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擅长的方式来学习,使得儿童能够在自己感到困难的领域中或直接或间接地利用自己的优势。评估和课程相结合,还保证了评估活动不至于像以前一样是静态性的,而是随着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在儿童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评价。 三、光谱方案的价值
光谱方案作为多元智力理论在实践上、在课堂中的具体应用,体现出了什么价值呢?光谱方案的价值之一在于它开辟了一条把课程和评估相结合的途径。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就是综合性课程的发展,综合性课程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是主题活动,即围绕一定的主题来组织儿童的学习经验。而研究表明,要使主题活动真正发挥作用,一定要事先确定主题,并设计各种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评估。但是传统的评估总是追随于课程之后,更多的是作为课程的结果而不是提供反馈的工具,这在学术性课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无论是从实践的角度还是从理论的角度,都对课程和评估的结合提出了要求,而光谱方案在这点上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参考。
光谱方案的价值之二在于它为人们突破传统的以测试为主的评估模式而实现全面深入评估提供了一个思路。虽然教育评估中评价儿童发展的方式有很多种,而且智商测试和标准化考试自产生之日起就受到了颇多批判,但在实践中最普遍使用的还是标准化测试,其中的一个原因在于标准化测试简便易行,而其他的评估方式缺乏可操作性。但是,光谱方案从7大智力出发设计了15
个评估领域,又从中延伸出8套关键技能,使得评估有了一定的结构性,从而使得评估相对来说易于操作和进行。也许实践能够证明,光谱方案有超过并最终取代标准化测试方面的优越性。 光谱方案的价值之三在于它提供了以儿童的强项带动儿童的弱项──扬长补短──的切入点。从多元智力理论可知,每一种智力都是有价值的,因此光谱方案强调给儿童提供一个多领域的活动空间,使每一种智力都得到锻炼,也使儿童得以以自己的方式和速度探索材料。但是要想在当今学校体制中获得学业上的成功,学生一般都需要掌握一定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如果儿童的强项在非传统领域,如视觉艺术、机械和建构,怎样利用孩子在这方面的强项从而达到学业上及其他方面的目标,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光谱课程首先主张让儿童见识广泛的学习领域,以系统地发现并支持儿童在各个领域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兴趣。如光谱教室的学习中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具体领域的活动,同时它还是一个指导教师在学生操作材料时或参与到活动中时进行即时观察的工具。第二,确认并支持儿童的强项。根据某一领域的关键能力对儿童表现出来的在该领域的能力进行评估(比如,数学中的数字推理和逻辑问题,或者运动中对身体的控制和对节奏的敏感),也可以根据儿童对某一特殊领域的兴趣来确定孩子的强项所在,或者测量孩子在学习中心时间进入该中心的频率以及时间长短,来确定儿童的兴趣和优势所在。当然具体如何在发现了
儿童的强项之后支持孩子强项的发展有很多技巧,如可以请孩子担任这个区的管理者等。第三,利用儿童在优势领域中的经验来进行其他领域的学习并达到学术上的成就。方法之一是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具体地说,当孩子发现自己在某一方面很有能力,而且这一特长被教师和同学认可后,儿童体会到了一种成功的感觉,感觉自己很有用,这种成功的体验会使儿童信心倍增,从而卷入到更难的活动中。当孩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工作的时候,他们不仅有机会表现自己的高效率和高成就,还有机会帮助其他不太擅长这一领域的儿童。当全班都认可了他的能力以后,孩子会觉得自己在学校里很能干,他们的自尊心也得到了提高。方法之二就是利用儿童在优势领域的学习风格。比如把数字融入音乐活动中,会鼓励一个听觉学习者玩数字游戏。方法之三就是利用儿童的优势领域中的内容来使儿童卷入到其他领域。比如,可以要求对体育运动感兴趣并在这方面很有能力的儿童阅读这方面的材料并进行这方面的写作。正是通过这三大步,光谱课程实现了“扬长补短”,最终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
总之,适合儿童发展水平和工作风格的课程,真实反映儿童发展程度和发展方向的评估是光谱方案的核心。在儿童的强项和弱项之间建立联系,以儿童的强项带动儿童的弱项以及课程和评估相结合是光谱方案的显著特色。光谱方案中所折射出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评估观,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启示,能够促使我们对早期教育课程、教学和评估等各个问题进行思考,并为素质
教育落到实处提供借鉴。 注释:
[1]原文是“一个人的智能必定会带来一套解决难题的技巧,它使个体解决自己所遇到的真正难题或困难,如果必要的话,还使个体能创造出一种有效应的产品;智能又必定会产生那种找出或制造出难题的潜力,因而便为新知识的获得打下基础。”《智能的结构》,[美]H?加德纳著、兰金仁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P69
[2][4]Building on Children's Strengths:The Experience of Project Spectrum,by jie-Qi,chen,Mara Drechevsky,Julie Viens With EmilyIsberg,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8,p3、p7 [3]霍力岩.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主要依据探析.比较教育研究,2000.3
2004-07-25 《学前教育研究》2001/6
(指导老师:霍力岩副教授) 超越儿童认知发展的普遍性
——从“光谱方案”看当今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动向 “光谱方案”(Project Spectrum)的理论背景
“光谱方案”建立于1984年,是哈佛大学“零点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学前和初小教育的评价和课程的改革所作的研究。光谱方案的研究基于这样的信念——每个儿童都有其能力(或称
作为智能光谱)的长处,而智能并非固定不变的,富有材料和活动的环境和教育机会能促进其发展。一旦某一儿童的智能长处被得以鉴定,教师即可为其设计个别化的教育计划。光谱方案被耶鲁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Sternberg,R.J.)誉为“全世界教育中等待已久的杰出研究”。
光谱方案的理论依据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和塔夫茨大学心理学家费尔德门(Feldman,D.)的认知发展的非普遍性理论。
费尔德门在1980年出版的题为《超越智能发展的普遍性》一书对“智力会在所有儿童身上得到发展,不论其背景和经验如何”的观点提出了挑战。他认为,认知发展不是自发产生的,认知结构在每一个领域(domain)中会逐渐地和互相独立地建立,而这一过程需要提供支持性的工作和良好的环境条件。根据他的理论,能表征发展成就的这些领域,是一个从“普遍的”(universal)到“泛文化的”(panculture),到“文化的”(culture),到“训练为基础的”(discipline based),到“特殊的”(idiosyncratic),到“惟一的”(unique)连续体。“普遍的”是指与生俱来的发展经验,如物体的永恒性(物体消失在视野中,人却仍然知道它还存在);以语言为例,“泛文化的”是指无需正规教学,它能自发地从别人那里习得;“文化的”是指在特定的文化中所期待的能达到某种水准的知识和技能;“训练为基础的”涉及的是通过特殊训练而得到的专业发展,如法律或化学;“特殊的”是指一种专业训练中的特殊方面,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光谱方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