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秦汉文学教案(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04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语言的修饰和整饬。大量排比式的句子, 与陆贾、贾谊等人的文章共开后世骈文之先河。如《要略》一篇,在这方面就极 有特色。 三、董仲舒策对

董仲舒(前179-前104),西汉大儒,一生著述甚丰。其影响最 大者,则为《汉书》本传中所载《贤良对策》三篇。元光元年(前134)五月, 汉武帝下诏求贤良文学言治国大要,董仲舒连上三篇对策,从政治上提出了革除 秦弊、德刑并用、重视德治的“更化”主张,从思想上提出了推尊儒术、抑黜百 家的学说和春秋大一统的理论。这三篇文章对中国后世的封建社会政治思想影响 深远。

从文学方面看,《贤良对策》三篇也是优秀的政论散文。此为应答策对之作,要在有限的篇幅 中回答清楚汉武帝提出的重要政治问题,拿出符合帝王要求的治国方略,绝非易 事。而董仲舒因为有多年治《春秋公羊传》的根基和长期的理论思考,所以能够 举重若轻,从容应对,把自己的一系列治国主张用高度精练概括的文字表述出来。 其论理宏博而又深刻,有包容天地古今的政治历史眼界;其行文明晰晓暢,理致 细密,全无艰涩滞重之笔;其语言素朴无华,其风格则儒雅雍容。这使它成为中 国古代著名的政论文章。

四、刘向的叙录

刘向(前79-前8),西汉后期一个重要的经学家、目录学家,也是一个很有成就的散文家, 一生有著作多种。《说苑》、《新序》等书,杂举前代群书轶闻琐事编录而成, 寓以劝戒说教之意。其中许多篇目富有小说的意味,如《齐桓公出游》(《新序 ·杂事四》)、《楚庄王欲伐陈》(《说苑·权谋篇》)等,篇幅虽小,但叙事 生动,上承《韩非子》的《内、外储说》、《说林》之体,下开六朝《世说新语》 类小说之先河。 政论散文中,《极谏用外戚封事》历数前代帝王任用外戚之弊, 劝汉成帝不要让王氏擅权,显示出他对刘氏政权旁移的深深关切。《谏营昌陵疏》 以历朝贤君尚俭兴邦、昏君奢侈亡国的生动史事,力劝汉成帝去奢节葬,意蕴深 刻,态度诚恳,说理透辟,是一篇极富教益的好文章。

刘向在中国古代典籍的整理编辑方面曾作出过突出贡献。每校毕一书,他都 编目记录,还为许多书写了书录,这其中有些就是很好的文学散文。如《战国策 书录》,不但详细介绍了该书的编校过程、书名的由来,而且还描述了春秋战国 之际的政治变化,纵横策士游说诸侯局面的形成,以及当时错综复杂的历史。叙 事中杂有议论说理,见解深刻,语言简洁,文笔生动。虽不及贾谊的《过秦论》 雄峻,然从容浑厚,贯以劲气,似无意为文而自能尽意。

西汉是中国古代散文继先秦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期,除上文所述之外,还有许 多著名的作家作品,如司马相如的《难蜀父老》、东方朔的《答客难》、桓宽的 《盐铁论》、扬雄的《解嘲》、《解难》等等。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 六朝文》中,就收有西汉334人的文章,这其中尚不包括那些行世的文集。

五、西汉散文的特点

首先,西汉散文是在先秦诸子散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但是和先秦诸子的文章相比又有明显的不同。由于先秦诸子处在国家分裂和 历史转折时期,为建构新的政治、思想、文化模式各自著书立说并相互攻讦,就 成为先秦诸子散文的一大特点;而汉代散文家由于处在大一统的新政治格局之下, 如何巩固新兴政权和建立新时代的思想形态就成为他们所关心的新问题,这使他 们的文章比先秦诸子散文缺少了思想表达的自由度但却显得严谨质实。

其次,西汉散文带有浓厚的先秦遗风。再从西汉 社会发展状况看,由于上承短命的秦王朝,再加上统治者崇尚无为之治,所以汉朝初年在思想文化等方面尚有先秦余绪,他们的散文代表了西汉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在后世也有深远影响。随着帝国政权的稳固和定儒家思想于一尊,武帝以后的政论散文向着深广宏富、醇厚典重方面发展,由越世高谈转为本经立义。

最后,以剖白个人思想心迹为主的书信体散文富有感染力。如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枚乘 的《谏吴王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杨恽的《报孙会宗书》等,或痛陈事 理,或自抒怨愤,或嬉笑怒骂,叙事抒情均富有感染力,成为汉代散文史上一枝 旁逸斜出的奇葩。

【思考与练习】

1、谈谈贾谊散文的艺术成就。

2、汉代政论文与《战国策》的关系?

【阅读书目】

1、《吕氏春秋》,巴蜀书社1989年版;

2、《淮南子》,巴蜀书社1989年版

第三讲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教学目标:

1、枚乘《七发》文学成就 2、司马相如及其大赋创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汉赋的产生、嬗变与分期

2、汉赋的发展、思想倾向及其表现形式上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 讲授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

第一课时

本节讲授汉赋的起源与发展

一、赋体文学的起源

赋,《说文》解为“敛也”。但在现存许慎之前的古籍中这个意义并未被直接使用。《尚书·禹贡》中专有一段讲定赋分国的,原则是“底慎财赋”。而开篇记九州山川原泽(即地理概况)、贡物(物产之优者贡中央政府)、贡道即进贡所必经的道路时,还定下了各州土地的丰腴贫瘠程度,以“厥田惟某某(等级),厥赋惟某某(等级)”规定了赋税级别。这里赋纯属上交中央政府、或中央政府限定地方政府收缴的田地税。收取赋税至今被称为聚敛,看来敛是田地税引申来的意义。汉初《毛诗大序》提出的诗之作法,有“六义”,其中有“赋”一法,后代注解以“直陈其事”、“铺陈其事”。而在《周礼》中把赋作为“六诗”之一。故尔,班固《两都赋·序》说:“赋者,古诗之流也”,应当宗法于此。

周代官僚阶层在社交乃至外交场合“赋诗断章”,后代注家多解为“不歌而诵谓之赋”,其实理解偏了,这里赋应当是《说文》中敛的意思,即随手拿(敛)来一首或一段诗应酬答对之义。但这种歪曲理解却歪打正着:因为《诗经》本是配乐的,应酬场合很难保证总有乐队相伴,即使有乐队,也很难配合“断章取义”的需要。所以在答对时顺手“敛”来的诗,只有朗诵而无法也没有必要歌唱配乐。《诗经》之后的屈原、荀卿作品,写来就不配乐(其实《九歌》应配乐),所以《汉书·艺文志》便直接认定他们的作品为赋了。而荀卿,便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赋”为自己作品名篇的第一人。《汉书·艺文志》称:“孙(荀)卿赋十篇”。现在存世荀卿赋五篇,这就是著名的《礼》、《知》、《云》、《蚕》、《箴(针)》。屈原之后的宋玉,其作品多被称作赋,而其《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直接以赋命名的作品名动古今。刘勰《文心雕龙·铨赋》:“秦世不文,颇有杂赋”,盖本于《汉书·艺文志》所录“秦时杂赋九篇”。这说明,在汉赋崛起于文坛之前,作为文体的赋,是经过了充分的准备阶段的。以现在所能见到的汉之前赋篇看,抒情赋、咏物赋、纪游赋、说理赋、述志赋等汉代盛行的赋体,都已经出现,甚至有些已成为咏诵千世的名篇。?

二、汉赋兴盛的原因

汉代在文学上被称为大赋巨史的时代,汉赋是赋体文学的高峰。赋体文学大盛于汉,主要是由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促成的:?

首先,汉代经济的发展,为赋体文学的兴盛提供了足够的物质条件。秦王朝统一中国后不久,便采取了横征暴敛的政策,“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再经过秦末亡秦起义和五年楚汉之争的兵燹之灾,到汉高祖刘邦定天下时,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凡米石

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鉴于亡秦的教训,汉初统治者崇尚黄老之学,标榜无为而治,

采取与民休息政策,使经济得以发展。到汉武帝时,“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巨百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经济的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从上引文可以看到,村长乡长乃至下层官吏都可以“食粱肉”,从容长养子孙,子孙的受教育自然不成问题。受教育的士子众多为文坛提供了强大的后备队。同时,由于物质条件丰富,游学为文自无衣食之忧,而对于文学消费者,一篇好文章出来,既使出现“洛阳纸贵”的局面,也不影响抢购纸张传抄作品。赋体文学不是打油诗,是要有良好的教育基础作后盾的。汉代恰恰为士子们从事大规模文学创作提供了物质基础。

其次,汉代至武帝之前的政治稳定,为汉赋创作出现高峰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史称:汉初至武帝即位七十年间国家无事,即没有大范围的兵燹水旱等天灾人祸,社会环境比较安定。安定的社会环境,为士子受教育、文人搞创作提供了有利保障,即使武帝即位后发动开边战争,最初也没有破坏“公私仓廪俱丰实”的社会储备,反而鼓舞了文人们的大一统气概。这史无空前的太平盛景和充满豪情的大一统气概,在赋体文学的高峰期充溢在散体大赋里。

再次,对外交往的扩大和宫庭园林的兴建,开阔了汉人的眼界,为赋体文学提供了丰富的表现题材。汉代开通河西走廊,扩大了对外交往,通商范围远达塔什干、布哈尔、撒马尔罕、阿富汗、波斯、印度乃至罗马,而据《西京杂记》和《朝鲜考古图录》记载,汉朝和日本、朝鲜也有通商关系。汉赋中罗列的珍禽异兽、奇珍怪物,大都是人们在当时见所未见的,便赖于对外交往的扩大。如前述,武帝即位时国库丰实,财力充足,所建造的甘泉宫、建章宫、上林苑、通天台、飞帘阁等,使得乃祖刘邦都嫌奢侈的长乐宫、未央宫相形见绌。这些富丽堂皇、豪华宏大的宫廷,和“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终始灞、浐,出入泾渭,丰、镐、潦、潏,纡余委蛇”(《上林赋》),遍养珍禽异兽的皇帝苑林,共同构成了炎汉一朝的宏丽风景线,两汉文人眼界大开,自然丰富了赋体文学的题材。?

最后,西汉初年倡导的、以清静无为简朴素淡为体的黄老之风,在汉武帝即位之后逐渐告退,为“铺采摛文”的汉大赋提供了发展空间;而统治阶级的提倡,又为赋体文学的兴盛准备了巨大的市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很快被奉为经典,文人士子以儒学讨出身,开门授徒的硕儒便在故纸堆中寻求微言大义,经学日益繁缛,经书一字,注解或至万言,这无疑助长了文人铺采摛文、构制鸿篇巨制的风气。比如写“郑女曼姬”,无非是体态婀娜、衣饰华美、飘然若仙,在《子虚赋》中就被司马相如写成这种样子:

于是郑女曼姬,被阿緆,揄紵缟,杂纤罗,垂雾縠,襞积褰绉,郁桡豀谷。衯衯裶裶,扬袘戌削,蜚襳垂髾。扶舆猗靡,翕呷萃蔡;下靡兰蕙,上拂羽盖;错翡翠之威蕤,缪绕玉绥。眇眇忽忽,若神仙之髣髴。

这还是静态观察,下面还有在蕙圃中追逐游戏、在清池中游泳,更是极尽铺张之能事。?

汉朝廷统治者的提倡,也对汉赋的兴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仅西汉武帝之前,见于史书的喜好文学帝、王,著名的就有吴王刘濞、楚王刘戊、淮南王刘安、梁孝王刘武、河间献王刘德等。他们招贤纳士,延揽文人,给他们创造闲适的环境,使得他们朝夕论思、时时间作、日月献纳赋体作品。当时著名的文人枚乘、邹阳、严忌、淮南小山等,都是这些诸侯王的座上宾;特别是大文豪主父偃,遍游齐、燕、赵、中山等诸侯国,皆被奉为贵宾。?

汉武帝刘彻本身就是个擅长文学的大才子,他传世的《秋风辞》属诗中上品。据说武帝每逢宴会,必要论及赋体文学的创作。有汉一代,史书上明确记载以赋得官的,起码有司马相如、东方朔、枚乘、王褒、张子侨、扬雄(以上西汉);崔篆、李尤(东汉)等。统治阶级的提倡,无疑刺激了文人作赋的积极性,到班固生活的东汉初年,流行于世的汉赋作品已达九百余篇,知名作者有六十多人(据《汉书·艺文志》)。就这样,在充足的物质条件、安定的社会环境滋养下,在大汉帝国对外开放商路、对内大兴土木改变都市面貌的全新文化氛围中,由于统治阶级上层的大力提倡和社会时尚的刺激,汉代眼界大开并且“有

闲”的文人们,适应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创造出了赋体文学的辉煌、形成了赋体文学创作的高峰,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大赋巨史的时代。

第二课时

一、汉赋的发展阶段?

炎汉以公元9~25年(期间为王莽新朝及淮阳王刘玄时代)为界,分为西汉、东汉两朝,汉赋的发展,则分为三个阶段。西汉一朝,经历了汉赋的兴起阶段和全盛阶段;东汉则为汉赋的成熟阶段。?

第一阶段:汉赋的兴起阶段。时间在汉初至武帝即位之间(前202~前140)的六七十年间。《文心雕龙·诠赋》说:“汉初词人,顺流而作,陆贾扣其端,贾谊振其绪??”。《汉书·艺文志》录陆贾赋三篇,今具不传。又录贾谊赋七篇、枚乘赋九篇。这三个人物,就是汉赋兴起阶段的代表作家,只可惜陆贾的赋我们今天看不到了。如前述,贾谊是汉初的大才子,廷论口若悬河、动辄一泻千里,文挟战国遗风、势如高山瀑布。而在失意遭贬长沙之后,心境文风判若两人,却为后人提供了另一种美。这就是他贬谪期间写的《吊屈原赋》和《鵩鸟赋》。而这一阶段的殿军,便是写《七发》的枚乘,此人正好在汉武帝即位那一年(前140)去世,我们把枚乘的去世作为汉赋兴起阶段的结束与汉赋进入全盛期的开端。

第二阶段:汉赋的全盛阶段。武帝建元元年(前140)至成帝元延三年(前10)的130年间。这个阶段以一段凄迷的文学史上的佳话开始,而以一则文学史上令人叹惋的自我反省告终:??

武帝自为太子闻乘名,及即位,乘年老,乃以安车蒲轮征乘,道死。?

——《汉书〃卷五十一》?

汉武帝的遗憾自不必说,枚乘若非年老不胜路途劳顿(虽然是安车蒲轮),那继《七发》而起的,一定是“越发”不可收拾。

雄以为赋者,将以风也,……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讽,帝反缥缥有陵云之志。由是言之,赋劝而不止明矣;又颇似俳优淳于髡、优孟之徒,非法度所存、贤人君子诗赋之正也。于是,辍不复为。

——《汉书〃卷八十七〃下》?

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

——《法言〃吾子》

扬雄的忏悔式自省,虽然本于“文以载道”的传统观念,但从忧国忧民的责任心角度观照,总是要比“年轻时我们不懂爱情”要沉重。扬雄的《长杨赋》作于公元前10年,是汉赋全盛阶段的殿军之作。

汉赋的全盛阶段,以凄迷笼罩的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凄婉美拉开序幕,又以酸风射眸的别有幽愁暗恨生的悲凉美落下帷幕。这两种美的诞生,是汉赋全盛期赋体文学弥世大作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秦汉文学教案(4)在线全文阅读。

秦汉文学教案(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3845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