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一开始,应即向伤员先吹气两口,吹气有起伏者,人工呼吸有效;吹气无起伏者,则表示气道通畅不够,或鼻孔处漏气、或吹气不足、或气道有梗阻。 注意:①每次吹气量不要过大,大于1200ml会造成胃扩张;②吹气时不要按压胸部,如图所示;③儿童伤员需视年龄不同而异,其吹气量约为800ml左右,以胸廓能上抬时为宜;④抢救一开始的首次吹气两次,每次时间约1~1.5s;⑤有脉搏无呼吸的伤员,则每5s吹一口气,每分钟吹气12次;⑥口对鼻的人工呼吸,适用于有严重的下颁及嘴唇外伤,牙关紧闭,下颌骨骨折等情况的伤员,难以采用口对口吹气法;⑦婴、幼儿急救操作时要注意,因婴、幼儿韧带、肌肉松弛,故头不可过度后仰,以免气管受压,影响气道通畅,可用一手托颈,以保持气道平直;另一方面婴、幼儿口鼻开口均较小,位置又很靠近,抢救者可用口贴住婴幼儿口与鼻的开口处,施行口对口鼻呼吸。
人工循环(体外按压)
人工建立的循环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体外心脏按压(胸外按压),第二种是开胸直接压迫心脏(胸内按压)。在现场急救中,采用的是第一种方法,应牢记掌握。 按压部位:胸骨中1/3与下1/3交界处,如图所示。
伤员体位:伤员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如为弹簧床,则应在伤员背部垫一硬板。硬板长度及宽度应足够大,以保证按压胸骨时,伤员身体不会移动。但不可因找寻垫板而延误开始按压的时间。
快速测定按压部位的方法:快速测定按压部位可分5个步骤,如图所示。
(1)首先触及伤员上腹部,以食指及中指沿伤员肋弓处向中间移滑,如图(a)所示。
(2)在两侧肋弓交点处寻找胸骨下切迹。以切迹作为定位标志。不要以剑突下定位如图(b)所示。
(3)然后将食指及中指两横指放在胸骨下切迹上方,食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即为按压区,如图(c)所示。
(4)以另一手的掌根部紧贴食指上方,放在按压区,如图(d)所示。 (5)再将定位之手取下,重叠将掌根放于另一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如图(e)所示。
按压姿势:正确的按压姿势,如图所示。抢救者双臂绷直,双肩在伤员胸骨上方正中,靠自身重量垂直向下按压。
按压用力方式:
(1)按压应平稳,有节律地进行,不能间断。 (2)不能冲击式的猛压。
(3)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应相等,如图所示。压按至最低点处,应有一明显的停顿。
(4)垂直用力向下,不要左右摆动。
(5)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但应尽量放松,务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
按压频率:按压频率应保持在100次/min。
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关系通常是,单人为15∶2,双人复苏为5∶1,婴儿、儿童为5∶1。
按压深度:通常,成人伤员为3.8~5cm,5~13岁伤员为3cm,婴幼儿伤员为2cm。
胸外心脏按压常见的错误:
(1)按压除掌根部贴在胸骨外,手指也压在胸壁上,这容易引起骨折(肋骨或肋软骨)。
(2)按压定位不正确,向下易使剑突受压折断而致肝破裂。向两侧易致肋骨或肋软骨骨折,导致气胸、血胸。
(3)按压用力不垂直,导致按压无效或肋软骨骨折,特别是摇摆式按压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图(a)所示。
(4)抢救者按压时肘部弯曲,因而用力不够,按压深度达不到3.8~5cm,如图(b)所示。
(5)按压冲击式,猛压,其效果差,且易导致骨折。
(6)放松时抬手离开胸骨定位点,造成下次按压部位错误,引起骨折。 (7)放松时未能使胸部充分松弛,胸部仍承受压力,使血液难以回到心脏。 (8)按压速度不自主地加快或减慢,影响按压效果。
(9)双手掌不是重叠放置,而是交叉放置,如图(c)所示胸外心脏按压常见错误。 心肺复苏法
操作过程有以下步骤:
(1)首先判断昏倒的人有无意识。
(2)如无反应,立即呼救,叫“来人啊!救命啊!”等。 (3)迅速将伤员放置于仰卧位,并放在地上或硬板上。 (4)开放气道(仰头举颏或颌)。
(5)判断伤员有无呼吸(通过看、听和感觉来进行)。 (6)如无呼吸,立即口对口吹气两口。
(7)保持头后仰,另一手检查颈动脉有无搏动。
(8)如有脉搏,表明心脏尚未停跳,可仅做人工呼吸,每分钟12~16次。 (9)如无脉搏,立即在正确定位下在胸外按压位置进行心前区叩击1~2次。 (10)叩击后再次判断有无脉搏,如有脉搏即表明心跳已经恢复,可仅做人工呼吸即可。
(11)如无脉搏,立即在正确的位置进行胸外按压。
(12)每作15次按压,需作两次人工呼吸,然后再在胸部重新定位,再作胸外按压,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协助抢救者或专业医务人员赶来。按压频率为100次/min。
(13)开始1min后检查一次脉搏、呼吸、瞳孔,以后每4~5min检查一次,检查不超过5s,最好由协助抢救者检查。
(14)如有担架搬运伤员,应该持续作心肺复苏,中断时间不超过5s。 心肺复苏操作的时间要求: O~5s:判断意识。
5~10s:呼救并放好伤员体位。
10~15s:开放气道,并观察呼吸是否存在。 15~20s:口对口呼吸两次。 20~30s:判断脉搏。
30~50s:进行胸外心脏按压15次,并再人工呼吸2次,以后连续反复进行。 以上程序尽可能在50s以内完成,最长不宜超过1min。 双人复苏操作要求: (1)两人应协调配合,吹气应在胸外按压的松弛时间内完成。 (2)按压频率为100次/min。
(3)按压与呼吸比例为15∶2,即15次心脏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4)为达到配合默契,可由按压者数口诀1,2,3,4,?,14吹,当吹气者听到“14”时,做好准备,听到“吹”后,即向伤员嘴里吹气,按压者继而重数口诀1,2,3,4,?,14吹,如此周而复始循环进行。
(5)人工呼吸者除需通畅伤员呼吸道、吹气外,还应经常触摸其颈动脉和观察瞳孔等,如图所示。
心复苏法注意事项: 一。
(1)吹气不能在向下按压心脏的同时进行。数口诀的速度应均衡,避免快慢不(2)操作者应站在触电者侧面便于操作的位置,单人急救时应站立在触电者的肩部位置;双人急救时,吹气人应站在触电者的头部,按压心脏者应站在触电者胸部、与吹气者相对的一侧。
(3)人工呼吸者与心脏按压者可以互换位置,互换操作,但中断时间不超过5s。 (4)第二抢救者到现场后,应首先检查颈动脉搏动,然后再开始作人工呼吸。如心脏按压有效,则应触及到搏动,如不能触及,应观察心脏按压者的技术操作是否正确,必要时应增加按压深度及重新定位。
(5)可以由第三抢救者及更多的抢救人员轮换操作,以保持精力充沛、姿势正确。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转移和终止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心肺复苏术操作是否正确,主要靠平时严格训练,掌握正确的方法。而在急救中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可以根据以下五方面综合考虑: (1)瞳孔。复苏有效时,可见伤员瞳孔由大变小。如瞳孔由小变大、固定、角膜混浊,则说明复苏无效。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造纸厂制浆、造纸安全操作规程(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