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和学法:
引导法、阅读法、自读自悟、讨论法。。 教学流程: 一、目标导入
1、导课:谁去过天安门广场,你有什么感受?其他同学想不想去游览?
今天老师就领大家一起去北京游览天安门广场,开心吗? 2、板书课题:6、天安门广场 3、呈现目标:(略) 二、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自学要求:将生字词画出来拼读,组词。查字典把不理解的词语搞懂。)
2、同桌交流:本课写了一件什么事?师抽生说一说。 3、小黑板出示生字。
3.1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鼓励学生自读字音,记住音节,知道每个生字的声母,记字形,会组两个生字,第一个必须是本课的生词,对难记的字或难写的字重点指导记写)
3.2让学生根据生字找出课文里组的新词。并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对新词的含义的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
同桌互相监督将生字、新词读一读,听写一遍; 三、合作探究
21
1、抽生朗读课文,按第1自然段,2、3自然段,4自然段,5、6自然段,要边读边正音,句子读通顺没有。引导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方位的建筑物,请找出表示方位的词语?
2、读完后,针对以上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首先在小组内交流。 四、展示交流
1、抽生上台交流。(台上学生汇报结束后,问同组的其他成员有没有补充)。
2、师捕捉课堂生成,并相机板书。 五、课堂检测
1、完成课后作业2、3题;
2、完成同步练习册P14第1---6题。 六、课堂小结 :
《天安门广场》第二课时导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
1、理清文章脉络。 2、理解课文内容。 3、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
能凭借课文质疑并展开想象。 教学和学法:
引导法、阅读法、讨论法;自主合作学习法。 教学流程:
22
一、目标导入:
1、导课:同学们: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课文,现在我们继续学习。 2、板书课题: 6、天安门广场 3、呈现目标:(略) 二、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介绍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和特点。)
2、谁能把天安门广场的位置介绍得清清楚楚?(天安门广场位于首都北京的中心。)
3、谁能介绍天安门广场的特点?(它是世界上最宽广、最壮观的城市广场。)
过渡:为了突出天安门广场作为城市广场“最宽广、最壮观”的特点,作者主要写了天安门广场的哪些主要景物呢?(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 三、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这就使天安门有了特殊的意义。一想到天安门,就想到新中国的诞生,所以它是“新中国的象征”。
(2)为什么全国人民“无比向往”天安门? (在这里毛主席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因此天安门广场是全国各族人民心中的圣地,它
23
在人民的心目中有特殊的地位。) 四、展示交流
你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员,深信你也一定很向往天安门广场,让我们一起随作者再游览一下,再回忆那庄严的场面。 1、同桌交流和集体交流。
2、小结:是的,我们仿佛看到了“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中国也像初升的太阳一样蓬勃向上,日益强大,多自豪哪! (1)小组交流。
(2)集体交流:节日的广场绚丽、热闹! 五、课堂检测:
用上“因为??所以??”,根据课文内容说说: 六、课堂小结: 七、板书设计 :
6、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 新中国的象征 意 雄 纪念碑 义 伟 纪念堂 非 壮 博物馆 凡
丽 人民大会堂 八、课后反思
24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学习的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词语
三、学习的难点
通过认真朗读课文,明白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引导法,阅读法 回答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五、学习过程 (一)、目标导入
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徐悲鸿吗?(他是一位杰出的画家,擅长画马,他的代表作是《奔马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年轻时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故事) 2、板书课题:徐悲鸿励志学画 3、呈现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用自己方式自读一遍课文。(学习要求:将生字词画出来拼读) 2、对子交流: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师抽生说一说。 3、学生主动上黑板写生字。
(1)学生学习生字词。(鼓励学生把本课容易读错的字音和容易写错的生字给大家提个醒)。
(2)让学生给生字口头组词,并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理解新词。 4、检查自学情况。
2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