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仅 供 X X x 小 学 语 文 教 师 参 考
说明:本册导学案要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加以修改。全册共126页。
1
1.老师,您好!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1.自学生字新词。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3.观察教师的工作,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与勤奋。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说出“崇高、古今中外、浸透、蕴含”等词的意思。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能读懂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的含义。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明确目标 三: 自主学习
初读诗歌,了解大致内容 1.听录音朗读诗歌。
2.放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把自己认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做上记号。 3.再读诗歌,边读边想想全诗共有几句话,可分为几段,每一段主要写什么。 4.自学后在组内交流。 四:合作探究 细读第一段
1.认真朗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想想:“啊,教师的事业是多么崇高!”中的“崇高”是什么意思? 3.从哪些诗句能体会到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默读诗歌找一找。 4.合作交流:“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1)诗句中的“浸透、蕴含”分别可换成哪个词?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3)比较朗读:读一读,比比哪个句子说得更好? 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每一项创造都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5.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社会的进步也离不开教师,于是,诗人送给老师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 ( 这句话是哪一句 ? )
6. “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起金桥。”(讨论:昨天 、今天、现实、理想分别指什么?)
7. 学了这几句诗,同学们有什么话要对老师说吗 ?诗人又是怎么说的呢?( ) (1)哪个词最能突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老师,您好!”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来的? (2)有感情朗读诗歌,读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五、课堂检测
2
1.辨别字形并组词
崇( ) 浸( ) 涌( ) 踪( ) 侵( ) 捅( ) 编( ) 茁( ) 偏( ) 拙( ) 2.按要求写词语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天南——( ) 理想——( ) 崇高——( ) 幸福——(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浸透——( ) 创造——( ) 悄悄——( ) 辛劳——( ) 蕴含——( ) 祝愿——( )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2.搜集赞美老师的诗歌。 学习目标
1.我能读懂诗歌第二段内容,知道诗歌采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和赞美教师工作的崇高与美好。
2.我能有感情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明确目标
三:自主学习 细读诗歌第二段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找出优美的句子。
1.自读诗歌,思考:哪一句赞美了教师的事业?
2.默读课文,思考:哪几句具体写出了教师的事业是美好的? 3.讨论归纳 (1)“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
a.解释词语。 春晖: 朝霞:
b.教师的工作( )了人才,( )了心灵,所以,教师的事业是多么的美好。 (2)“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a.这两句话把教师的事业比喻成_____。
b.“笔尖飞舞”指的是_____,“笑语盈盈”是什么意思?
4.教师的事业是美好的,更是辛劳的。我们除了要赞美老师还应该对老师有什么感情? 5.读最后一句话,说说“衷心”的意思。 四、合作探究
读诗歌,合作交流讨论:
1.诗歌中两次出现“老师,您好!”,从文中找出有关内容说说老师“好”在哪里?为什么课题中用“您”而不是用“你”?
2.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对这种说法你是怎么看的呢?
3
3、教师的工作是多么崇高和神圣,你能说出赞美老师的诗句或诗歌吗? 五、课堂检测 1、《老师,您好!》这是一首( ),赞美了教师事业的( )和( ),抒发了孩子们对老师的( )和( )之情。
2.找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完成下列问题。
其中“春蚕”喻指_______,“理想的丝线”喻指__________;“甘露”喻指_________,“茁壮的新苗”喻指_______________.
导学反思:
2.但愿人长久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1.自学生字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上网或从工具书中查找有关苏轼及他人的词的资料 ,记录在课本上。
学习目标:
1.我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或查字词典说出“皓月当空、心绪不宁、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屈指算来、宽慰、婵娟”的意思。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通过朗读课文,知道课文大意。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2.简单介绍苏轼生平。
3.多媒体播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全篇并揭示课题。 二:明确目标 三:自主学习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一).我能正确认读下列生字、新词。 1.生字
管 尝 赏 绪 睁 隐 悲 缺 虽 宽 辙 慰 2.新词
做官 品尝 观赏 心绪不宁 眼睁睁 悲欢离合 有隐有现 阴晴圆缺 虽然 宽慰 苏轼 苏辙 皓月当空 思念 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 埋怨 十全十美 屈指 吟诵 婵娟
3.我能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____( ) 埋
____ ( )
4.我能解释下列词语。
4
皓月当空 心绪不宁 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 屈指算来 宽慰 婵
娟 、 5.再读课文:按赏月、怨月、吟月给课文分段,在课文中标记出来。(在小组里交流) 四.合作探究 1.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情?是一件什么事? 2.在这篇课文里苏轼开始时一边 边 ,后来又 想 千古传诵《 _ _________》。 五、课堂检测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埋(mán mái)怨 品尝(shǎng cháng) 玩耍(shuǎ yào) 朝廷(tíng yán) 2、看拼音,写词语
pǐn cháng wán shuǎ mán yuàn ( ) ( ) ( ) guān shǎng dàn yuàn kuān wai
( ) ( ) ( ) bēi huān lí h? yīn qíng yuán quē ( ) ( ) 3、比一比,再组词
廷( ) 耍( ) 尝( ) 挺( ) 要( ) 赏( ) 洒( ) 慰( ) 隐( ) 酒( ) 蔚( ) 稳( )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品尝( ) 观赏( ) ( )地品尝 ( )地望着 ( )的月亮 ( )的感情 5、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⒈比喻亲兄弟感情深厚。( ) ⒉形容彼此关系亲密。( )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1.有感情地浪地课文,背诵4、5、6自然段。2.收集描写表达诗人“思念亲人,
思念故乡”的诗词。(1至2首) 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背诵课文的4、5、6自然段。
2、我能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导学过程
5
,一 ,可他转念 ,最后, 吟诵他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