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办法解决问题,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从中期阶段起,我们每学期举行一次汇报课活动,每个课题组成员均要上一节文言文公开课,课后课题组成员一起进行反思、点评。我们通过教学实践,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升了自己教学能力。
(4)经验总结法:即订阅教育教学书刊杂志,搜集他人的优秀论文、教学案例、课堂实录等,思考、总结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出不足之处,不断完善、改进,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由感性到理性,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
(5)案例研究法。面对真实的教学案例,以客观角度审视课堂教学本身,有利于针对本论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案例可以取之课内,也可以发生在课外。
(二)课题研究的工作过程
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才能得以不断完善。根据本研究所确定的内容,以及当前语文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客观需要,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①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4月):主要完成课题的申报和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包括教材、教师、教学)调查研究,努力探求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为下阶段实证研究打好基础。组织好研究队伍,了解准确的现状,明确研究的目标,确定研究的内容,分解落实研究任务。
②实施阶段(2011年5月~2013年8月):
(1)文言文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按照课题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实践。
(2)以多种形式进行文言文教学研究,研究涉及方法策略、案例研究、个案指导、问题探讨等。
6 / 28
一是把?导学?引入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精心编制了人教版语文必修和选修文言文所有教材的导学案,做到先学后教,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
二是经常性开展文言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教研课、比武课、示范课等都以文言文教学为内容,三年来以文言文为教学内容的各种课型有50多堂。
三是比较分析,对同一内容采取多种方法教学,通过对比、研讨寻求最佳策略。
四是强化备课组的作用,将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同步化,集中研讨和日常交流结合起来。
五是加强理论学习,组织课题成员培训,以语文教学理论期刊《中学语文教与学》中的?文言文专题研究?栏目文章为学习内容,学习别人好的做法,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加以改造、变通、创新。
六是化整为零,专题研讨,定期交流,各备课组作为课题组的下设小组就预设问题进行探讨后交流。
七是有计划的进行教学检测,掌握第一手材料,根据第一手材料进行案例分析,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八是组织教学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策略等设疑问难,然后向专家咨询,寻求专家指导,查阅有关文献,寻找最佳答案。
九是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形成文字,有课后教学反思、最优教学设计、体会深刻的论文、分析透彻的个案等等。
十是有计划有步骤开展研究的同时,根据实际适时调整研究方案,捕捉研究的疑点,突出研究重点,使研究更接地气,更加具有实效性。
③总结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主要任务是将实证研究所形成的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得出的数据和结论,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形成比较完整的、较为科学的、符合高中语文文言课堂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体系,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决策和调控提供科学依
7 / 28
据和提供可操作的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为了顺利完成这一研究工作,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①学习理论,加强培训。学习和理解先进教育理论和课堂教学研究成果,加强培训,保证参与课题研究的成员能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系统研究,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化。
②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重视研究过程中信息的收集,不断总结和完善我校开展学科课堂教学的经验,把握研究目标与方向。
③注重过程,强化管理。合理划分研究步骤,加强过程监管,无故不完成研究任务和长期不参加本课题研讨活动的参与人员,视作自行退出研究工作,
④加强协作,定期交流。建立动态交流、密切联系,加强交流,组织现场观摩,论文、课例、教学软件等成果评比,推广成功经验,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在研究方法、进度、科学性等方面符合整个课题研究的目标和要求。
⑤点面结合,重点突破。本研究在我校52个班中同时进行,实行点面结合、?条??块?并举的工作方式,选择理论上和已有实践经验比较成熟的做法,进行了尝试验证;针对实践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力量,实现了重点突破。
⑥学校设立专项经费用于课题研究。保证课题研究的开展,根据课题需要安排打印经费5000元。设备添置3000元,切实保证教师培训、会务、活动的展开及其他经费15000元等。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与结论
(一)探索了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通过三年多的研究,摸索出了文言文课堂教学的一些有效策略,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得到激发,教师文言文教学的理念和手段得到更新,
8 / 28
文言文课堂教学效果大为提升。
1、情景创设策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创设生动的文言诗文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与作者共情,是让古典诗词深深的融入学生的血液中,激发学生聪慧的灵性的有效策略。
⑴借助图画增强美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古诗词以它优美的意境,饱含情感的意象吸引着无数的读者。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描绘了人生中最美好的良辰美景,由春天、夜晚、江水、花树、明月构成了一幅清丽优美的画卷,通过媒体展示与诗文解读,引导学生去观赏,去体会诗中美景,在丰富多彩的情感空间里去体验春江花月夜的自然美景,去感悟诗人在这江天一色的月光下,内心变得澄明清净,心与自然的灵性交流。学生在头脑中就会逐步构成一幅幅意境优美的画面,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濡染学生的心灵,诱发出他们的审美情趣,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更深地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图片,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苏轼?大江东去?的豪迈,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的缠绵,能够感悟到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动荡不安。借助于图画的美感,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⑵借助音乐营造气氛,引发学生内心的共鸣
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引起内心的共鸣。如《春江花月夜》的古筝曲,经常为我们教授诗文《春江花月夜》时所用,因为它以委婉优美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安宁的情调,描绘出人间的良辰美景,极具东方的诗情画意。用这首古筝曲来营造诗歌的情调恰到好处,渲染了一种哀而不悲,美而不腻的诗歌意境。把春江花朝秋月夜的美好景致宁静委婉地轻轻说来,把岁月流逝、时光短暂的感慨缓缓道出,把思妇游子的离愁淡远在朦朦胧胧的月色之中,让人叹为观止。
9 / 28
⑶通过想象内化意境,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
?诗言志?,诗歌表现的是真性情,在教学古诗词时,应让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充分把握古典诗词意象的内涵,内化于心。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人想象今宵旅途,一叶扁舟临岸,酒醒梦回,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头,佳人远去,情何以堪。意象简洁,画面饱满,意境深远。充满了凄清的气氛。人情之冷落,风景之幽清,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诗词的意境之中。学生可以根据画面的想象,进一步地内化意境,把握诗人?离愁渐远渐无穷?的痛苦和凄凉,与诗人达成共情。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把愁和滔滔不绝的春水联系在一起,意象单一,意境绵绵。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词人的家国情、亡国恨深藏在浩浩荡荡、滚滚而下,一泻千里的春江水中。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想象,去联想,去扩展,去创造。尽可能的内化意象,丰富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与诗人共情。
多媒体技术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自由进退,上古时的生活器具、千里之外的自然风光都可以自由的呈现在学生和教师面前,为古诗文的学习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策略。
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文言文因其年代距今相对久远,语法和语意情境,文本生活情境,人物的情感情境等大大脱离当代中学生的语法习惯、生活习惯、情感习惯、社会认知等,因此精心设计问题,可以作为激活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学生会因此深入思考。提高文言文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在主引导问题的驱动下,努力促进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勤于提问。激发学生向文本提问、向同学提问,向老师提问。教师指导学生学会提中心问题、疑难问题,而当学生遇到以上问题的时候,指导学生首先问自己,和自己展开对话,独立思考问题,力
10 / 28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最终稿(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