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 ②图E的操作方法可以避免 。 ③图C撕取的是洋葱鳞片叶的 表皮。
④图G所滴的液体是 ,目的是给标本染色,便于观察。
2.如图2所示,在两个大小相似的萝卜中各挖一个大小相等的洞,向甲洞中注入清水,向乙洞中注入等量的浓盐水,各用一个装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住洞口,记下玻璃管内液面的高度。放置一段时间,分析会出现的变化。 (1)甲萝卜洞内的水变 (填“多”或“少”),实验说明 。
(2) 乙萝卜的硬度变 (填“软”或“硬”) ,实验说明 。
3.下表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设计和现象回答。(12分) 试管号码 加入物质 温度 时间 加入碘液现象 A 37℃ 10分钟 变蓝 B 37℃ 10分钟 不变蓝 C 37℃ 10分钟 变蓝 D 100℃ 10分钟 变蓝 E 0℃ 10分钟 变蓝 浆糊/清水 浆糊/唾液 浆糊/唾液/盐酸 浆糊/唾液 浆糊/唾液 (1)A和B为一组,则其中 是对照组, 是实验组。目的是 。 (2)B、D、E为一组,则其中 是对照组, 是实验组。目的是 。 (3)B和C为一组,则其中 是对照组, 是实验组。
(4)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唾液中含有 ,可以消化 ;它发挥作用所需的条件是 和 。
四、填图题
填写图3中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作用。 A. ,其作用是放大物像。
C. ,其作用调焦距。 D. ,其作用调焦距。 F. ,其作用是放大物像。
G.压片夹,其作用是 。 H. ,其作用放玻片。
I. ,其作用调节光线强弱。
J.通光孔,其作用是 。 K. ,其作用使光线反射入物镜。 L. , 提握镜身。
五、选做题
我国营养学家将食物按照每日摄取量,形象地设计成五级“平衡膳食宝塔”,如下表将宝塔中各级食物进行具体分类并提供了较为科学的参考数据。分析下表,回答问题:
在“膳食宝塔”中的位置 Ⅴ级 Ⅳ级 Ⅲ级 食物分类 油脂类 豆类和奶类 鱼、禽、肉、蛋类 每日摄取量 小于25 g 100-150 g 125-200 g 6
Ⅱ级 Ⅰ级 果蔬类 谷类 400-750 g 450-500 g (1)我们每天都要吃较大比例的谷类食品,因为谷类食品中的 是人体主要供能物质,该物质在人体内被消化的主要场所是 。
(2)处在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多摄取表中Ⅲ、Ⅳ级的食物,原因是 。 (3)小明每天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到医院看医生,医生没给他开药,而是建议他多摄取表中的 类食物。
(4)请你为家人设计一份膳食均衡的营养早餐。
怀柔三中 初一生物学 第二学期教案
课题 教知识目标 学目标 能力目标 第五章 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一节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一)木质茎的结构 授课教师 许建华 1.通过观察植物体内水分运输,说出植物体内运输水和无机盐的结构、运输方向。 2.通过观察树瘤的形成,说出植物体内运输有机物的结构,识别筛管所在的部位及结构特点。 1.通过观察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基本的实验技能; 2.通过对树瘤观察,说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来源、运输方向及途径。 3.通过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学习思维能力。 情感、态1.通过分析茎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度、价值观 观点; 2.在观察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通过分析茎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进一步认识生物体的统一性,从而逐渐形成辩证统一的观点。 教学思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 型 通过观察讨论认识植物茎的结构组成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结构是导管,运输有机物的是筛管。 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结构和途径 植物体无机营养和有机营养运输的异同 新授 教学方法 教 具 观察讨论 1.实验材料及用具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意图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7
展示一株完整的植物幼苗: 提问: 1.什么是根尖? 回答问题,思考问题 2.根尖的组成? 3.观察植物吸水的过程? 思考: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 靠什么运输到植物体的地上部 分的? 第五章 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一节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一、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仔细观察红墨水在茎中的运输部位 (一)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 运输 演示实验:观察红墨水在茎中的 运输 ?茎内出现了红线,并逐渐上升到红墨水(代替水和无机盐)中浸了叶脉 泡的芹菜叶柄、木本植物带叶和?红墨水被茎运输到叶片的 不带叶的茎 ?茎能从下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将植物的茎先用解剖刀横切,再纵 切被红墨水染红的部位。 ?说明了什么? ?你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导管 指导学生解剖观察。 ?木质部 外:表皮、木栓层、皮层, (保护) 设问:?茎内的什么结构运输水外—树皮 韧皮纤维 和无机盐呢??这个结构又位中:韧皮部(机械) 于茎的什么部位呢? 筛管(输导) 出示植物茎的结构挂图,指导学内:形成层(分生组织) 生观察 木纤维(机械) 中—木质部 导管(输导) 内—髓:薄壁细胞(营养组织) 观察树瘤挂图。 出示树枝上的树瘤挂图。提出以 下的问题: 去掉的树皮内有筛管上下连通。节瘤在环割上方形成,说明叶子合成1.为什么环割上方出现瘤状物,的有机物,往下运输受阻,积聚在而下方没有? 伤口处,促进伤口上方细胞分裂和生长加快,使此处膨胀,形成节瘤。2.去掉的树皮内有什么结构?
为学习本节课知识做好铺垫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解剖观察能力 对照植物茎的解剖图认识其基本结构组成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8
3.出现瘤状物说明了什么? 思考:树瘤的形成对植物的生长有利还是有害?我们应该怎么做? 课堂小结:见板书 课堂练习:《精确制导》P4 此实验说明:筛管的作用是把有机物由上往下运输。 若把树皮环割一圈,则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影响根的生理活动直至使植物死亡,所以我们平时要保护树木,保护树皮不受损伤。 与老师一起总结归纳本节课要点 进行课堂练习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通过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掌握的情况及查找教学中的漏洞。 板书设计 一、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1.观察红墨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木纤维(机械组织)支持作用 木质部 导管(输导组织)运输水分和无机盐,自下而上运输 2.观察枝条上的树瘤 韧皮纤维(机械组织)支持作用 韧皮部 筛管(输导组织)运输有机物,自上而下,就近向生长中心运输 3.比较导管与筛管的结构特点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让学生理解了导管的作用是输送水分和无机盐,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做导管、筛管的填空题,可让学生学会对比记忆的方法。在反馈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鼓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课后反思 怀柔三中 初一生物学 第二学期教案
课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二、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动力 授课教师 许建华 1.通过对比观察单、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理解木本植物年轮的形成是形成层细胞分裂的结果。 2.通过对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观察,说出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运输的方向、途径和动力。 通过对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观察,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通过对比观察单、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认识二者的区别。通过对蒸腾作用的实验观察,理解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动力。 单、双子叶植物茎的区别;蒸腾作用。 形成层的活动;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动力。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思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9
课 型 教师活动 新授 学生活动 教 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意图 复习巩固上节课要点 培养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及时复习巩固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边听边观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进行自学的能力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的习惯 培养学生边观察边听思维的记忆能力 交给学生通过比较进行学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听讲的能力 培养学生设计、观察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 10
提问: 从部位、结构特点、功能等方面对比导管、筛管的不同。 展示木质茎的结构: 见后面的资料图片 讲解:形成层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形成新的韧皮部,向内分裂形成新的木质部。 生长在温带、亚热带(有显著季节性变化的区域)的树木茎横断面上的一些同心圆就是年轮。 思考: 1.年轮是怎样形成的? 2.在同一年轮中,内侧与外侧那部分是春材、那部分是秋材?细胞大小有什么区别? 3.能不能根据年轮判定方向? 4.多年生的木质茎,木质部的那一部分形成的早?为什么? 展示草质茎的结构: 见后面的资料图片 提问: 草质茎与木质茎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草质茎内没有形成层,因此不能无限增粗;而木质茎内有形成层,形成层活动时能向外形成新的韧皮部,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使茎不断增粗。 二、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动力 问题:为什么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能由下向上运输? 假设:植物体从叶片散失水分是
回忆回答 观察回答记忆:树皮分外中、内层,外层由表皮、木栓层、皮层组成;中层是韧皮部;内层是形成层。树皮以里是木质部,木质部以内是髓。 阅读P9有关年轮的内容,并思考问题: 1.年轮的形成是形成层每年季节性活动的结果。 2.内侧是春材、外侧是秋材;春材木质部细胞体积大、细胞壁薄;秋材木质部细胞体积小、细胞壁厚 3.可以,见光一面年轮疏、背光一面密。 4.靠近髓部的木质部形成的早,因为形成层向内分裂形成新的木质部,髓部的木质部离形成层最远。 观察回答记忆:由外向内由表皮、维管束(由韧皮部和木质部组成)和薄壁细胞构成 草质茎内没有形成层,而木质茎内有形成层。 听教师解释 对实验进行观察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初一下学期(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