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关于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辉煌成就与基本经验的文章(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04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在统一战线发展过程中,什么时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就存在和发展,就能为革命和建设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什么时候削弱、放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就遭受挫折以至破裂,就会给革命和建设事业造成严重损失。削弱、放弃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有“左”、右两种表现形式。右的是放弃领导权,如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陈独秀将统一战线领导权拱手让给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王明提出一切经过统一战线,实际上是主张将统一战线领导权交给国民党。“左”的是将自己孤立起来,拒绝对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领导,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王蝴等把中间势力视为最危险的敌人,实行“一切斗争,否认联合”。“文化大革命”时期把许多统战对象视为阶级斗争对象。正如周恩来指出的:“右的是放弃领导权,?左?的是把自己孤立起来,成为 ?无兵司令?、?空军司令?。可以说,右倾是把整个队伍送出去,?左?倾是整个队推出去。”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是由我国具体国情和统一战线实际状况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团结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为争取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前途而共同奋斗,必须坚持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而不可能由其他政党来领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一段时期内甚至也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内的阶级联盟。只有坚持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和领导权,才能团结和教育统一战线中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克服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妥协性,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等顽固势力不利于统一战线的行为进行斗争,从而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统一战线逐渐发展成为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在内的最广泛的联盟。但大陆范围内统一战线中各党派、阶层、民族、宗教及各界人士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还存在着各种具体利益差别;大陆范围外统一战线中还存在着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别,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统一战线必然涣散无力,不能团结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奋斗。所以,统一战线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有正确的方向、蓬勃的生机和光明的前途。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毛泽东指出:“党的领导权,不是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的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派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统一战线中的各方面成员,尽管人数有多寡,历史有长短,但都代表和联系着各自群众,各有自己的社会历史作用,享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都应该受到尊重。历史经验证明,实现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一是要依靠党的正确路线和政策,依靠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党外人士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二是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平等相待,寓党的领导于民主协商之中。三是要照顾党外人士的利益,了解他们的实际要求,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四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给予必要的政治引导,针对各种错误的言行进行必要的批评,甚至斗争,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形成全党重视统战工作的局面,这是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作用的根本保证。在党的统一战线历史上,特别是在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后,“清一色”思想时有抬头,轻视、忽视统一战线的现象时有表现,甚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仍有人将民主党派视为“落后组织”,将宗教信仰者、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等视为异己力量,这实质上是放松、削弱、甚至放弃了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因此,在新形势下,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各级党委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把统战工作列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统战工作的重大问题,为统战部门开展工作创造条件。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同志要积极参加统一战线的重要活动,模范地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广交深交党外朋友。

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重视用科学理论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党, 自成立那天起,就把

马克思主义当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且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统一战线理论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共产党的幼年时期,由于不善于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统一战线实践相结合,曾出现过“左”和右两种错误倾向。大革命时期,党的主要领导人陈独秀提出“二次革命论”,主张无产阶级只有在跟随资产阶级完成民主革命之后,才能开始社会主义革命, 自动放弃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导致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大革命失败后,党内又出现三次“左”倾错误,在理论上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毕其功于一役”,实际上是“一次革命论”。特别是以王明为代表的第三次“左”倾错误,追求革命力量的纯而又纯,视“中间力量”为“最危险敌人”,实质上是关门主义,取消统一战线。这些错误理论导致了一系列的错误政策与实践,给革命事业和统一战线造成了严重危害。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经验教训的基上,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毛泽东正确把握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国情,特别是科学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并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了民主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和范围,妥善地解决了“敌人、队伍和司令官”的问题,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起“千千万万”和“浩浩荡荡”的同盟军,向着主要的敌人进行“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战胜了强大的国内外敌人,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在此过程中形成发展了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探索和解决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一些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正确处理了中国共产党同民族资产阶级、民主党派、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等统一战线成员的关系,提出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并尽可能地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等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使统一战线为巩固人民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邓小平根据我国社会阶级状况的根本变化和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阐明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对象和范围等重大理论问题,对各个领域统战工作的方针、政策作出了新的科学概括,形成了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在这一科学理论指引下,爱国统一战线蓬勃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统一祖国做出了重大贡献。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结合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统一战线的新发展,进一步阐述了新形势下统一战线的本质、特点、职能和任务,完善了多党合作、民族、宗教等各个领域统战工作的理论政策,为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使爱国统一战线形成了团结、稳定、振奋、活跃的大好局面。

坚持为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服务

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为解决中国社会特定历史发展时期的主要矛盾而提出的,决定着党在不同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统一战线是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的组成部分,只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才能坚持正确的目标和方向,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新中国,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任务。“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加重,党的中心任务是发动、团结和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爱国力量去反对最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紧紧围绕抗日救亡这个中心,制定、采取了正确的战略策略,推动全国人民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全面内战,党的中心任务是打败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

一战线围绕这个中心开辟了反对蒋介石集团的第二条战线,有力地配合了解放战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完成,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统一战线围绕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积极推动民族资产阶级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为消灭资产阶级并将这个阶级的成员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经济建设成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统一战线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创造新形式,探索新路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回顾统一战线80年的历史发展,作服务的程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务的指导思想,才能找准位置,发挥优势,永葆统一战线的生机和活力。正确认识和处理统一战中的人民内部矛盾 统一战线是不同阶级、阶层、政党、集团等各种政治力量,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奋斗目标而结成的政治联盟。矛盾。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矛盾,设实践中,积累了处理统一战线内部矛盾的丰富经验,形成了一些重要原则。 一、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统一战线是同和异的矛盾统一体。基于共同利益而确立的共同目标和要求。体利益和要求上存在的差别。对于统一战线中的各种差异和分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开展教育引导帮助,斗目标上来;对有损于共同政治基础的倾向,要负责地予以指出,存“异”。对不同性质的异要具体分析,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上的差异,在求大同的基础上,可以存大异。大有好处,其说允许存在,毋宁说应当欢迎。有些异可以长期存在,如党派之间的差异,信仰之间的差异,民族之间的差异多种经济成份之间的差异等。方式、生活方式上同我们的差别,要体谅包容。 二、坚持团结、批评(斗争成的统一战线不破裂,又要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实行团结、批评(斗争)、团结的方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除汉奸和投降派以外,一部分官僚资产阶级、这些阶级的国民党,也都参加到统一战线中来了。共的反动政策,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实行原则,打退了蒋介石掀起的三次反共高潮,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于对抗性的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来处理,会主义改造,从而巩固了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主要矛盾的根本变化,进一步明确提出要用团结、批评、统一战线中的人民内部矛盾,子、不抓辫子、不扣帽子”的原则,支持统一战线成员问题”,同时开展必要的批评,在解决统一战线内部的思想认识问题上收到了明显成效,保持了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局面。 三、不断探索解决统一战线中人民内部矛盾新的方式、方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

可以看出,统一战线的作用和价值的大小是与为党的中心工在新的形势下,统一战线只有牢固树立为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服

因此,统一战线中既有相同和一致,也必然存在差异和是巩固发展统一战线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

“同”主要是统一战线成员“异”主要是统一战线成员之间在信仰上、世界观上、具首先要求“同”。通过主动宣传把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共同的理想和奋热情及时地帮助纠正。其次是区别对待。例如,对实行“一国两制”方针带来的社会制度、有些异对改进工作,减少失误对有些人在信仰上、世界观上以及思维

)、团结的方针。共产党既要保证由不同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组就必须对统一战线中的人民内部矛盾,大地主阶级及代表中国共产党针对蒋介石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采取了有理、有利、有节的迫使国民党不能、也不敢放下抗战的旗帜,保证了抗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中国共产党把这种原本属用统一战线的方式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

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内阶级关系和社会 团结的方式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包括同时也不排除必要的斗争。统一战线坚持这一方针,按照“不打棍“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

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推进,统一战线中的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一些不同以往的特点。如,统一战线中的矛盾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原有矛盾的基础上,又出现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这一社会群体同其他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间的矛盾,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实行两种不同社会制度所带来的一系列的矛盾等。又如,统一战线成员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物质利益矛盾日益突出。民族地区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拉大,不同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扩大等。物质利益矛盾与政治思想矛盾相互伴随,非对抗性矛盾与对抗性矛盾相互交织,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坚持过去形成的一些重大原则,同时又要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妥善解决统一战线中的人民内部矛盾,使统一战线继续巩固和发展。

坚持照顾同盟者的利益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利益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主要驱动因素。在统一战线中,如果不能在坚持共同利益的前提下,兼顾同盟者的具体利益,中国共产党就不能团结同盟者为实各个时期的目标和任务而共同奋斗并取得胜利。毛泽东曾指出:“对被领导者给予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是共产党实现对统一战线领导权的一个必须具备的条件。统一战线80年的历史证明,照顾同盟者利益,是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必须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 照顾同盟者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优良传统。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都通过制定各种政策,照顾同盟者的利益,团结他们为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而奋斗。照顾同盟者利益包括保证同盟者的政治地位和维护他们的经济利益。抗战时期,党在根据地建立了“三三制”政权,吸收中间势力参加,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政权中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开端。实行减租减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极大地争取了开明绅士、民族资产阶级和地方实力派,对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起到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在中央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及政权机构中,安排了一大批党外人士担任领导职务,把国民党遗留下来的公职人员、旧知识分子等都留下来,照顾了广大同盟者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在社会主义改造中,按照毛泽东提出的对民族资产阶级“一个工作岗位,一个政治地位,都要安排好”的要求,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中,对资产阶级分子“量才使用,适当照顾”,妥善安排他们的工作,允许他们拿定息,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实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落实了知识分子、民族、宗教、侨务等各方面的统战政策,对同盟者中有代表性的人士,在人大、政协和政府部门、司法机关中作了适当安排,极大地调动了统一战线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进程。

照顾同盟者的利益,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同盟者继续前进的重要保证。同盟者的利益会因时代的变化和发展而有所不同,但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原则不能因形势发展和任务的变化而改变。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党外人士在政治安排、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方面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 由于党内一些中共领导干部统战意识和政策观念淡薄,对党外干部政治和实职安排重视不够,党外领导干部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也没有得到相应解决;在国有企业改革、改组和改造中,部分统一战线成员下岗,生活困难;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还存在歧视和损害他们利益的现象,等等。我们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切实照顾同盟者的利益,充分调动统一战线各方面人士的积极性,同心同德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实现最广泛的大团结大联合

统一战线为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都是通过促进大团结大联合去实现的。只有调动千千万万的同盟者,组成浩浩荡荡的革命和建设队伍,我们党才能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挑战,从胜利走向胜利。

大团结、大联合是统一战线永恒的主题。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任何推动历史前进的事业都是人民的事业,任何创造历史的过程都必须有人民的参加。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的政党。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必须团结、联合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参加。80年来,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建立的统一战线,具体性质、目标、任务虽有不同,但是,为了大目标,去实现大团结、大联合,却是一个共同的特点。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得益于建立了包括全国各族各界人士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得益于建立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在内的,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团结奋斗。历史证明,要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团结的面越宽越好, 团结的人越多越好,统一战线的范围越大越好。

实现大团结、大联合,必须牢固树立“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的观念,克服关门主义和“清一色”思想。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受到本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镇压,并遭到帝国主义的联合打击;本世纪下半叶,中国共产党所从事的建设事业,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占据优势的巨大压力,以及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带来的严峻挑战。中国共产党人在近7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所遇到的敌人之凶之强,困难之多之大,在世界各国中是鲜见的。由于共产党员总是只占少数,这个少数不可能包办一切,必须团结占人口绝大多数的非共产党员和全国人民共同奋斗。在共产党的历史上,“清一色”、“纯而又纯”和“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曾使党多次失去同盟军,导致了革命多次遭受失败,教训是极为深刻的。只有具备无产阶级先进政党的气度、胸襟、原则和品格,才能牢牢把握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

在新时期实现大团结、大联合,必须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两面旗帜。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要完成这一宏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实现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紧密联合和广泛团结。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爱国主义从来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也是团结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精神纽带和政治基础。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凝聚国内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和政治基础,也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实质和核心。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只要我们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就一定可以打破阶级、阶层、党派、团体的界限,实现中华儿女最广泛的大团结、大联合,共同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而奋斗。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关于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辉煌成就与基本经验的文章(3)在线全文阅读。

关于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辉煌成就与基本经验的文章(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3705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