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知觉的基本特性和生理机制; 2.了解知觉的种类与现象; 3.了解知觉加工的过程;
4.掌握知觉恒常性的概念并理解其影响因素。
本章重点和难点:
1.知觉的概念、知觉中两种加工;
2.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知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觉恒常性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图形的组织原则及产生距离知觉的线索等; 4. 知觉的生理机制;
5. 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的线索; 6. 错觉的理论。
课后习题
1、 什么是知觉?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的关系怎样?请列举日常生活现象说明对象与 背景的关系。
2、 用事实分析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 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想一想知觉的恒常性是怎样产生的? 4、 图形组织的原则有哪些?
5、 什么叫双眼视差?怎样解释它在深度知觉中的作用? 6、 人的听觉定位有哪些规律与特点? 7、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8、 什么叫似动?它在什么情况下发生?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7 课时)
第一节 意识的一般问题 一、什么是意识 二、什么是无意识
三、意识的局限性及能动性
四、生物节律的周期性与意识状态 第二节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一、睡眠与梦 二.催眠
三.白日梦与幻想-意识的自发漂移 第三节 注意的一般概述 一、注意的基本概念
二、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三、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与分配性注意 第四节 注意的生理机制及认知理论 一、注意的生理机制 二、注意的认知理论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区分意识与无意识的概念; 2.了解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3.理解注意的概念和生理机制; 4.理解注意的认知理论。
本章重点和难点:
1.意识与无意识的概念; 2.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3.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几种形式; 4.注意的认知理论。
课后习题
1、 什么是意识和无意识?
2、 如何理解意识的局限和能动作用。 3、 睡眠分为哪些阶段?如何解释梦? 4、 什么是催眠?如何解释催眠? 5、 注意有哪些分类?
6、 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注意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7、 简要评述注意的几种认知理论。
第六章 记忆(9 课时)
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念 一、 什么是记忆 二、 记忆的作用 三、 记忆的分类
四、 记忆的结构及其加工过程 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 记忆的脑机制 二、 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三、 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 第三节 感觉记忆 一、 感觉记忆的编码 二、 感觉记忆的保持
三、 感觉记忆向短时记忆的转化 第四节 短时记忆 一、 短时记忆的编码
二、 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遗忘 三、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第五节 长时记忆 一、 什么是长时记忆 二、 长时记忆的编码 三、 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
四、 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五、 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 第六节 内隐记忆
一、 内隐记忆的一般概念
二、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简述记忆的概念与作用; 2.阐述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3.描述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概念和编码方式; 4.分析遗忘现象及规律; 5.列举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本章重点和难点:
1.记忆的概念、结构和加工过程; 2.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3.感觉记忆、短时记忆的概念、编码方式及遗忘特点; 4.长时记忆的概念、编码方式、遗忘规律和提取的特点; 5.内隐记忆的概念及其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6.记忆的脑学说、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课后习题
1、 什么是记忆?记忆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有哪些? 2、 记忆包括哪些主要的过程? 3、 什么是记忆的整合论和定位论?
4、 什么是感觉记忆?部分报告法说明了什么? 5、 短时记忆的特点是什么?
6、 为什么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会发生遗忘?
7、 什么是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是什么? 8、 影响长时记忆遗忘的因素是什么?
9、 什么是内隐记忆?研究内隐记忆有什么意义? 10.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关系是什么?
第七章 思维(7 课时)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念 一、 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二、 思维的过程 三、 思维的种类
第二节 表象与想象 表象 想象 第三节 表象与思维的脑机制 一、表象的脑机制
二、问题解决的脑机制 三、推理的脑机制 第四节 概念与推理 一、 概念的含义与种类 二、 概念结构的理论 三、 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 四、 推理
第五节 问题解决 一、 问题解决的概念 二、 问题解决的策略
三、 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专家与新手的区别 四、 影响问题解决的其他因素 五、 创造性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描述思维的概念、过程与特征; 2.论述表象、想象与思维的关系; 3.了解概念形成的策略和途径;
4.论述问题解决的过程、策略及其影响因素; 5.说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与影响因素。
本章重点和难点:
1.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2.表象与想象的概念、表象的特征及想象的综合过程; 3.概念形成的策略和途径,推理的概念和有关推理的理论; 4.问题解决的含义、策略及其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5.表象和思维的脑机制,人工概念形成的途径、策略及问题解决的策略等。
课后习题
1、简述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
2、什么是表象?它在思维中有什么作用? 3、简述想象的含义及其功能。
4、有关概念结构的理论有哪些?简述这些理论的主要观点。
5、人工概念形成的途径有哪两种?概念形成过程中可采用哪些策略? 6、为什么人们在推理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推理错误? 7、问题解决过程中可采用哪些策略?
8、试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心理因素影响着问题的解决? 9、什么是创造性?它包括哪些心理成分?
第八章 语言(6 课时)
第一节 语言的一般概念
一、 语言的概念及其特征 二、 语言的结构 三、 语言的种类
四、 语言的表征与加工过程 五、 研究语言的意义 第二节 语言的生理机制 一、 语言的发音机制 二、 语言活动的中枢机制
三、 大脑两半球的一侧化优势与语言活动 第三节 语言的理解 一、 语音知觉 二、 词汇的理解 三、 句子的理解 四、 课文的理解 第三节 语言的产生 一、 语言产生的性质 二、 语言产生的单位 三、 语言产生的阶段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了解语言的一般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语言的生理机制;
3.阐述大脑两半球的一侧化优势与语言活动的关系; 4.理解语言的理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本章重点和难点:
1.语言的概念、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表征和加工过程;
2.语言的理解的概念及其影响字词、句子、课文理解的因素; 3.语言的表征和加工过程; 4.语言的生理机制;
5.影响语言理解的主要影响因素。
课后习题
1、试述语言的含义及其特征。
2、 语言可分为哪几种?各种语言有哪些特点?
4、大脑皮层的语言区有哪些?损伤这些区域将引起哪种形式的失语症? 5、什么叫音位?研究音位的区别性特征有什么意义? 6、影响语言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7、什么是词汇识别?词汇识别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8、影响句子识别的因素有哪些? 9、试述图式在课文理解中的作用。
第九章 动机(8 课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北师大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