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112、预防措施
(1)改善砂浆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和提高粘结强度的关键,宜使用掺 有石灰膏或粉煤灰的混合砂浆。
(2)改进砌筑方法,不宜采用推尺铺灰法或摆砖砌筑,应推广“三一砌砖法”, 即使用大铲,一块砖,一铲灰,一揉挤的砌筑方法。 (3)严禁干砖砌墙。
(四)墙体留置阴槎,接槎不严 1、现象
砌筑时随意留槎,且多留置阴槎,槎口部位用砖渣填砌,使墙体断面遭受严 重削弱,阴槎部位砂浆不严,灰缝不顺直。 2、预防措施
(1)在安排施工组织计划时,对施工留槎应作统一考虑,外墙尽量做到同步 砌筑不留槎,如外墙脚手砌纵墙,横墙可以与此同步砌筑,工作面互不干扰,这 样可尽量减少留槎部位,有利于房屋整体性。
(2)退槎宜采取.. 18层退槎砌法,为防止因操作不熟练,使接槎年水平缝不 直,可以加立小皮数杆,清水墙留槎,为遇有门窗洞口,应将留槎部位砌至转角 门窗口边,在门窗口框边立皮数杆,以控制标高。
(3)留退槎确有困难时,应留引出墙面.. 12cm的直槎,并按规定设拉结条, 使咬槎砖缝由纵横墙交接年移至内墙部位,增强墙体的整体性。
(4)后砌非承重.. 12cm隔墙,宜将取在墙面上留榫式槎的作法,接槎时,应 在榫式洞口内先填塞砂浆,顶皮砖的上部灰缝,用瓦刀将砂浆塞严,以稳固隔墙, 减少留榫洞口对墙体断面的削弱。 (五)配筋砌体钢筋遗漏和锈蚀 1、现象
配筋砌体(水平配筋)中钢筋操作时漏放或没有按照设计规定放置,配筋砖 缝中砂浆不饱满,
年久钢筋遭到严重锈蚀而失去作用,上述两种现象会使配筋砌
体强度大幅度地降低。 2、预防措施
(1)砌体中的配筋与混凝土中的钢筋一样,都属于隐蔽工程项目应加强检查, 并填写检查记录存档,施工中,对新砌部位需要的配筋应一次备齐,以便检查有
COM12
无遗漏,砌筑时配筋端头应从砖缝中漏出,作为配筋标志。
(2)配筋宜采用冷拨钢丝焊网片,砌筑时,应适当增加灰缝厚度(以钢筋网 片厚度上下各有.. 2mm保护层为宜),为同一标高墙面有配筋和无配筋两种情况,可
分划两种皮数杆控制。
(3)为了确保砖缝中钢筋保护层的质量,应先将钢筋网片刷水泥净浆,网片 放置前,底面砖层的纵横竖缝应用砂浆填实,以增强砌体强度,同时也能防止铺 灰砌筑时,砂浆拌入竖缝中而出现露筋现现象。
(4)配筋砌体一般均使用高标号水泥砂浆,为了使挤浆严实,严禁用干砖砌 筑,应采取满铺挤,也可适当敲砖振实砂浆层,使钢筋能很好地被砂浆包裹。 五、屋面工程
(一)屋面卷材起鼓预防措施:
1、找平层应平整、清洁、干燥、冷底子油涂刷均匀,这是防止卷材起鼓的主 要措施。
2、原材料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应避免水分侵入,尤其是要防止卷材受潮。 卷材铺贴应先高后低,先远后近,分区段流水施工,并注意掌握天气预报,连续 作业,一气呵成。
3、防水层施工前,应将卷材表面清干净;铺贴卷材时,油膏应涂刷均匀,并 认真做好压实工序,以增强卷材防水层与基层的粘结能力。 4、不在雨天、大雾、大风或风砂天施工,防止基层受潮。
5、当屋面基层干燥确有困难,而又急需铺贴卷材时,应采用排气屋面作法。 (二)山墙、女儿墙部位漏水预防措施:
1、转角处应按规定做成钝角,垂直面与屋面之间的卷材应分层搭槎。 2、木砖、木条需进行防腐处理,卷材收口处应钉设牢固。 3、压顶板宜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板缝之间应用油膏浇缝。 4、垂直面撒铺绿豆砂的工序不得省略,并要认真做好。
(三)防治楼地面、阳台地面、屋面的落水口和立管洞处渗水的措施: 1、落水口均要比楼地面、屋面天沟低.. 10~.. l5mm。且做成喇叭口。
2、对立管洞口,要洒水湿润洞壁和管面,在粘结面刷一度.. 107胶水泥浆,先 灌.. 10~.. 15mm厚.. 1,2水泥砂浆,再灌.. C18砼,用铁棒捣实,刮平表面,第二天刷
嵌一层防水材料,再补10~15mm厚l:2水泥砂浆,凹lOmm左右。待修补料终凝
后进行蓄水2h检验,做到不渗水。
嵌一层防水材料,再补10~15mm厚l:2水泥砂浆,凹lOmm左右。待修补料终凝
后进行蓄水2h
检验,做到不渗水。
1:2,并严格控制水灰比,采用稍干硬的砂浆,随拌随用,当即压光。 2、水泥宜采用早期强度较高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安定性要好。砂子宜采用
粗中砂,含泥量不应大于.. 3%,并除去有害杂质。用于面层的碎石粒径不应大于 15mm,也不应大于面层厚度的2/3,含泥量不应大于2%。
3、采用无砂水泥地面,面层拌合物内不用砂,用粒径为2~5mm瓜米石拌制, 配合比宜用水泥:瓜米石=1:2。
4、掌握好面层的压光时间,在水泥“初凝后”开始,“终凝前”结束前的时 间内压光。
5、水泥地面压光后,应视气温情况,一般在一昼夜后进行洒水养护,可用 草帘、锯末覆盖后洒水养护,洒水养护不少于7d,提供使用不能少于.. 15d。 6、合理安排施工流向,避免上人过早。水泥地面应尽量安排在墙面、天花的
粉刷等装饰工程完工后进行,避免对面层产生污染和损坏。 7、在低温条件下抹水泥地面,应防止早期受冻。 (二)地面空鼓预防措施:
1、认真清理基层表面的浮灰、浆膜以及其它污物,并冲洗干净。如基层表面
过于光滑,则应凿毛。
2、控制基层平整度,用2m直尺检查,其凹凸度不应大于10mm,以保证面层 厚度均匀一致,防止厚薄悬殊过大。
3、面层施工前1~2天,应对基层认真进行浇水湿润,使基层具有清洁、湿 润、粗糙的表面。
4、素水泥浆结合层在调浆后应均匀涂刷,不宜采用先撒干水泥面后浇水的扫
浆方法。素水泥浆水灰比以0.4~0.6为宜。 (三)楼地面面层不规则裂缝预防措施: 1、重视原材料质量。 13
COM14
2、保证垫层厚度和配合比的准确性,振捣要密实,表面要平整,接槎要严密。 3、面层的水泥拌合物应严格控制用水量,表面压光时,不宜撒干水泥面。因 水分过大难以压光时,可适量撒一些.. 1:.. 1干拌水泥砂拌合物,撒布应均匀,待吸
水后,先用木抹均匀搓打一遍,然后再用铁抹压光。
4、水泥砂浆面层铺设前,应认真检查基层表面的平整度,尽量使面层的铺设 厚度厚薄一致。
5、面积较大的水泥砂浆(或混凝土)楼地面,应从垫层设置变形缝。
6、结构设计上应尽量避免基础沉降量过大,特别要避免基础的不均匀沉降。 7、使用上应防止局部地面集中堆荷过大。
8、水泥砂浆(或混凝土)面层中掺用外加剂时,严格按规定控制掺用量,并 加强养护。
(四)带地漏的地面倒泛水预防措施:
1、阳台、浴厕间的地面标高设计应比室内地面低.. 20~50mm。
2、在卫生间、厨房间和阳台地面施工中首先应保证楼地面层标高准确,抹地 面前,以地漏为中心向四辐射
冲筋,摊铺细石砼、找好坡度,用刮尺刮平。抹面 时,注意不留洼坑,待细石砼硬化后,用泼水方法全面检查泛水是否正确。 3、水暖工安装地漏时,应注意标高准确,宁可稍低,也不要超高。
4、加强土建施工和管道安装施工的配合,控制施工中途变更,认真进行施工 交底,做到一次留置正确。 七、抹灰工程
(一)砖墙、混凝土基层抹灰空鼓、裂缝预防措施: 1、混凝土、 砖基层表面凹凸明显部位,应事先剔平或用.. 1:.. 3水泥砂浆补平; 表面太光滑的基层要凿毛,可用.. 1:.. 1水泥砂浆掺10%的 107胶先薄薄抹一层,.. 24
小时 后才进行抹灰,基层表面砂浆残渣污垢、隔离剂、油漆等,均应事先清除干 净。
2、墙面脚手架孔洞应堵塞严密;水暖、通风管道通过的墙洞和剔墙管槽,必 须用.. 1:.. 3水泥砂浆堵严抹平。
3、不同基层材料如木基层与砖面、混凝土基层相接处,应铺钉金属网,搭接 宽度应从相接处起,两边不小于10mm。
COM15
4、抹灰前墙面应浇水。
5、抹灰用的砂浆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并具有一定的粘结强度。 6、抹灰用的原材料应符合质量要求。
7、底层砂浆与中层砂浆的配合比应基本相同。
8、当基层墙体平整和垂直偏差较大,局部抹灰厚度较厚时,一般每次抹厚度 应控制在.. 8~.. 10mm为宜。中层抹灰必须分若干次抹平。
9、门窗框塞缝应作为一道工序专人负责。先将水泥砂浆用小溜子将缝塞实塞 严,待达到一定强度后再用水泥砂浆找平。门窗框塞缝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 与墙体联结牢固,抹灰后不致在门窗边处发生裂缝、空鼓问题。 (二)抹灰面不平、阴阳角不垂直与不方正预防措施:
1、按规矩将房间找方,挂线找垂直和贴灰饼(灰饼间距1.5~ 2m一个)。 2、冲筋宽度为.. 10cm左右,其厚度应与灰饼相平。为了便于作角和保证阴阳 角垂直方正,必须在阴阳角两边冲灰筋一道;抹出的灰筋应用长木杠依照灰饼标 志上下刮平;木杠受潮变形后要及时修正。
3、抹灰时如果冲筋较软,容易碰坏灰筋,抹灰后墙面凹凸不平;但也不宜在 灰筋过干后进行抹灰,以免出现灰筋高出抹灰表面。
4、抹阴阳角时,应随时用方尺检查角的方正,不方正时应及时修正。抹阴角 砂浆稠稍小,要用阴角抹子上下窜平窜直,尽量多压几遍,避免裂缝和不垂直方 正。
(三)混凝土顶板抹灰空鼓、裂缝预防措施:
1、现浇混凝土楼板板底表面有木丝、油毡等杂物时必须清理干净;使用钢模 现浇混凝土楼板时,应用清水加.. 10%的火碱,将隔离剂、油垢清刷干净;如有蜂
窝麻面情况,应事先用.. 1:..
2水泥砂浆修补抹平,凸出部分需剔凿平整。
2、为了使底层砂浆与基层粘结牢固,抹灰前一天顶板应喷水湿润,抹灰时再 洒水一遍。现浇混凝土顶板抹灰,底层砂浆用.. 1:0.5: 1混合砂浆,厚度.. 2~3mm,
操作时应顺模板纹方向垂直抹,用力将底灰挤入顶板缝隙中,紧跟抹中层砂浆找 平。
八、外墙涂料
(一)颜色不匀预防措施:
1、生产一批涂料时,每一批的颜料掺量和各种材料的配合比例必须准确。发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民用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