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了我国教研新体制。
六、校本教研的主体(参与教研有教师、校长、专业研究人员) 1.校本教研主体的角色定位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者、追求自我发展的进修者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实践者是基础的,研究者是上位的,进修者的角色是融合在前两者角色之间,伴随着实践与研究的进程而发展。
2.校长是校本教研第一责任人
校长是校本教研及校本教研制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校长提供各种保障(制度保障、经济保障和人文关怀)服务于校本教研,尊重和保护教师的专业自主,为教师在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排忧解难,确保校本教研得以有效开展,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组织。
3.校本教研需要教师全员参与
新课程推进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每个教师必须适应新课程需求,否则将成为教育日益发展形势的淘汰者;教师是校本教研主体,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离不开教师;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成长,校本教研与教师息息相关。因此需要教师全员参与。
4.校本教研主体的行为 (1)自我反思 课前反思:凭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新的教学活动先进预测性的思考,是前瞻性反思。
课中反思:发生在教学课程中的问题,及时反思,是一种机智教学行为,属于敏感性反思。
课后反思:上完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回顾存在哪些问题解决,或对有效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提升,属于批判性反思。
(2)同伴互助
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组织型,由学校管理者有目的、有计划组织
6
的研讨活动;另一种是自发型,是教师自主与教学同伴,与专家进行研讨。
同伴互助的方法有三种:①对话;②协作;③帮助。 (3)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简单地讲,就是进行理论指导,实践是离不开理论指导。校本教研虽然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但不完全基于校内力量,还需要专家引领,如果缺少先进理论的指导,久而久之也许就变成不鲜活的一盆水,导致校本教研形式化、平庸化。
专业引领的形式:学术专题报告、政治学习辅导讲座、教学专业咨询、教学现场指导。其中,现场指导为最有效的形式。
专业人员介入校本教研要做到:到位不越位,立足与教师平等交流,相互探讨,让教师成为活动主体。
七、校本教研的对象:具体学校的具体教学问题。
校本教研的目的就是解决学校和教师的教学问题,促进学校和教师得到发展。所以,研究对象是学校的具体教学问题。
八、校本教研的原则 1.“行动者即研究者”原则。
“行动者即研究者”原则——在校本研修中,行动研究规定了研究主体的双重角色:行动者和研究者。研究者所研究的对象是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产生教育教学问题,行动研究的要点与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双重角色相吻合。
教学行动研究是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边研究边行动已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2.侧重性原则。
学校教学工作内涵丰富,内容广泛,已形成规律性管理章程和管理模式,就不要在这些方面下大功夫去修正和研究了,要视学校办学特色和风格,找准学校研究工作的突破点,侧重选择需要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问题去思考、去研究。
3.综合性原则
校本教研既要有共性探讨,又要有个性探讨。
7
4.生成性原则
在校本教研过程中,常常会生成许多的问题,让我们不断地研究和解决。这种生成性原则,能促使我们走进新的境界得以创新和彰显个性与特色。
5.协作性原则
校本教研强调同伴互助、多元化研究,解决学校问题、教师教学问题或是课题都需要群体教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所以说校本教研体现协作性原则。
九、同步练习
1.校本教研的含义是什么? 2.校本教研有哪些原则。
3.从实际出发,谈谈目前本校面临的哪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采取哪些措施进行解决?
校本教研的形式
校本教研的形式主要是指教育科研方法在校本教研中的运用。如课题研究、案例研究和叙事研究等。
一、课题研究 (一)什么是课题研究
课题也称问题、主题或专题。根据中小学的教育实际工作而言,所采用教育实验或行动研究方法的研究活动称为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特特性
1.因果性。课题研究注重事先发现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然后进行实验来检验假设,最后得出研究结论,
2.主动变革性。课题研究却要主动对研究变量进行操作,并观察在变革了这些因素以后会出现哪些新的情况。
3.教育性。课题研究包括自然学科课题研究和教育课题研究,我
8
们所谓校本教研侧重对教育课题研究为研究对象,与其他学科的课题研究相比,教育课题研究重视研究的教育性。
(三)课题研究操作方法 1.选定课题。
找准问题确定课题。首先要判断所选的问题是否有价值,课题是否有发展价值,研究人员是否有研究实力和学术能力以及相关设备等条件来选定课题。
2.文献检索。
课题确定后,应立即检索大量文献,要考虑该课题是否有前人研究过,若果没有,那么就要认真思考研究的每一个过程应该怎么设置,检索相关材料,做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如果有,那么就考虑到是否能突破前人的研究结论,也得检索大量文献才能做主判断。
3.形成假说。
所谓假说就是陈述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命题,这个命题必须能够被检验。
4.制定研究方案。
制定方案选择研究过程与方法。(举例说明,如《水语水书十课时》地方教材开发与研究)
5.实际运作。
实际运作就是实际操作,此过程非常讲究,通过观察、测量、分析便能证实或证伪前面的假说命题。若能证实,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出新的看法和新的研究过程;若是证伪(证伪指的是任何科学理论都有一定局限性,超出某个范围就必须建立新的理论,原有的理论就被“证伪”了,但原有的理论还是真理,只不过是在原来的条件范围内有效,而并不是“伪科学”。 )则可以重新构建假说,重新设计检验方案。
6.提交报告。
不管课题假说是证实还是证伪,研究者都要如实提交一份课题研究报告,简明扼要地阐述研究过程。(举例说明,如《水语水书十课时》地方教材开发与研究的结题报告)
课题六步骤完成以后,等着课题专家组对课题进行验收,最终由
9
专家组提出结论,我们所研究的目的是否达到。
课题研究是学校开展教研的一种经典的形式,也是一种最基本的形式,我们课本上所提出的研究报告,是一种传统的研究方法,但我们要正视社会的发展、科学的变革,要从校本实际选择更合理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二、案例研究
这一种研究方法和我们前面所学习的研究方法不同,前面我们所学的课题研究是借鉴科学主义的研究范式,采取实验、观察、检验的系统和实证的研究方法,而案例研究是对人和社会不能使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只能以人文学科的主管方法对具体的个人和事件进行解释说明。
(一)什么是案例
案例就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发生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故事。 (二)什么是案例研究
简单地说,把教育实践中发生的故事记录下来,再进行反思与感悟,这就是案例研究。
(三)案例研究中的案例必须具备的特征:
1.真实性;2.典型性;3.浓缩性(多角度呈现问题、提供足够的信息);4.启发性。
(四)案例研究中的案例类型:
描述性案例、说明性案例、证实性案例、探索性案例。 (五)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的对象是教学实践,研究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其具有如下特点:
1.具有典型的问题解决价值取向。对一个真实的问题的探究和实践过程,体现强烈的现实性和实践操作性。
2.具有质的研究所共有的解释性。它主要以解释、理解和说明其意义的方法来研究事例。
3.研究成效与研究者的关系十分密切。 (六)案例研究操作方法 案例研究过程=实践+反思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校本教研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一)(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