容上 ②结构上
3.答题模式
①内容上(段落内容,抓关键句)
②形式上(有针对性地明确不同段落作用)
4. 参考答案:①内容上:紧扣文题, 抓住黑鹳特点;②结构上; 概括本文写作重点, 统领下文。
(五)除介绍主体事物外,引入介绍其他事物的作用
【题型示例】19.本文为什么从英国间谍对一家小工厂的破坏写起?(2012年山东卷《古怪的重水》)
1. 思考角度(内容上。形式上) ①某事物的特点
②目的(与主体事物的关系:对比,衬托,构成悬念激发好奇,引出下文) ③结合主题明确写作意图 2.答题模式:
①内容上:某类事物特点 ②形式上:作用意图
3.答案:①内容上,用地方普通却被间谍重视的对比,写出重水的重要作用; ②结构上,讲述故事,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出对下文重水的介绍,与第三段“重水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当年德国人失去重水之后,整个制造原子弹的计划不得不推迟”照应。
(六)筛选信息(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题型示例】20.请从文中概括出重水的主要用途。(4分)(出处同上) 1.思考角度:
①找到对应的区域②对相应的区域划分层次③画出关键句④提取要点,分点作答 用三个词语概括
3
即:定位+提取+整合
2.答题模式:提取要点,分点作答
3.答案:①重水是非常理想的中子减速剂,它能使链式反应进行下去,实现原子弹的爆炸,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②重水能生产出制造氢弹的主要原料氘。
(七)表现手法 1.知识储备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表现手法:
①衬托:突出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形象分明,主次分明 ②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③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④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⑤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⑥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⑦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2.思考角度 ①说明手法 ②表现手法 ③修辞手法 2.答题模式:
3.手法+内容(语境和语句本身)+作用效果 (八)方法探究型(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 1.【题型示例】文章最后说“《内经》‘天人合一’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是相通的”。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6分)(2010年福建卷《“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第15题) 1.思考角度 ①作者观点
②找到文中关键句
③联系现实 2.答题模式
①作者观点(赞成或反对)
4
②答出文中事实材料
③联系实际
3.【参考答案】①《内经》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现代科学的发展,可以从这样的经典文献中得到启迪。我们要认真整理、学习传统经典,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②《内经》这样的经典文献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大力宣传,让后代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要积极向全世界人民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四、反思质疑
五、学以致用
(一)(2013届佛山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你能听到我吗 王 新
①这样的处境实在尴尬。吵闹的酒会现场,无数种声音叠加在一起。你甚至无法听清楚同伴在说些什么,尽管她张着嘴,而且表情丰富。更遗憾的是,你听不清楚附近一个很有吸引力的人的说话内容。科学家们称这个现象为“鸡尾酒会现象”。其实,“鸡尾酒会现象”的主体不仅可以是人,还可以是青蛙、小鸟、昆虫和其他经常聚会的生物。
②当数百只青蛙一起鸣叫时,雌性青蛙如何找到令自己心仪的那只青蛙?当背景声音过于嘈杂,正在费力合唱的青蛙们如何分辨其他生物的叫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把精力集中在研究生存在嘈杂环境中的动物的交流问题。寻找动物们的特征性叫声,找来录音器,研究人员便可以深入了解动物之间是如何交流的。
③雄性树蛙的招牌叫声由一组颤音组成。颤音的音质、颤音的长短、颤音之间的时间间隔,这些对吸引异性至关重要。雄性树蛙总是选择水边作为鸣叫的最佳位臵,选择太阳落山时作为求偶的最佳时间。当只有几只树蛙和声时,它们的颤音短促,当合唱团的队伍壮大后,雄性树蛙发出的颤音拉长。雄性树蛙拉长颤...音的同时,还会降低颤音的频率,这可能是想让自己的叫声在和声中凸显出来。而且,有证据显示,雌性树蛙偏爱发出较长颤音的雄性树蛙。
④当然,动物的所有发声并非都与求偶有关。黑顶山雀的社会性很强,有些群体待在一起的时间长达数月。黑顶山雀的鸣叫很有特色,其中的“滴”音最为响亮。鸣叫声常被用来维系群体团结,有时,则被用作警报。科学研究发现,群体的大小也会影响黑顶山雀的鸣叫。群体越大,黑顶山雀的鸣叫声的元素越多样,尤其是在竞选群体中的领导职务时。更神奇的是,黑顶山雀与不同的对象进行交..流时,它们的鸣叫声也不同。就像是我们在与不同的人交谈时,我们会选用不同的语气和措辞。
⑤许多新生动物总是叽叽喳喳。它们的叫声不仅表达对陌生世界的好奇,也是在争取更多更好的食物。嗷嗷待哺的幼鸟总是提高嗓门,以此吸引妈妈的注意力,获取更多的食物。研究发现,谁的嗓门最大,叫声最密集,谁获取的食物最多。正所谓,嗓门大的鸟儿有饭吃。
⑥不过,随着周围环境中的噪声越来越大,幼鸟的嗓门也越来越高。科学家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文导学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